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羅什

鸠摩羅什

東晉時期後秦高僧
鸠摩羅什(344年-413年),一譯“鸠摩羅什(耆)婆”,略稱“羅什”或“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為名門。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娴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并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谛并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後涼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鸠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1]卒于413年。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等。鸠摩羅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本名:鸠摩羅什 别名:鸠摩羅什婆、鸠摩羅耆婆,略作羅什 字: 号: 所處時代:東晉時期 民族族群: 出生地:西域龜茲國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羅什父鸠摩羅炎出身天竺望族,後至龜茲,生羅什。羅什7歲随母出家,初學小乘,後到罽賓、沙勒,遇到莎車國大乘名僧,改學大乘。博讀大小乘經論,名聞西域諸國,在漢地也有傳聞。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堅遣呂光攻伐焉耆,繼滅龜茲,将羅什劫至涼州。三年後姚苌殺苻堅,滅前秦,呂光割據涼州,羅什随呂光滞留涼州達十六、七年。後秦弘始三年(401)姚興攻伐後涼,親迎羅什入長安,以國師禮待,并在長安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譯場,請羅什主持譯經事業。之後十餘年間,羅什悉心從事譯經和說法。

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後涼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鸠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至十一年(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诘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等。鸠摩羅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主要作品

《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诘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主要影響

羅什與弟子在弘始三年至十一年期間,譯出《大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诘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實論》等論,系統地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譯經總數說法不一,據《出三藏記集》,為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開元釋教錄》作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羅什譯經文義圓通、内容信實、字句流暢,在中國譯經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

人際關系

羅什的弟子衆多,其中有道生、僧肇、僧睿、道恒、昙影、慧觀、慧嚴、道融、僧契、僧遷、法欽、昙無成、僧導、僧業、僧嵩等,後世有什門四聖、八俊、十哲之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