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

荀慧生

荀派藝術的創始人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演員,荀派藝術的創始人。男,祖籍河北阜城,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彜,又改名"詞",字慧聲。1925年與餘叔岩合演《打漁殺家》起改名為荀慧生,号留香,藝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卒于一九六八年。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雲、譚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兩次當選"四大名旦",有"無旦不荀"的美譽。[1]
  • 本名:荀慧生
  • 别名:白牡丹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河北阜城
  • 主要作品:《紅娘》《紅樓二尤》《玉堂春》《棋盤山》

人物經曆

1907年,荀慧生被其父賣給梆子藝人龐啟發為徒。按照常規1915年就應出師,由于荀父與龐啟發在荀慧生學藝的契約上沒有标明具體的出師時間,荀慧生在學藝後期紅極一時,給師傅賺了很多錢,龐啟發不讓荀慧生出師,威脅并軟禁了他。後在李洪春、尚小雲的幫助下逃走。由白社及三樂班主李繼良出面,以折衷辦法達成協議,延長出師時間兩年,演出所得與師傅對半分成。

1916年10月6日,荀慧生出師。1917年,加入朱幼芬戲班。

1919年9月9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錯》打炮。當時随楊小樓,譚小培,尚小雲同去,有三小一白之稱。

1923年,荀慧生收票友葉壽梅為徒,為荀慧生第一個弟子。

1925年,加入餘叔岩、楊小樓所組雙勝社,在香廠新明戲院演出。陣容十分齊整,旦角是荀慧生,架子花武二花是錢金福,醜角是王長林,小生是馮蕙林。在這個時期唱過多次新鮮好戲,如《青石山》中,楊小樓的關平,餘叔岩的呂洞賓,錢金福的周倉;《戰宛城》,餘叔岩飾張繡,楊小樓飾典韋,錢金福飾許褚,荀慧生飾鄒氏,王長林飾胡車。又排了一出老戲《摘纓會》,餘叔岩的楚莊王,荀慧生的許姬,楊小樓的唐狡,錢金福的先蔑,王長林的襄老。此外,餘叔岩與荀慧生還合演了很多生旦對兒戲,如《打魚殺家》、《南天門》、《梅龍鎮》等。

1925年4月26日,農曆乙醜年四月初四日:餘叔岩首演《摘纓會》

餘叔岩在新明戲院首演《摘纓會》。餘飾楚莊王,楊小樓飾唐狡,荀慧生飾許姬,錢金福飾先蔑,王長林飾襄老。

1925年10月2日,農曆乙醜年八月十五日:荀慧生改藝名“白牡丹”為荀慧生

經楊小樓、餘叔岩建議,荀慧生改藝名“白牡丹”為荀慧生。

1927年7月23日,農曆丁卯年六月廿五日:《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結果揭曉

《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曆時一月終得出結果,五人分别以梅蘭芳《太真外傳》、程豔秋《紅佛傳》、尚小雲《摩登伽女》、荀慧生《丹青引》、徐碧雲《綠珠墜樓》入選奪魁劇目。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全本《紅鬃烈馬》:

1929年,農曆己巳年:時慧寶搭春生社

1929年至1932年,時慧寶搭入春生社與荀慧生合作,主要演于吉祥和哈爾飛戲院。主要劇目有:《換子》、《金馬門》、《摔琴》、《雪杯圓》、《罵王朗》、《朱砂痣》、《七星燈》、《烏盆記》、《上天台》等。

1929年4月,農曆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赈災會募款義演

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赈災會募款義演。梅蘭芳、餘叔岩、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程豔秋、王又宸、馬連良、尚和玉、侯喜瑞、閻岚秋等名伶參加演出。

1931年,長城公司請梅蘭芳、尚小雲、程豔秋、荀慧生四人,合灌唱片《四五花洞》一張,由徐蘭沅京胡,王少卿京二胡,何斌奎司鼓,成為稀世絕品,并使“四大名旦”的稱謂更深入人心。

荀慧生在《玉堂春》裡飾演蘇三

1931年5月20日,言菊朋四次赴滬演出,與荀慧生同行,于上海大舞台演出《荀灌娘》。6月9日,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演出《鴻鸾禧》。6月10日,演出《紅鬃烈馬》中的《銀空山》《大登殿》。

1931年6月11日,演出《五花洞》,梅蘭芳、程豔秋、尚小雲、荀慧生飾四潘金蓮。

1932年3月11日,荀慧生于北京哈爾飛劇院首演《紅樓二尤》

1933年1月9日,荀慧生收丁雲蘭為徒。

1935年5月20日,荀慧生首次赴武漢演出于漢口大舞台。配演的有老生王文源、武生吳彥衡、老旦李多奎、花臉蔣少奎、小醜馬富祿。劇目有荀慧生獨創的《元宵謎》、《香羅帶》、《钗頭鳳》、《丹青引》、《荀灌娘》等,也有别具荀派風味的《十三妹》、《大英傑烈》、《玉堂春》、《戰宛城》等傳統戲。

1936年10月10日,懷仁堂慶祝雙十節堂會,演出《大登殿》。10月22日,首演《紅娘》。

1939年5月3日,童芷苓拜荀慧生為師

1939年6月14日,荀慧生收徐東霞為徒

1939年8月8日,毛世來拜荀慧生為師

1958年2月,戲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躍進中戲曲界如何創作更多的新劇目。由老舍、張季純出面召集戲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躍進中戲曲界如何創作更多的新劇目為第二年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問題。荀慧生、張君秋、裘盛戎等30多人出席。

1959年5月25日,京劇《金玉奴》座談會召開。《金玉奴》是荀慧生60高齡時重新加工整理的劇目,且自編自導自演,與會者一緻予以肯定,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足。

1959年7月,農曆己亥年:孫毓敏參加荀慧生京劇團

孫毓敏從北京市戲曲學校畢業,7月分配到北京荀慧生京劇團工作。

1961年6月,農曆辛醜年:荀慧生京劇團赴江浙與上海等地演出

荀慧生京劇團赴江浙與上海等地演出。在滬期間,上海廣播電台播放了孫毓敏的《荀灌娘》與《蝴蝶杯》的選場,她在《解放日報》撰文《看荀慧生老師演出杜十娘有感》。

1961年6月3日,農曆辛醜年四月二十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一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一天。

演出劇目

《白蛇傳》(孫毓敏飾白蛇,别永德飾許仙,吳紀敏飾青蛇,趙炳嘯飾法海,趙慧英飾“水鬥”之白蛇)

1961年6月4日,農曆辛醜年四月廿一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二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二天。

演出劇目

日場

《荀灌娘》(孫毓敏,黃文俊,劉永貴,茹紹瑞,李薇華、趙慧英飾女兵)

1961年6月6日,農曆辛醜年四月廿三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四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四天。

演出劇目

《蝴蝶杯》(孫毓敏,徐和才)

1961年6月17日,農曆辛醜年五月初五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五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十五天。

演出劇目

《花田八錯》(荀慧生)

1961年6月18日,農曆辛醜年五月初六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六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十六天。

演出劇目

《金玉奴》(荀慧生)1961年6月19日,農曆辛醜年五月初七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十七天。

演出劇目

《紅娘》(荀慧生)

1961年6月20日,農曆辛醜年五月初八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九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十九天。

演出劇目

《杜十娘》(荀慧生飾杜十娘,孫毓敏飾丫鬟)

1966年8月23日,遭到批鬥。

個人生活

藝術傳人

荀慧生一生收徒之衆,不計其數,他指導和親自傳授的後人、學生、徒弟有:吳紀敏、金淑華、李薇華、王紫苓、宋德珠、毛世來、黃少華、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吳素秋、趙燕俠、小王玉蓉、張正芳、尚明珠、厲慧敏、陸正紅、宋長榮、李妙春、許翰英、劉長瑜、孫毓敏等,其長子荀令香工旦,其女荀令萊亦為其傳人。1958年荀慧生先生收秦腔演員全巧民,親自傳授《豆汁記》。還有許多人雖未拜師,但多得其親授。  

主要作品

代表劇目

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雲、譚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

六大喜劇、《元宵謎》《丹青引》《繡襦記》《勘玉钏》《紅娘》《卓文君》;六大悲劇 《钗頭鳳》《杜十娘》《魚藻宮》《紅樓二尤》《霍小玉》《晴雯》;六大武劇:《陶三春》《大英傑烈》《荀灌娘》《美人一丈青》《婚姻魔障》 《盤絲洞》;六大傳統劇:《販馬記》《玉堂春》《十三妹》《棋盤山》《得意緣》《金玉奴》; 六大移植劇:《花田錯》、《趙五娘》、《辛安驿》《元宵謎》《香羅帶》《庚娘》; 六大跌撲劇:《蝴蝶夢》《東方夫人》《九曲橋》《東吳女丈夫》《戰宛城》《翠屏山》; 可見其能戲之多  

荀慧生長年與陳墨香、陳水鐘合作,編演了大量的新戲,在排演中得到王瑤卿的大力幫助。他演出的劇目有三百多出,大緻有以下三類劇目:一是《繡襦記》《丹青引》《紅娘》《勘玉钏》《钗頭鳳》《魚藻宮》《紅樓二尤》《荀灌娘》等新編演的劇目;二是《販馬記》《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緣》等增益首尾的傳統劇目;三是從梆子移植為京劇的《花田錯》《元宵謎》《辛安驿》《香羅帶》等将近四十出戲。其他劇目還有《杜十娘》《金玉奴》《卓文君》《胭脂虎》《霍小玉》等。  

出版著作

有《荀慧生演劇散論》、《荀慧生演出劇本選集》、《荀慧生舞台藝術》等書行世。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結果

1952

第一屆戲曲觀摩大會老藝術家表演獎

獲獎

任職情況

他曆任中國戲曲家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戲曲研究所所長,河北省梆子劇院院長,河北省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主任等職。  

藝術特色

他對唱和念的要求非常嚴格,認為唱要“以有限的腔調曲表達繁複錯綜的感情”,而念白在與觀衆交流時“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一些”。為此,他主張唱和念時生活感和藝術性兩者結合,協調融洽,并與表情、身段的真實自然相一緻,互為表裡。這正是荀派表演的特殊風格。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劇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的實踐與探索。在唱腔藝術方面荀慧生大膽破除傳統局限,發揮個人嗓音特長,吸取昆、梆、漢、川等曲調旋律,大膽創新。這不是簡單的一曲多用,而是從生活出發,從人物感情與心境出發,字正腔圓,腔随情出,令人着迷。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他還十分注重道白藝術,吐字清晰,聲情并貌,他創造出融韻白、京白為一體的念白,韻調别緻,具有特殊的表現力。表演方面他強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制,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許多少女、少婦的藝術形象,具有大衆化、生活化的特點。嬌雅妩媚、清秀俊美、風格各異。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約著稱,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為荀派弟子的必修課目。他的唱腔委婉動聽,俏麗多姿,聲情并茂,感人至深。他敢于标新立異,創造新腔;廣采博收,吸取其他劇種唱腔的長處,設計新腔。如《紅娘》中那段“反四平調”脍炙人口。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荀慧生編制新腔堅持三條原則:一是讓人喜悅;二是讓人聽懂;三是讓人動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獨特的風格,柔和圓潤,富于韻律美。他不照搬傳統的韻白和京白,從人物的感情感出發,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顯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輕重緩急,恰到好處,流利感人,又聲聲入耳。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生活美。

人物評價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是一位值得中華民族驕傲,值得後人敬仰的藝術大師。

荀慧生既非園世家,又無權貴支撐,他從一個一字不識的農村的窮孩子六歲被賣到戲班學唱梆子,在二十七歲就榮獲京劇“四大名旦”的桂冠,成為與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并駕齊驅,獨領風騷幾十年的藝術大師!二十八集電視連續劇《荀慧生》以大量詳實的史料,以鮮為人知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令人信服的荀慧生;一個曆盡坎坷,令人蕩氣回腸的荀慧生;一個被金錢、權勢、美女包圍而自強不息的荀慧生;一個深受民衆喜愛而也深愛民衆的荀慧生;一個不畏強暴有民族氣節的荀慧生;一個為京劇藝術孜孜不倦追求,勇于改革創新,奮鬥了一生的荀慧生!

後世紀念

荀慧生紀念館奠基儀式2006年11月27日上午在河北省東光縣普照公園舉行。荀慧生先生的長孫、著名導演荀皓,著名表演藝術家章金萊(六小齡童),荀慧生先生關門弟子、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等,與當地官員一起出席了奠基儀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