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事故

意外事故

非犯罪行為
意外事故,是指行為人的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行為人的故意或者過失,而是出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意外事故,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盡管行為人的行為已造成損害結果,但行為人在主觀上既無故意也無過失,如果意外事故認定為犯罪,則堕入“客觀歸罪”,有悖于主客觀相統一的刑事責任原則的刑法要求。
  • 中文名:意外事故
  • 外文名:
  • 别名:
  • 概述:意外事故,法律不認為
  • 拼音:YI WAI SHI GU
  • 英文:The accident

主要簡介

意外事故:不是出于故意或過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預見的原因造成損害結果。如駕馬車時因馬受驚狂奔而撞死人。意外事故不構成犯罪。

如某汽車駕駛員見前面有幾個人在公路上慢慢行走,駕駛員預見到快速行駛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而放慢車速,當車行駛到在路上行走的幾個人身邊時,其中一人突然沖向汽車自殺,駕駛員刹車不及造成死亡,駕駛員對死亡人的行為是無法預見也是不可預見的,這就是意外事故。

基本含義

意外事故是發生在人們的生産、生活活動中的意外事件。在意外事故的種種定義中,伯克霍夫(Berckhoff)的定義較著名。

伯克霍夫認為,意外事故是人(個人或集體)在為實現某種意圖而進行的活動過程中,突然發生的、違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動暫時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的含義包括:

1.意外事故是一種發生在人類生産、生活活動中的特殊事件,人類的任何生産、生活活動過程中都可能發生事故。

2.意外事故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出乎人們意料的意外事件。由于導緻事故發生的原因非常複雜,往往包括許多偶然因素,因而事故的發生具有随機性質。在一起事故發生之前,人們無法準确地預測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什麼樣的事故。

3.意外事故是一種迫使進行着的生産、生活活動暫時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中斷、終止人們正常活動的進行,必然給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某種形式的影響。因此,事故是一種違背人們意志的事件,是人們不希望發生的事件。

意外事故是一種動态事件,它開始于危險的激化,并以一系列原因事件按一定的邏輯順序流經系統而造成的損失,即事故是指造成人員傷害、死亡、職業病或設備設施等财産損失和其他損失的意外事件。事故有生産事故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之分。生産事故是指生産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産經營有關的活動)過程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損壞設備、設施或者造成經濟損失,導緻原活動暫時中止或永遠終止的意外事件。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已被2007年4月9日公布的《生産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号)廢止。

國務院安全生産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事故等級劃分的補充性規定。

設備事故是指正式投運的設備,在生産過程中由于設備零件、構件損壞使生産突然中斷或造成能源供應中斷、造成設備損壞使生産中斷。

其中在生産過程中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正常動作,安全件損壞使生産中斷而未造成其它設備損壞不列為設備事故;

賠償條款

道路交通事故、醫療事故、打架鬥毆、傷害殺人等涉嫌人身的暴力犯罪引起的賠償(附帶民事賠償)均屬于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範圍,有關賠償項目和标準均适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法釋20号)為正确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就有關适用法律的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财産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緻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本條所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緻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二條,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緻人損害,受害人隻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适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确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緻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别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并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确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條,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範圍難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人民法院應當将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權利人,并将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叙明。

第六條,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範圍内的安全保障義務緻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緻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範圍内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将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第七條,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範圍内的相關義務緻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緻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第三人侵權緻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緻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緻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屬于《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緻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緻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前款所稱""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内的生産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範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内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

第十條 ,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意外保險

意外保險即人身意外保險,又稱為意外傷害保險,是指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金額的保費,當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内遭受意外傷害,并以此為直接原因造成死亡或殘廢時,保險公司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向保險人或受益人支付一定數量保險金的保險。

意外保險可賠償的意外事故是指,不可預料的以及被保險人無法控制并造成物質損失的突發性事件,包括火災和爆炸。财産一切險保險條款中的保險範圍中約定:在保險期間内,由于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保險标的直接物質損壞或滅失(以下簡稱“損失”),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保險合同的責任履行以被保險人的出險日期為準,與客戶申請理賠或獲得保險公司賠付的日期無關。若被保險人的出險日期在該保單交費日前,且保險合同因被保險人此次出險情況而終止,則後者無需續交保費,對于已交納的下一年度保險費,保險公司應予以退還。專家還提醒,若保險事故在合同有效期内發生,則投保人在2年或5年内都可申請理賠。其中人壽保險為5年、非人壽保險為2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