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秋色歡樂節

佛山秋色欢乐节

传统民俗节庆活动
佛山秋色欢乐节,历史悠久,是承载着广东佛山民间智慧的欢乐的汉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表现形式上分为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佛山秋色欢乐节”延用历史上佛山逢金秋时令出“秋色”的习俗,在每年秋季举行,今年节期3天,节庆活动以“佛山秋色”的开放、包融、创新的文化内涵和欢乐喜庆的民俗风情为价值取向。[1]佛山秋色活动精彩纷呈,成为市民期待的民俗狂欢节。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名称:佛山秋色欢乐节
  • 外文名称:Foshan Autumn Festival
  • 节日活动:汉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
  • 分类:灯色、车色、马色、水色等

历史渊源

兴起与发展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西晋时代,在秋熟时节,人们用野生茭笋壳扎成小龙给孩童们耍以庆祝丰收,称之为“孩童耍乐”,是佛山秋色最早期、最原始的形式。

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相传黄萧养起义攻佛山,时值中秋,各乡里杂扮故事,彻夜金鼓震天,来犯者以为有备不敢攻,后传为美事,从此定名为“秋色”,相沿成俗。

明清时代,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农业都十分繁荣,有“商务为天下最”、“全国四大聚”的美誉。集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美术工艺于一体的佛山秋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有广泛的群众性的汉族民间娱乐习俗。

鸦片战争后,佛山经济遭遇外侵内患而衰落。1938年10月,佛山沦陷,在日本侵略军的摧残下,30多万人口的佛山,仅剩7万多人,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秋色艺人或死于饥荒,或逃难外地,余下不到二十人,佛山民间秋色习俗从此衰落。

建国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佛山秋色艺术重获新生。1956年春节,举行了建国后首届“佛山市秋色、剪纸、盆栽艺术观赏会”,消失二十多年的佛山秋色艺术重放异彩。1956年5月4日,民间秋色工艺社成立,濒临失传的佛山秋色艺术得到及时、全面的挖掘整理,传统制作技艺后继有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佛山秋色工艺品,远销国外20多个国家,对于提升佛山的知名度,树立佛山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作出积极的贡献。

内容和组织

佛山秋色项目丰富,多彩多姿。秋色艺术含秋色工艺品和秋色表演艺术两大类,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分为灯色、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景色等七色;用秋色艺术品的工艺特点和艺术表演形式加以区分,秋色又分为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十大类。

以剔透玲珑的各种秋色灯出现于赛会的,称之为"灯色";观之为花车彩架,以男扮女装表演故事人物者称之为"车色";表演者以骏马代步,扮演英雄故事人物者称之为"马色";表演以水的意境的各种舞蹈或故事,如舞龙、彩莲船、陆地行舟、旱地扒龙船、紫洞花艇等谓之"水色";以"飘"或"挑"的高空技艺扮演故事的谓之"飘色";以步行化装表演杂剧、活报剧者称之为"地色";以反映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各种秋色工艺品,如蔬果、鱼类、食品、花卉盆景、器皿古玩、石山、人物等像生艺术品谓之"景色"。

丰富的佛山秋色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丰富,清代已发展至成熟阶段,是佛山独具特色的大型综合性群众欢庆丰收的节令文化娱乐习俗活动。佛山秋色赛会历来都是群众自发组织,没有官方参与,由居民推举热心人士成立"某某铺秋色筹备处"负责操办。秋色巡游的项目次序分为14项:

1、信号灯:由白、红、绿三色织明纱灯笼组成。

2、开路队::由松光火把、竹织大灯笼、唢呐吹打组成。

3、飞报马:头戴鸡尾女帅盔、左手按剑、提三角令旗、扮装的女右将军,骑在骏马上,负责联络报信。

4、头牌灯色:包括彩扎大型头牌灯、帅旗、幡旗、罗伞、御扇等。

5、灯色:包括彩扎走马灯、鱼灯、鸟兽灯、各类形状的宫灯、瓜果灯、针口灯、以及用刨柴花、灯草、鱼鳞、稻草、通草、各色豆子等,出奇制胜、随手拈来的废料或普通的农产品作原料,精心制作的秋色特艺灯。

6、车色:民间称"车心",以扎作工艺做成故事所需的楼阁或庭园式的长方形车架,缀上彩灯,表演者身立"车"中,以男扮女装扮演女性戏剧人物故事,如《昭君出塞》、《惜春作画》等。

7、担头秋色展示以假乱真的像生秋色工艺品,如岭南瓜果、水产鱼虾蟹等等。表演者肩挑步行,沿途叫卖,惟妙惟肖。

8、马色:与飞报马不同,表演者必须男扮女装,骑上纸马扮演故事人物,如《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等。

9、台面秋色:用台面展示各类像生盆景石山、古玩器皿以及花卉等,如桃花、吊钟、木棉、牡丹菊花、粤菜点心等等像生秋色工艺品,担头秋色和台面秋色均以以假乱真为标准。

10、水色:包括舞草龙、彩龙、三节木龙、陆地行舟、采莲船、艇仔粥、腊味船等等,全部道具均是扎作、雕批工艺品,以及音乐舞蹈的表演,锣鼓铿锵,载歌载舞,引人入胜。

11、锣鼓柜:是出秋色的传统音乐项目,边游行边演奏牌子曲和小曲,如《八仙贺寿》、《天姬送子》、《得胜令》等全套或唱段。

12、十番飞钹表演:飞钹表演如彩蝶飞舞,生动热烈。

13、地色:主要是扮演故事和笑谈杂剧,是佛山出秋色的最古老的传统形式之一。扮演地方历史故事《澜石喜迎状元郎》、现代题材故事《吴勤智取普君圩》、笑谈杂剧《新嫁娘上轿》、《烂赌仔自叹》等。

14、醒狮、大头佛:是出秋色必不可少的项目,作为秋色队伍的随尾压阵,使赛会以高昂欢乐的气氛贯彻始终。

秋色巡游队伍长达数里,火树银花,目不暇接,观者如潮,彻夜欢腾,形成万众参与的文化盛会。秋色赛会期间,观众人人可当裁判,对自己喜爱的工艺品或表演项目给予投标奖励。赛会巡游结束后,由筹备处派人沿途收标。得标多的获奖项目需于赛会后第二天集中祖庙门前展示让群众公开评议,以示公正,俗称"晒标"。

清至民国时间,秋色赛会除了在佛山镇内举行外,佛山周边镇乡如石湾、澜石、深村、张槎、平洲、雷岗、叠滘、官窑、松岗等地都举行过秋色赛会。

继承与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秋色艺术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50年来,多次举办大型秋色赛会、秋色艺术展览、秋色大巡游等影响深远的活动,先后到广州、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展出,所到之处,观众对精奇巧妙的汉族传统艺术赞叹不巳,北京电影制片厂曾拍制了《佛山秋色》纪录片,在全国各地播放介绍。

2000年千禧年来临之际,市政府举办了佛山秋色欢乐节,是建国以来佛山市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历史名城·世纪豪情、喜迎2000年佛山秋色大巡游"盛会。此次民俗文化盛会,既把佛山市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迎接澳门回归和欢庆新世纪到来的系列活动推上了高潮,也将改革开放十多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事业推上了新台阶。在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秋色的"七色",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将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发展成为佛山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盛大庆典,充分体现佛山人民满怀豪情迈向新世纪的精神风貌,起到鼓舞群众,振奋精神的作用。

佛山的秋色工艺品,先后赴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韩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台湾、香港、澳门举办展览,或为他们制作大型的彩龙或灯式。1987年至2008年,曾先后17次到台湾举办灯色展览,从传统文化的方面,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为海峡两岸的传统艺术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佛山秋色表演艺术,也曾先后到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罗马尼亚、澳大利亚、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金龙飞舞》、《快乐的小金钹》、《采莲船》、《伞灯喜迎春》等一批秋色歌舞节目,应邀参加香港文化中心开幕、荃湾艺术节,在土耳其举办的第14届国际儿童联欢节演出备受赞扬,被誉为"岭南民俗的一朵奇葩"。

佛山历来有盛世出秋色的习俗,为秋色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的存在,又使秋色艺术的传承发展有了稳定的基础。佛山秋色老一辈的艺人多已辞世,秋色艺术的传承人何信,仍坚持从事秋色工艺创作和授徒传艺,经8载传艺,4位徒弟已基本掌握秋色像生工艺品制作技艺。

艺术特色

秋色艺术材质随意,通过随手可得的材料,直率地表达了乡情的美意。秋色艺术制作精巧,以假乱真,绝不妖媚,粗不劣陋,土不平庸,其风淳厚,其艺高超,其情真切,其景热烈,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充分表现秋色艺术平民情趣的乡情美,反朴归真的自然美,形神兼备的装饰美,随意材质的朴素美,演游结合的动态美的艺术特色。

具有强烈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情的佛山秋色,是佛山经济、文化、民俗活动的艺术化展示,也是历史上作为手工业名镇和现代崛起的明星城市特有的乡情的物化和形象化,是劳动者的赞歌、时代的镜面,折射出佛山人对生活的感受。在缤纷的秋色中,可以看到珠江三角洲开发的历史,一个工商名镇崛起的轨迹,可以领略到佛山人的气质和佛山特有的风貌。

项目亮点

七色介绍

灯色

佛山灯色,品类丰富,材料独特,造工精巧,剔透玲珑,华丽夺目。灯的种类有传统明纱灯、秋色特艺灯、仿古灯、雕刻灯、竹织灯笼、剪纸彩灯、大型组灯等。其形状有头牌灯、宫灯、罗伞、鱼灯、雀鸟灯、兽类灯、龙灯、花果灯、人物灯……等等。灯色中最辉煌的要算是头牌灯,灯形似牌楼,灯高数米,层次分明,大灯中吊挂小灯,配以麒麟、凤凰、彩龙、宝塔、串花、珠饰,前后灯屏绘画诗画名句,火树银花、璀璨夺目。灯色中最精妙的要数特艺灯,有以刨花通草编的、灯芯稻草砌的、鱼鳞豆子粘的、铁针刺的,用料奇妙,工艺精巧,观赏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水色

"水色",以水为意境,溶扎作艺术、化装表演、音乐舞蹈于一体。有舞龙、"彩莲船"、"艇仔粥"、"紫洞花舫"、"陆地行舟",以及水族动物化妆表演等等。

秋色艺术的水色多彩多姿,表现水族灵圣动物——龙,就有金龙、银龙、火龙、三节飞龙、单车花龙、薄膜龙、塑花龙、塑草龙八款,各具特色。以扎作和表演结合,表演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的"陆地行舟"。扎作工艺精湛的紫洞花艇上,吊挂着鱼肉、酝扎猪蹄、尤鱼、生葱等秋色工艺品,使人真假难辨。小巧玲珑的莲船上的采莲姑娘,唱着彩莲歌泛舟于碧波荡漾、荷香千里的莲塘上,好一派愉快、欢乐的劳动生活的情景。​n

车色

秋色中的车色,又叫"车心",是扎作艺术与化装表演巧妙的结合。秋色艺人以竹芴扎成花车、轿子、庭园,绘上诗画图案,配以彩灯腊盏,精巧华丽,中间留一空洞仅可容身一人立洞中缓步而行,以英俊男子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故事,如"孔雀公主"、"惜春作画"、"华山圣母"等等。婀娜多姿,艳丽动人。​n

地色

地色,亦称"地套",指出秋景时表演的杂剧、化装表演和音乐舞蹈。多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编成故事,或热情讴歌,或无情鞭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通过演员的滑稽动作,诙谐的语言,有声有色的表演,淋漓尽致,发人深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现实性。​n

马色

秋色中的马色,可分为"飞报马"和"色马"两种。传统秋色赛会的飞报马,以壮汉扮演女将,自穿女大扣,被插令旗,乘座精悍良马,威风凛凛,走在游行队伍前部,起着"报信"作用,其意义在于加强秋色赛会气氛,故又特称为"马务"。

"色马"则是秋色游行节目之一,题材不限,表现的人物可以是古装或时装。龙年秋色中的"色马",是纵马游旅祖国河山的一对情侣,表现人民群众幸福愉快的生活情景。​n

飘色

飘色,亦称"挑色",是佛山秋色中的一朵奇葩。顾名思义,其意在"飘"或"挑",形式独特,既"险"又"玄"。表演者在数米之上表演各种故事人物,而观者竟无从看出演员站于何物。

秋色中的飘色"福寿延年",花丛之中一位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女,彩袖轻舒,一手托着个金盘子,盘上有仙鹤立于盘间,细长的鹤嘴上竟又有位仙童,金鸡独立地站着,手摇红蝙蝠,飘飘渺渺,其惊险奇妙之处,使人深感惊异。​n

景色

大体包括像生艺术和仿古艺术,其艺术品丰富多彩,变现以无限的想像力、与巧夺天工的技能,主要有纸塑、腊制、雕批、粘砌等几大类。制作的材料更是秋色艺人信手拈来,制作各种花卉、动物、瓜果、器皿、佳肴食物,以至天上人间的自然景色,无不惟妙惟肖,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

秋色"景色"中的花卉,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的缩影,那摇弋多姿的吊钟,娇艳欲滴的桃花,艳丽可爱的牡丹,傲骨凌霜的菊花,优雅芬芳的兰花,琳琅满目,繁花似锦。此外,冬瓜雕刻的"采莲船",南瓜雕刻的宝鼎如意灯、泡沫雕的"佛山新貌",以及跃跃欲活的海鲜,使人垂涎欲滴的佳肴美酒……,扑朔迷你,令人神往。​n

工艺品展示

佛山秋色以构思巧妙,用料奇特,工精艺绝,以假乱真而著称,可用新奇妙肖四字概括,它的彩扎工艺、粘砌工艺、纸塑工艺、香胶塑工艺、针刺工艺、雕批工艺、泥塑工艺无一体现了这些特点。

汉族民间扎作工艺是指用竹篾或铁丝为主要原料,用纱纸或丝绸扪制的艺术造型工艺。秋色的彩灯工艺主要分为竹织灯、纱灯、彩灯、鱼灯与秋色特艺灯等五种。以秋色特艺灯最精致,鱼灯最具水乡风情,头牌灯最有气势。彩扎灯色辉煌夺目,五彩缤纷,秋色出游时,斗丽争艳,各显其技,谓之"斗灯式"。

粘砌工艺

秋色粘砌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巧妙选材,独特的构图和精绝的技艺。用于粘砌秋色艺术品的材料大多是废物利用,艺人巧妙地运用材料本来的色泽、纹理、形状、质感、可塑程度等特点,以芝麻、刨口柴、谷壳、鱼鳞、灯芯、通草、稻草、明瓦、豆子、瓜仁、朽木、蚕茧等作材料,精心设计,巧手粘砌成精美的秋色艺术品。形状有宝塔、宝鼎、人物、龙船、花篮、宫灯、罗伞等、图案有金钱、万字、如意、寿字、梅花、牡丹花等。还可粘砌出一套套故事人物,细致精巧,工艺精美,真正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秋色艺术品(郭沫若当年来佛山参观秋色工艺品时的题句)。

纸塑工艺

纸塑秋色品题材广泛,有仿陶和像生两种。夏彝商鼎、名窑陶瓷、人物蔬果,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虽用纸塑工艺制成,无不仿如真品。作者首先要创作或挑选现成的实物为底模,选透水性好的纸用清水湿透,逐张贴在泥胚外表,把整个泥胚铺匀,俗称"打水底",然后用旧纸涂糊,逐层贴上,厚至三、四毫米,待纸朴层干透后,将纸朴部分剥开,取出纸模,再朴纸粘合破口,用沙纸精心擦滑,涂上调好颜色的油料,一件仿陶或像生的纸朴秋色艺术品便可告完成。

蜡塑工艺

除用蜡塑法制作花卉外,主要是仿制玉器、鳞蚧、动物和食品。与蜡塑工艺相似的还有用凉粉塑塘虱鱼,也是真假难辨的像生秋色工艺品。

雕批工艺

雕批工艺运用于秋色艺术品是佛山秋色独有的特色,艺人就地取材,选取农产品茨葛、瓜果之类作原材料,如冬瓜、南瓜、木瓜等。以精巧的雕批工艺制作出形态各异、品类丰富的秋色艺术品,种类极多,包括灯色、花卉、食品、动物等等。灯色雕批是选取成熟的南瓜、冬瓜、半熟的木瓜、黄透的柚子,充分运用瓜形设计灯的形状,并绘上精美的图案、风景或人物,然后按图用刻刀着意雕刻瓜皮,然后去瓜瓤,内装数盏亮灯,透过灯光,精致的雕刻工艺雕成的采莲船,华丽美观,使观众叹为观止。

果品雕批一般选用甘薯、芋头、沙葛等根块类农产品作原料,雕批桔子、荔枝;蜜桃、杨桃等等,无不惟妙惟肖。花卉雕批以雕批工艺制作的花卉秋色艺术品难度较大,而效果尤佳。较多的是以萝卜雕批菊花为上品。此外,还有食品雕批、鱼类雕批等,都是真假难辨的秋色工艺品。

针刺工艺

针刺工艺以针口灯为代表。选原色硬纸,绘画山水、人物花卉、名人诗句,按所设计的灯型,每一立面一画,用大小不同的铁针在蜡板上按图刺画。讲究针路匀滑整齐,针孔之间疏密适度有序。针刺工艺完成后,用折叠法按所设计的灯形折成多款针口灯色。点灯于其中,透过针孔,映透出美丽的图画。工艺精巧奇妙,富于欣赏性,当年国家副主董必武称之为"万针灯"。

泥塑工艺

泥塑秋色艺术品有动物像生和植物像生两大类。用泥作原料,塑各种动物、瓜果,如泥塑猴子山,用泡沫塑料蘸泥浆仿制奇峰峭壁的石山,石山上用泥塑法塑出众多只形态各异的小猴子,活灵活现,比动物园里的猴子山还要有趣。

特色项目

秋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吹打"、"十番"、"锣鼓柜"三种形式,都是流行于佛山的民间音乐,在秋色出游时演奏铿锵欢快的曲调,以增加热闹的气氛,故有"丝竹沿街按节歌"之句。佛山十番还有"飞钹"的独特技艺,表演者以数尺绳子系着小钹,双手耍动绳子,使两钹擦击发音。技法多变,如金蝶飞舞,闪电流星,民间有"无十番不算秋色"之说。

锣鼓柜是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群众性音乐活动的形式,雕龙绘凤的飞檐四柱亭子式的木柜,悬吊大锣,后部置放沙鼓、战鼓、木鱼等敲击乐器,表演时以四人共抬,击锣手及鼓乐手在柜旁各司其技,边走边敲击,大钹与唢呐、大笛、萧管、月琴、二胡、二弦、三弦等丝竹随后,艺人徐步吹奏,以大小唢呐模仿粤剧生、旦之板腔,其余乐器伴奏,表现特定的戏剧场面或演奏牌子曲,如《六国大封相》、《八仙贺寿》全套,《得胜会》、《大开门》等牌子曲,铿锵悦耳,独具地方特色。

秋色的舞蹈包括舞龙、舞狮、舞大头佛、舞麒麟、以及歌舞表演等。佛山民间舞龙活动有悠久的历史,早期舞草龙,以稻草或野生水仙花扎成数尺长的草龙在龙身上遍插点燃的香火,于晚间在田基上作娱乐庆丰收。清代以后,民间舞龙有金龙、纱龙、彩龙、三节木龙等,有"无龙不成秋色"之说。舞狮子、大头佛表演是佛山秋色随行助兴的歌舞表演节目,不参加比赛。由各铺的武馆负责表演,发起铺的狮队随尾押阵,既保证出游队伍的始终,又使赛会以热烈高昂、生动活泼的气氛结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