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立项单位、上海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上海市首批中高职贯通、高本贯通试点单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长三角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学校创建于1960年,前身为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专科学校。2001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转型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近500亩,总部地处上海市奉贤区,另有闵行校区、徐汇校区、普陀校区;设有7个专业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共有37个招生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1448人,专兼职教师近600人。
  • 中文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简称:STIEI
  • 主管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校训:尚德修能,知行合一
  • 主要奖项: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
  • 英文名:Shanghai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 所属地区:上海市
  • 现任校长:杨秀英
  • 主要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系、机电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电子工程系、中德学院、动画学院
  • 学校地址:奉贤校区: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瓦洪公路3098号闵行校区: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910号徐汇校区:上海市中山南二路620号普陀校区: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435~439号

办学历史

1960年1月,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成立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专科学校。总校校址在龙江路214号。学校设置广播电视通信、电真空器件、无线电微波测量仪器、精密光学仪器制造、电工仪器、精密医疗器械制造等6个专业。并按专业对口,分别在上海广播器材厂、上海灯泡厂、上海亚美电器厂、上海光学仪器厂、上海电表厂、上海医疗器械厂设立了6所分校。

1962年,该校停止招生。同时,将61级电真空器件专业新生全部转入上海工学院就读,将61级光学仪器专业新生全部转入上海机械学院就读。

1963年,该校恢复招生,并改名为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设置无线电通讯设备、无线电元件、无线电机械结构设计、无线电机械制造、热工仪表等5个专业。并在上海无线电一厂、三厂、四厂,上海仪表电讯机械修造厂、和平热工仪表厂设立5所分校。

1964年,国家投资120万元,在零陵路332号建造2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实验大楼。

1966年,大楼竣工后总校即由龙江路迁至新址;同年,该校再次停止招生。

1970年底,上海仪表电讯工业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工业专科学校   、上海无线电工业学校和上海科学技术学校合并,改为上海电子专科学校,培养3年制大专生,迁往嘉定县东门。    

1975年,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11月,又从嘉定迁至凯旋路30号。  

1981年,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职工大学。本部在陕西南路548号,下设两个分部。  

1983年,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专业训练班和上海电视大学仪表局辅导站先后并入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职工大学。  

1990年4月   ,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职工大学与上海市仪器仪表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合并   ,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子工业职工大学。    

2001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转型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9月,主体搬迁至奉贤新校区。  

2013年8月,学校划转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管理,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7个专业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共有37个招生专业。

二级学院

专业

学生类别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技术

全日制高职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贯通)

中高职贯通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

汽车电子技术

全日制高职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

全日制高职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技术

全日制高职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

汽车电子技术

全日制高职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

智能控制技术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技术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楼宇智能化方向)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移动通信技术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技术(贯通)

中高职贯通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安全与管理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技术

全日制高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贯通)

中高职贯通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技术

全日制高职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工业机器人技术

全日制高职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数控技术(贯通)

中高职贯通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全日制高职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

全日制高职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数控技术

全日制高职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贯通)

中高职贯通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展策划与管理

全日制高职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商务(跨境电商方向)

全日制高职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

全日制高职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全日制高职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管理

全日制高职

中德工程学院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

全日制高职

中德工程学院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全日制高职

中德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合作)

全日制高职

中德工程学院

通信技术(中德合作)

全日制高职

设计与艺术学院

影视动画

全日制高职

设计与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

全日制高职

设计与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全日制高职

设计与艺术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全日制高职

设计与艺术学院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全日制高职

外语学院

应用德语

全日制高职

外语学院

应用英语

全日制高职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专兼职教师近600人;在编专任教师中,中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近90%,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近90%;有市级教学团队10支、市级教学名师6名。

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名师:严晓华、胡国胜、张迎春、邵瑛、贾璐、周巧婷

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信技术一流专业教学团队、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上海市通信与信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智能控制技术教学团队、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方向)教学团队、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上海市重点专业10个;市级精品课程22门;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和市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国家级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上海市通信与信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自动化设备维修维护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电子与通信开放实训中心等公共实训基地及上海市第2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国家级重点专业: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合作)

上海市双一流专业: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合作)、飞机电子设备维修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年份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严晓华

2007

小型电子产品的实现与调试

朱咏梅

2010

三维图像设计

王荻

2010

自动线安装与调试

方林中

2011

会展现场管理

冯江华

2011

光传输与系统运行与维护

贾 璐

2011

Linux服务与安全管理

张迎春

2012

综合布线技术

李元元

2012

典型传感器应用

邵 瑛

2012

维修电工综合技能训练

何永艳

2013

嵌入式系统应用

邵 瑛

2013

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

包晓蕾

2013

控制器应用

李军锋

2014

气液控制装接与调试

罗建华

2014

通信工程监理实务

王卓英

2014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陈永平

2015

多媒体项目管理

鲁家皓

2016

线路标准施工

黄婷婷

2016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

李露霞

2017

面向对象编程基础(Java)

吴新星

2017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陈永平

2018

安全防范技术

董莹荷

2018

市级精品课程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4月,近年来,学校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9项、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项。

学生成绩

截至2021年4月,近四年,学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100余项,获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省部级技能竞赛奖项200余项。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共获批立项各级各类纵向课题58项(包括省部级及以上5项、校企合作申报项目12项),立项金额达228.5万元;校级科研项目立项54项;完成技术合同审核34件、认定登记26件;承接横向技术服务项目38项,立项金额达170.381万元;评审通过“高青计划”项目结项13项、校级科研项目结项53项;纵向课题经费到款183.0808万元,技术服务总收入115.081万元(其中,技术交易到款额37.4万元),技术服务产生经济效益1811万元。

2020年,学校挖掘、遴选、发布中小微企业技术需求6批共335条(浙江省长兴县企业技术需求信息9条、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企业技术需求266条、浙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需求60条),组织开展校企技术需求对接10例,促成合作5例,帮助教师承接企业委托横向课题4项,立项金额9.4万元;首次完成了2件发明专利的权属转移工作,首次向奉贤区成功申请授权专利政府补贴17000元(3件发明和10件实用新型);编制了学校64件专利的《专利盘点与估值报告》;完成对中国国内20所高职院校的《高职院校专利质量提升促进转化运用现状调查》并形成研究报告。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室内有纸质中文期刊360余种,过刊合订本近6000余册,498种,报纸约为100余种;可供读者检索该馆书目数据,检索万方数据的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读秀、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中文电子期刊,中华数字书苑,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及百科视频数据库,在线阅读博刊电子期刊,访问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圆环上半部为舒同体书写的校名,下半部为英文校名。图案 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英文缩写EITI作为元素,构成一朵绽放的白玉兰花。图案中的小圆点象征电子,体现学校与IT科技的关联。1960为学校建校年份,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底蕴。图案的标准色,采用代表高科技力量的蓝色和象征白玉兰花的白色。

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

自强不息 开拓创新 砥砺前行 追求卓越

释义:

“自强不息”源于《周易·乾·象》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取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日:”唯进取也故日新”。将其作为学校精神,是为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宗旨、价值标准和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学校不断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校训

尚德修能,知行合一

释义:

“尚德” 意为尊重人格、彰明伦理、崇尚品德,“修能”意为卓越才能的培养和修炼,” 知行合一”是提倡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将“尚德修能,知行合一”定为校训,突显学校重视师生的道德修养和能力培养,提倡知识与实践并重、学识与技能相长的办学原则和目标。

教风

严谨重范 关爱善导

释义:

严谨——教师的治学态度和作风严格慎重,切忌浮夸,使学生获得真言、真知和真见。

重范——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一是加强自身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师表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的引领和技能的示范。

关爱——是教师的天职,是成功教育的关键,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

善导——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学风

自信有恒 勤学致用

释义:

自信有恒——自信、坚定、百折不挠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勤学致用——勤学善用、勇于实践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自信有恒,勤学致用”的学风,反映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期待。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田钦

党委副书记、校长

赵坚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毛玉婷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张涛

副院长

窦争妍、徐德明、方林中

参考资料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