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修行

汉语词语
修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iū xíng。[1]意思是修养德行;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中文名:修行 拼音:xiū xíng 注音:ㄒㄧㄡ ㄒㄧㄥˊ 英译:religious practice (Buddhism)

词语释义

意思是修养德行;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引证释义

    修养德行。

《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

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三国 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又有 臧逢世 , 臧严 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

2.美好的品行。

《吕氏春秋·赞能》:“ 叔敖 游于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刘向 《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3.泛指操行。

《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第五伦 、字 伯鱼 , 京兆 长陵 人,修行清白。”

4.遵行。

《史记·殷本纪》:“封 纣 子 武庚禄父 ,以续 殷 祀,令修行 盘庚 之政。”

《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5.出家学佛或学道。

《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唐 王建 《赠太清卢道士》诗:“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大王位极人臣,何不退步,跟贫道往峨嵋山中修行。

茅盾 《陀螺》:“什么恋爱,她是勘破了的。她说,将来进尼姑庵修行。”

6.行善积德。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债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来替主人积德,二来当自己修行。”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祇宜公门修行,庶还落蓐之身;何得苦海生波,益造弥天之孽。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n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