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

鄞州

甯波市市轄區
鄞州區,浙江省甯波市市轄區。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部沿海,東接北侖港、甯波保稅區,西北與西部與餘姚接壤,南部緊鄰奉化,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隔水相望。西臨紹興、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是計劃單列市甯波市最大的市轄區。鄞州區轄7個街道、17個鎮、1個鄉。鐘公廟街道、下應街道、石碶街道、潘火街道、首南街道、中河街道、梅墟街道;鹹祥鎮、邱隘鎮、五鄉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古林鎮、橫街鎮、鄞江鎮、章水鎮、瞻岐鎮、東吳鎮、高橋鎮、塘溪鎮、洞橋鎮、集士港鎮、東錢湖鎮;龍觀鄉。其中:梅墟街道委托甯波市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委會管理,東錢湖鎮委托甯波市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管理;行政區劃上均仍屬于鄞州區管轄。鄞州區人民政府位于浙江省甯波市鄞州新城區惠風東路568号。
  • 中文名:鄞州
  • 外文名:Yinzhou
  • 别名: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甯波
  • 下轄地區:16個鎮、1個鄉、5個街道辦事處,399個行政村,57個社區居委會
  • 建立時間:公元前222年
  • 面積:1380平方公裡
  • 人口:74萬
  • GDP:230.8億元(2003年)
  • 地理位置: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部沿海,東接北侖港、甯波保稅區,西臨紹興、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
  • 著名景點:東錢湖省級風景名勝區
  • 地标建築:鄞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地之一,也是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祝民間故事的起源地。
  • 地域名人:唐代詩人賀知章、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南宋詞人吳文英、學者王應麟、台灣文獻初祖沈光文、史學家萬斯同、全祖望

曆史沿革

鄞州曆史悠久,其前身鄞縣,是中國曆史上最古老的建制縣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22年,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曆史底蘊的文明古邑。鄞州區東南西三面緊依甯波中心城區,是2002年2月撤銷鄞縣設立的甯波市下轄區。全區總面積1346平方公裡,下轄18個鎮鄉、6個街道,人口80萬。鄞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地之一,也是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祝民間故事的起源地。鄞州氣候全年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區内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鄞州區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境内就有原始人類居住。1973年冬在蜃蛟鄉三聯村盧家橋發現的原始公社遺址,已有5000年的曆史,其文化年代相當于河姆渡文化第二層。

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朝初,“鄞”已成為确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兩字合成。顧祖禹《讀史方輿論紀要》稱:“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加邑為鄞”。赤堇山或稱堇山,在今奉化境内的白杜。鄞縣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楚。秦滅楚後,于公元前222年置鄞、貿阝、句章三縣。漢襲秦制,仍置三縣。東晉時劉裕戍句章,築句章新城于小溪鎮(今鄞江鎮)。隋初三縣合一,總稱句章縣。唐時改為貿阝縣。五代初改為鄞縣,從此鄞縣名稱沿襲至今。北宋時,鄞縣先後析出6個鄉,或置昌國縣(今舟山定海區), 或劃定海縣(今甯波市鎮海、北侖區),此後縣境轄地穩定少變。甯波市區過去一直為鄞縣縣治,原稱明州,明朝時為避諱,改名為甯波。解放後甯波析出置市,鄞縣先後為甯波專區(地區)及甯波市轄。

鄞縣在曆史上地位重要,漢至南朝為大縣,唐時為上縣,宋時為望縣,元時為上縣。自隋至清末鄞縣(句章、貿阝縣)均為為附郭縣,縣治(小溪、甯波)曆來兼為州、府、路、道的治所。民國以來,鄞縣也是道、省轄行政區、專區的首縣。秦時所置的縣,全國至今仍保持原名的已為數很少,鄞縣曆二千多年的漫長時代仍保持着始置時的原名。

2002年4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區”而設立為甯波市鄞州區。

鄞州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區現有工業企業15000多家,區内有國内知名企業中國雅戈爾集團、杉杉集團、奧克斯集團、欣達集團等,已形成以輕紡、服裝、機械、電子、汽配、食品為主的門類齊全的産業體系,明州、鄞州、望春三個工業園區的逐步開發建設,構築了鄞州經濟發展的新平台。

鄞州社會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國百強縣(市、區)第十一、浙江省第三、甯波市第一。2003年鄞州區實現國内生産總值23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6%,财政一般預算收入37.2億元,增長37.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1.2億元,增長40.3%。

在甯波下轄的10個區縣市中,鄞州作為主城區,經濟總量是第一位,GDP總量在2020上半年已經達到1018億,是全市唯一一個突破千億的區。

行政區劃

鄞州區位于浙江省東部,是甯波市的一個區。西北與西部與餘姚接壤,南部緊鄰奉化,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隔水相望。版圖輪廓呈蝴蝶狀,緊依甯波東、南、西三面。全區總面積1346平方公裡,現有16個鎮、1個鄉、5個街道辦事處,399個行政村,57個社區居委會。2007末全區總戶數31.95萬戶,戶籍總人口79萬。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口密度為587人/平方公裡。

鄞州區人民政府現設在甯波市鄞州新城區惠風東路568号。

自然地理

鄞州區地處浙江東部沿海,疆域在東徑121°08’-121°54’,北緯29°37’-29°57’之間。東西向最大長度74公裡,南北最大寬度32.3公裡。區界周長269公裡,其中有海岸線25.66公裡。全區總面積1380.54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1327.04平方公裡,象山港水域面積53.5平方公裡),山區面積706.14平方公裡,占總面積的51.14%;平原面積528.54平方公裡,占38.30%;水域面積145.86平方公裡,占10.60%,故有“五山四地一分水”之稱。

境内的大地構造屬閩浙地盾的東北部,地層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境内地貌東南部與西部為丘陵與山地,中部為寬廣的平原,總形勢呈馬鞍形。東南部丘陵山地面積為375.48平方公裡,有太白、福泉、金峨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西部丘陵山地面積353.98平方公裡,屬于括蒼山系天台山脈的四明山,綿亘數縣,從西向東插入本區西部,層巒叠嶂,諸峰雄峙,最高峰奶部山海拔高程915米。中央部位為奉化江兩岸,總面積532.60平方公裡,并以奉化江為界分為鄞東南平原和鄞西平原兩部分。這裡平疇無垠,綠原廣袤,河渠如網。

境内土壤大體可分三類:東南部沿海地區多鹽堿土,宜種棉花;中部平原地區屬水稻土,适合種水稻、席草等;西部山區多黃壤,缺少有機質,宜種茶葉、木、果樹、雜糧。

鄞州區地處低緯度帶,最大日射角為71.7°,最小為36.5°。年平均日照時2070小時,年平均太陽能輻射量110.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無霜期238天。年平均氣溫16.2℃,曆史上有紀錄的極端高溫為40.8度(2003年8月1日),極端低溫為-8.8℃。年均降水量1538.8毫米,年均雨日174天,年均相對濕度82.4%,蒸發量894.4毫米。

鄞州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因瀕臨東海又帶有海洋性氣候特征。本地四季分明,3-4月為春季,5-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年均下雪7次。冬季盛行西北風,較寒冷幹燥,但多晴朗天氣,光溫互補,宜越冬作物生長;夏季盛行東南風,雨熱同步,宜水稻等作物生長,其時有台風,年均台風雨1.8次;春秋兩季雨量均衡,冷熱适中。本區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台風、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凍等。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

鄞州區海域分布于最東端,屬象山港海灣的一部分,面積為53.5平方公裡,其東北為北侖區海域,西南為奉化縣海域,東南為象山縣海域。海水平均深度約10米,南端最深處可達23.5米,平均潮差3.20米。最高潮位與最低潮位之間灘地海塗總面積1.63萬畝(12.2Km2)可利用面積0.55萬畝,其中0.22萬畝已被利用,海塗與海底平緩,向南東傾斜,底質由粉砂質淤泥構成。其間零星散布7處石質島礁。

鄞州區海岸線總長25.66公裡,由海塘及山腳線組成,其中海塘21段共24.3公裡。區境内有淺海水面14097畝,内陸水面93571畝。

境内水産品有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分布在内陸淡水、海淡水潮汐的奉化江,海水象山港。内陸淡水以東錢湖為典型的河湖水體,其水産品由中國江河平原系複合體,南方熱帶平原系複合體,古代第三紀複合體,海水複合體和北方平原複合體五個魚類系組成。

野生資源

動物

本區野生動物在地理分布上屬東洋界區系,曆史上動物資源豐富。脊椎動物中,哺乳類多分布于丘陵低山地區。鳥類中白鹳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松鴉和環頸雉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區内常見的爬行類動物7科13種。兩栖類以蛙為主,分布在水稻及棉花地區,山溪濕地也常見。虎紋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見蝦蟹類有8科9種。

節肢動物常見的有中國鲎、圓蜘蛛、娛蟻等,環節動物有螞蟥、蚯蚓和海蟄等。

昆蟲中有蜻蜒、蜜蜂、螳螂、草始、寄生蜂、紫膠蟲,白臘蟲和家蠶等。

植被 

鄞州區地處中亞熱帶東部常綠闊葉林,地質、土壤、氣候、生物等因素的綜合作用,給植被生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已鑒定植被種類中,有維管束植被151科,896種,其中蕨類植物24科,92種;稞類植物8科,44種;被子植物19科;760種;苔藓植物48科,165種。森林木本植物以殼鬥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和冬青科居多,其次為薔薇科、杜鵑科、豆科茜草科、金縷梅科、大戟科、忍冬科、木犀科和野萊莉科等。

礦産資源

鄞州區已發現的礦藏有泥炭、鐵、錳、銅、鉛、鋅、螢石、明礬石、粘土、石材、砂石、海鹽等20餘種,近百處産地。其中金屬礦大多是礦(化)點,目前尚無開發利用的價值,非金屬及建材礦産在境内占有優勢。主要有泥炭、瑩石、明礬石、粘土、建築石材和砂石。

水資源

全區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28億立方米,地下水0.79億立方米。由于江河貫穿境内,年出入境水量甚為可觀,多年平均年入境總水量為20.76億立方米,出境總水量(含過境水量)達27.73億立方米。

根據鄞州區的地理特征,水資源包括江、湖、河及地下水。以鄞東山地的明閣樓――望海峰――白岩山一線為分水嶺,西部為甬江水系,東部為大嵩江水系,甬江水系是鄞州區的主要水系。

鄞東與鄞西均形成三條幹流大河,鄞南無大河,各河經楔閘獨自入江。

東錢湖位于鄞東平原中部,東西寬6.5公裡,南北3.5公裡,湖岸線長45公裡,水面面積19.89平方公裡,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東、南兩面為天台山餘脈,西北部隔零星平原孤丘與廣闊的鄞東平原相連。全湖分外湖、谷子湖、梅湖三部分。梅湖于1960年圍墾成農田。流域面積81平方公裡。東錢湖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淡水養殖、城市供水和航運交通等綜合利用的湖泊,河湖間築有7道堰壩以溝通船舶航行,并有楔閘5座,每秒排洩總流量63.4立方米。環湖諸山之水彙成72條溪流,潴蓄于東錢湖,并經五個楔閘流入鄞東河網。

城市人文

鄞州人文荟萃,唐代詩人賀知章、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南宋詞人吳文英、學者王應麟、台灣文獻初祖沈光文、史學家萬斯同、全祖望都在鄞縣留下了曆史遺迹。近代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灏、生物學家童第周、著名油畫家沙耆、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書法家沙孟海、金石書畫家朱複戡、篆刻家高式熊、昆蟲學家周堯、表演藝術家王丹鳳、金采風都是鄞縣人的驕傲。

鄞州擁有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境内有東錢湖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十大著名勝景。鄞東太白山麓的天童寺是中華禅宗五山之第二山,自唐以來一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現為日本曹洞宗臨濟宗祖庭。與天童寺隔山相鄰的阿育寺是禅宗“中華五山”之一,寺内珍藏佛祖舍利寶塔。鄞州鄞江鎮它山堰古水利工程,是中國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與四川都江堰齊名。與天童寺相連的天重森林公園以“森林、奇石、雲海”著稱,是中國最早命名的三大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鄞西高橋鎮“梁山伯廟”是“梁祝”愛情故事的發源地,“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至今仍流傳在浙東一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整體推進、穩步發展。全區共有普通中學46所,在校學生51411人;中等職業學校10所,在校學生14663人;小學113所,在校學生7.65萬人。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穩步提高,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均達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為97.98%,義務教育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鄞州區普通高校上線率和本科上線率繼續居全省首位,普通高校、本科和重點上線率分别為98.37%、71.29%、20.48%。率先實施職業高中教育免收學費政策。全區80%的鎮、街道成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示範鎮、街道”。

科技事業

科技工作全面發展,科技綜合實力列全省第二,成為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博威集團工程技術中心成為我區第三家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29家、區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128家。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612項,其中新産品開發項目569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13項。科技孵化器面積達到8.5萬平方米,入孵企業達到80家。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123件,其中發明專利51件,分别增長54.7%和41.7%。

人才引進、培養工作有力推進。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大力引進和培育各類創新型緊缺人才。全年共引進各類人才8791名,其中高級人才435名,引進的高級人才中有博士24名,碩士196名,副高級以上職稱215名,高級技師9名。至2007年底,全區共擁有科技人員64666名。加強區域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與國内外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關系,成功舉辦“高校教授服務團進鄞州”活動,邀請了來自清華大學等22所全國知名高校的近百名教授、博士走進企業。完善研究生實習基地建設,全年共有84名來自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10所全國知名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來鄞實習,人事人才公共服務得到強化。

文化事業

和諧文化建設成效明顯。深化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開展“同心創和諧、文明在鄞州”主題活動,省級示範文明城區創建已通過市級初驗 ,創建市級文明鎮1個,文明村32個,文明單位9個。“和美家園”創建率達到40%。深入實施“星光工程”,星級村(社區)創建率達到90% 。成功舉辦撤縣設區五周年慶祝活動、首屆群衆文化藝術節和首屆殘疾人文藝彙演。通過“文化直通車歡樂基層行”、“千場電影百場戲劇進農村”等活動,形成了三級聯動、缤紛多彩的新農村文化新格局。獎勵扶持文藝創作,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獲得“中國梁祝文化之鄉”稱号。全區有線電視用戶突破30萬戶,廣播喇叭達到15萬隻,數字電視于2007年10月28日正式開通。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享受人數逐步遞增。全區有20.32萬名職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管理人數25.39萬名,退休職工2.93萬名。有9.72萬名人員參加失業保險,發放失業保險金及各種補助金計1萬人次。共有21.32萬名職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6.32萬人參加農村醫療住院保險,實現了門診醫療與住院醫療保險的統籌,門診醫療費報銷達到37.08萬人次。有166.55萬人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全面實施老年人員養老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補助标準,有9.12萬名被征地人員參加養老保障,5.71萬名人員按月領取養老金,全年政府累計貼補5.29億元。實施了農業政策性保險,按照“低保障起步,保大災為主”的原則,對水稻、生豬、鋼架大棚三個品種進行承保,全區參保農戶達1775戶,保額1.22億元,保費收入229.34萬元,理賠額451萬元,參保率達到96%,參保率和保費收入名列全市第一。

重視發展慈善福利事業。困難群衆醫療救助等扶貧幫困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全區共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25家,床位4159張,城鄉低保對象3456戶、6766人。其中城鎮668戶、1143人;農村2788戶、5623人。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總人次數1.41萬人次,其中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人次數為1.16萬人次。

就業再就業工作切實加強。完善就業扶持政策和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工作,大力開辟就業門路,實行”零就業”家庭幫扶機制。區鎮兩級勞動力市場共舉辦洽談會69期,進場勞動力10.51萬名,提供崗位數13.77萬個,有3.43人次勞動者通過兩級市場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培訓失業職工和被征地人員的分别為0.27萬名和1.22萬名,培訓後上崗率在80%以上,獲得培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率達到9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8%,低于3.5%的控制目标。

經濟開發

“兩園區、兩中心”作為鄞州區對外開放的主要平台,越來越受到海内外投資者的青睐。明州、望春兩大省級工業園區正在成為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的理想平台,鄞州投資創業中心順利通過ISO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已吸引外資近5億美元,象山港畔的濱海投資創業中心,發展優勢獨具特色。

甯波鄞州工業園區于2003年2月14日正式開園,規劃控制面積102.8平方公裡。位于甯波市區西南郊,原規劃面積102.8平方公裡,東起同三高速公路,南、西至鄞州外環線,北接甯波繞城高速。園區确定以發展一、二類工業為主,重點引進外資、内資大項目和高科技項目,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外資集聚的重點區域和國内外先進制造業中心梯度轉移的高地,建成浙江省一流、全國知名的綜合性工業産業園區的發展目标。通過城市化推進工業化,加快城鄉一體化,最終建成環境優美、配套齊全、規模集聚、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國際化、生态型工業新城,成為國内外一流企業的集聚地。國家發改委于2006年4月17日發布2006年第23号公告,确定甯波鄞州工業園區為第五批通過審核的省級開發區。根據園區開發建設實際,鄞州區人民政府确定東至山環鎮路,南至東江路,西至鄞奉邊界線,北至甯波繞城高速公路,東南角包括同三高速公路連接線對南至東江路延長線範圍内的陳托橋地塊,西南角包括甯波明州熱電有限公司及其以北地塊,總面積22. 32平方公裡為園區工業開發區塊,其中明輝路以東部分面積10. 32平方公裡為核心啟動區塊。

甯波望春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1.5平方公裡,東起機場路;西至規劃的繞城高速公路;南到栎社機場控制區北部邊界,東段為鄞州大道,西段為鄞縣大道;北部東段為杭甬高速公路,西段為集仕港鎮區北部規劃路。按甯波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要求,園區将以建設生态型新城、現代化工業新區為目标,成為對外開放的新窗口、産業升級的新高地、城市發展的新組團。内有醫療器械專業園、新材料專業園、輕紡服裝專業園、外商投資園、中小企業園5個特色園區。園區産業定位為數字化、科技化、外向型、兼顧傳統型。園區規劃的用地功能結構為“一核、三帶、三區、五園”。“一核”即為全區生産、生活服務核心區;“三帶”即杭甬高速公路沿線與集古路西側生态廊道和蜿蜒于工業園區中部的生态景觀帶;“三區”即集仕港、布政三個居住社區;“五園”即環繞核心及居住社區的五個特色專業園。園區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5億元,引進内外資項目265個,其中外資項目121個,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分别達到3.1億美元和1.4億美元,内資項目144個,“863”項目5個。

鄞州投資創業中心:于2001年6月8日正式啟動。中心位于甯波市東南郊,東起71省道,西至沿海大通道,北靠滬杭甬高速公路,南貼鄞縣大道,總規劃面積12.3平方公裡,其中一期開發面積7.8平方公裡。中心交通便捷,距市中心僅5分鐘車程,緊靠甯波東部新城、鄞州新城區及沿海大通道和滬杭甬兩條高速公路,港口、機場也近在咫尺,擁有一個完善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開發建設四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持下,中心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至今已實際投入13億多元,區域内共已完成高标準道路建設25公裡,雨水、污水、供電、供水、通信、煤氣等綜合管線同步配套完成,區域内實行雨污分流,供電線路全部采用地埋。中心已累計引進項目77個,其中外資項目61個,總投資8億多美元,注冊資金5.2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4.67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2.2億美元。總投資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有26家,占43%;中心還累計引進内資企業16家,總投資約16億元人民币,大部分為機械、電子類企業。按照目前的開發進度,預計再過2—3年的努力,中心将基本建成,區域内将會有近3-5萬職工,所有落戶企業達産後年産值将達到300億元,年稅收15—20億元,真正成為鄞州區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濱海投資創業中心: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主動适應土地宏觀形勢變化,緩解土地瓶頸制約,鄞州區政府于2005年3月份全面啟動濱海投資創業中心的開發建設。中心位于鄞州區東部的瞻岐鎮(象山港畔),背山面海,風景秀麗。中心近期總規劃面積10590畝,東起象山港海岸線,西至沿海中線(雙向四車道),北與北侖交界,南至大嵩江。中心主要用地性質屬工礦用地(鹽地),不受土地指标限制,無建築物,可立即啟動。中心距深水良港--北侖港23公裡,可充分發展臨港型工業和出口導向型産業。距甯波市區35公裡,交通方便。由于寶瞻公路的連接,濱海投資創業中心與甯波市區、鄞州新城區、東錢湖旅遊度假區交通相當方便。正在建設的連接北侖、鄞州、奉化的沿海中線一級公路緊靠中心北面貫穿(2006年6月可通車),并直接接入同三高速,是今後甯波沿海經濟帶的重要集疏通道。中心還可依托附近的黃牛礁建設5000噸--10000噸級運輸碼頭,為将來更便捷的海運打下基礎。中心正在建設市政道路46公裡(一期為5橫2縱); 已建2萬噸級自來水廠,主要由梅溪水庫引水,由附近110KV大嵩變電站供電,規劃另建一座110KV變電站;污水經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實行中水回用;供氣由中心北側東海春曉氣田提供天然氣,設計年供應量為25億立方;能提供程控電話、無線通訊、光纖接入、寬帶數據交換等各種通訊服務;800畝的公共服務配套區設施齊全,有行政管理、金融、商貿、職工居住等設施,尤其是規劃中的15萬平方米的職工公寓,可以容納2萬名職工,解決了企業的後顧之憂。中心北側與規劃中的甯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互為依托,形成産業集聚優勢。濱海投資創業中心是鄞州區政府派出機構,受區政府委托,負責鄞州東部濱海規劃範圍内(西起沿海中線,東臨象山港,南至大嵩江,北至鄞州區與北侖區區域界線,總面積約7平方公裡)規劃的修編、管理、組織實施和開發建設、招商引資、區内工商企業管理等工作;協調處理開發建設中涉及有關鎮、部門的事宜。中心規劃本着“環保、生态、有特色”的創業理念,結合整體性、科學性、前瞻性與現實性的規劃原則,引進科技含量較高的一、二類工業為主,建設成為集工業、商業、行政辦公、居住等設施于一體,環境優美、配套較為齊全的生态型、環保型工業集聚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