決水罪

決水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決水罪是指故意決水,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使用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決水行為。該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刑法規定,犯決水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1]
  • 中文名:決水罪
  • 外文名:crime of breaching dikes
  • 客體:公共安全
  • 客觀表現: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決水行為
  • 主體:一般主體
  • 繁體字:決水罪

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或重大财産的安全。

客觀要件

該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決水行為。所謂決水是指足以使水流橫溢、泛濫成災的行為。決水行為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如炸毀堤壩、堵塞水道、破壞水閘、破壞防水設備等;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如洪水來臨時,水庫管理人員不及時開放洩洪閘或者不關閉防水堤的閘門。以不作為方式構成決水罪的,行為人必須負有特定的作為義務,并且有能力履行這種特定的作為義務而不履行。行為人實施的決水行為隻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應以決水罪論處;如果行為人僅是為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擅自開閘放水、挖渠引水,尚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應以決水罪論處。

決水的方法多種多樣,如使用機械挖掘、爆破的方法等,無論采用何種手段都不影響該罪的成立。司法實踐中發生的炸毀堤壩決水的案件,實質上是利用水的作用而不是直接靠爆破的力量使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産遭受損失的,其本質仍屬決水罪。

決水行為必須危害公共安全才構成決水罪。如果決水行為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産的安全,如農民之間為争水澆地,擅自扒開水渠放水,緻渠水漫溢,危害後果不嚴重的不宜定為決水罪。鑒于決水罪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因此刑法規定,實施決水行為隻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使尚未造成緻人重傷、死亡或者便公私财産遭受重大損失的嚴重後果,也構成決水罪。

主體要件

該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

主觀要件

該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其決水行為會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的結果發生。

刑法條文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緻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産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司法認定

一、罪與非罪的區别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農村,在生産大忙季節或幹旱的情況下,一些村民因水利糾紛,為争水灌溉,互不相讓而發生水源糾紛,有的甚至為報複對方而擅自扒開水渠放水,緻使水流漫溢,沖壞集體或者個人作物,造成一定損失的不能一概都認定為犯罪。是否構成決水罪的關鍵是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危及公共安全,即是否造成或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數人的傷亡或重大公私财産的損失,如果沒有造成也不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數人的傷亡和重大公私财産的損失,即不危及公共安全的,則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決水罪。

二、決水罪與破壞生産經營罪區别

破壞生産經營罪是指故意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産經營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決水行為既能影響農田灌溉,也能使工農業生産因缺水而停産,從而構成破壞生産經營罪。但兩者主要區别是:

(一)侵犯的客體不同。決水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破壞生産經營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财産所有權和生産經營秩序。破壞生産經營罪雖然使生産經營秩序受到破壞,造成犯罪對象即與生産經營密切相關的物品、工具的毀壞,但尚不屬于危害重大公私财産的安全,而決水罪則危害重大公私财産的安全。

(二)犯罪客觀方面不同。決水罪的決水屬于危險方法,既可以使大範圍的工農業等生産經營活動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使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危害,使大片農田被淹,重大公私财産受到損失;而破壞生産經營罪所謂決水不屬危險方法,隻能使大量的水流失或使小範圍的農田被淹,或使工農業等生産經營活動受到破壞,其損害的嚴重程度上不及決水罪。

(三)犯罪主觀故意的内容不同。決水罪的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會危害公共安全,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破壞生産經營罪的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會破壞生産經營秩序和侵犯公私财産所有權,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由此可見,基于破壞生産經營故意而決水,因而危害公共安全的,又構成決水罪,屬于想象競合犯,應按從一重罪的原則論處即按決水罪論處。

三、決水罪既遂與未遂的界限

劃分犯罪既遂與未遂應以是否符合法定犯罪構成要件為标準。該罪對決水罪的規定并未将發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嚴重結果作為法定犯罪構成要件,行為人隻要實施決水行為并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有使公私财産遭受重大損失的現實危險即構成犯罪既遂。其認定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一般應以決水後水流開始沖溢為标準。因為水流具有巨大破壞力,水勢一失控,往往借助于破壞力愈演愈烈從而構成對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産安全的嚴重危害。如果行為人剛開始破壞水利設施或者正在破壞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未緻使所決之水流開始破壞即犯罪未遂。

相關說明

本罪的犯罪構成。主體為一般主體,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侵害的客體為社會公共安全,客觀方面表現為決除防水蓄水設施,讓水泛濫于流域之外,危及生命健康和公私财産安全的行為。隻要發生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決水行為即構成本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