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第一大城市,省首府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Istanbul)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跨亚欧两洲的城市。这里曾是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也因此,它的名字几经变换,直至1923年土耳其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正式成为这座城市的名字。[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君士坦丁堡 中文名称:伊斯坦布尔 外文名称:İstanbul(土) اسطنبول(阿) Istanbul(英) イスタンブール(日) 行政区类别:省会 所属地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省 电话区号:(+90)212,(+90)216 邮政区码:34000至34850 地理位置:欧洲东南部 面积:5343平方公里 人口:1385万(2013年) 方言:土耳其语 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 著名景点:圣索菲亚大教堂,托普卡珀宫,苏莱曼尼亚清真寺,蓝色清真寺 机场: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 火车站:海达尔帕夏车站 高校:伊斯坦布尔大学、海峡大学 建城:公元前660年 市长:卡迪尔·托普巴什

城市名称

伊斯坦布尔在其存在的历史之中曾拥有过很多个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受该市统治者的文化、语言和宗教所影响。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士坦堡这些旧名现时仍然是某些国家活跃使用的名称。除这些名字之外,伊斯坦布尔亦曾被称为“新罗马”或“第二罗马”,因为罗马帝国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在古代希腊殖民地拜占庭城建立了罗马帝国的纯正基督教首都,以抗衡仍有大量异教徒充斥的罗马城。伊斯坦布尔亦别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因为该市的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于七座山丘上,以与罗马的七座山丘相映衬。这七座山丘在市徽内以七座清真寺代表,每座山上一座。

由于伊斯坦布尔在整个中世纪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和丰厚的财富,所以伊斯坦布尔的另一个别名是Vasileousa Polis(“众城市的女王”)。中文译名方面,大陆官方以音译为“伊斯坦布尔”,港台则采半音半意,译为“伊斯坦堡”。

经济

伊斯坦布尔有一个多元化的工业经济,生产商品不同的橄榄油,烟草,运输车辆,和电子产品。尽管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作重点,其低附加值制造业是实质性的,只占伊斯坦布尔GDP的百分之26,但五分之四全市出口总额。伊斯坦布尔除了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前首都之外,还一直是土耳其经济生活的中心,因为它地处国际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的交界位置。伊斯坦布尔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业中心。它雇用土耳其大约20%的工业劳动者,贡献土耳其38%的工业区。

伊斯坦布尔和周边省份生产棉花,水果,橄榄油,丝绸,和烟草。食品加工,纺织品生产,石油产品,橡胶,金属制品,皮革,化工,医药,电子,玻璃,机械,汽车,运输车辆,纸及纸制品以及酒类饮品是本城里的主要工业产品。根据《福布斯》杂志,2008年3月,伊斯坦布尔共有35名亿万富翁,居世界第四位。

伊斯坦布尔证券交易所(ISE)是土耳其唯一的证券市场,1866年成立时名为奥斯曼证券交易所(Dersaadet Tahvilat Borsası),在1986年初改组为如今的结构。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加拉塔的银行街曾是奥斯曼帝国的金融中心,奥斯曼中央银行(1856年成立)和奥斯曼证券交易所(1866年)的总部都位于这里。银行街仍然是伊斯坦布尔的主要金融区,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土耳其银行开始将他们的总部迁往现代中央商务区Levent和Maslak。1995年,伊斯坦布尔证券交易所迁往位于伊斯蒂尼耶(İstinye)区的大厦内。

今天,该市拥有土耳其55%的贸易额和45%的批发贸易,国民生产总值占该国的21.2%。伊斯坦布尔贡献土耳其40%的税收。2005年,伊斯坦布尔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一千三百三十亿美元。2005年在伊斯坦布尔的公司出口总值为四百一十三亿九千七百万美元,进口值为六百九十八亿八千三百万美元;分别占土耳其的56.6%和60.2%。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该市有成千上万的酒店和其他旅游导向的产业,服务于度假者和来访的专业人士。2006年,共有23,148,669名游客到访土耳其,其中大部分人是通过伊斯坦布尔和安塔利亚的机场和海港进入土耳其。通过伊斯坦布尔的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和萨比哈·格克琴国际机场进入土耳其的游客总数达到5,346,658人,比起2005年的4,849,353人又有上升。伊斯坦布尔也是世界上主要的会议目的地之一,是世界头号的国际组织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工业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海港和工业中心。该市主要制造品为编织物、面粉加工、纸烟、水泥和玻璃。

运输

沿旧城墙有铁路。城市的亚洲部分是海达尔帕夏车站,是巴格达铁路的起点。海上交通服务有多种形式:有港口的小舢板,小轮渡,也有国际大轮船。耶希尔柯机场在城西约27千米处。市内交通有公共汽车,渡轮最远可达南面海上的克孜勒群岛王子岛,航程往返需要数小时。

人口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增长速度快。1950~2000年间,伊斯坦布尔人口增长了十倍。伊斯坦布尔1945年人口仅107.8万人,1955年增长到153.3万人。在20世纪下半叶时期,伊斯坦布尔人口每年以4~5%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1990年,人口迅速增加到730.9万人。

2000年伊斯坦布尔人口超过1000万人达到1004万,2014年一月份人口达到1416万人。2015年1月人口达到1437万人,人口占土耳其总人口(7769万人)的18.5%。

人口密度超过2700人每平方千米,远超所在国家土耳其101人/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西部的欧洲部分(占总人口65%),而亚洲部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于斯屈达尔。人口大部分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只有28%的人口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均衡,男性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50.21%。

社会人文

政府

市长由共和国总统任命,是伊斯坦布尔市的行政长官和伊斯坦布尔省的省长,君士坦丁大帝以罗马为模式将城市组成14个区,现又划分为12个市区,每个市区有一个区长。

卫生

伊斯坦布尔省的卫生服务大多集中在该市,约有70多家医院,约半数为公立。

教育

第一所大学是425年狄奥多西二世所建,1453年又建立了一所伊斯坦布尔大学。在金角湾的加拉塔一侧有一所理工大学以及美术学、理工学校、商业学校和经济学校。外国的教育机构有1863年建的只收男生的美国罗伯特学院和1871年建立的只收女生的美国学院。

文化

伊斯坦布尔文化宫是最重要的艺术中心,内有一音乐厅、一画廊和两座剧院。市交响乐团河市歌剧团在此演出。数量众多的学会和研究机构总部都设在市内。其中有地理学会、德国和法国考古研究所和土耳其民俗学会。在小切克梅杰有一个核研究中心。

有许多公立和私立的图书馆,建于1677年的规模小但专业性强的克普吕律图书馆,收藏有奥斯曼帝国初期出版物以及1000多年的手写艺术作品。许多本市的清真寺、宫殿和其他大型建筑物中有博物馆;其他有名的博物馆有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土耳其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以及土耳其近卫军博物馆。

旅游景点

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

在古代东方博物馆展有苏美尔人的头像、巴比伦人的瓦器、亚述人的浮雕等,这些都是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地区各民族史前时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馆有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其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艺术的杰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关于圣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画,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在苏莱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画栋、镂金刻银,有许多奥斯曼时期的艺术珍品。在市内西岸旧城区里,历代各帝国时期遗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楼、渡槽随处可见。

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称伊斯坦布尔海峡,İstanbul Boğazı)横贯其中。曾为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首都的伊斯坦布尔,以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使访客着迷,其所拥有的博物馆、教堂、宫殿、清真寺、市场以及美妙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流连忘返。

夕阳西下时,伫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当看见对岸的窗户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射出点点桔红,这时你就会深深理解若干世纪前人们为何选择了这样一个非凡的地方,也会由衷地感叹伊斯坦布尔无愧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著名景观

著名景观包括托普卡匹珀宫,苏莱曼尼亚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考古博物馆,卡里耶博物馆,多尔马巴赫切宫,地下宫殿,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贝莱贝伊宫。

名胜古迹

最能说明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汇点的名胜古迹是圣索菲亚博物馆、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宫。

圣索菲亚博物馆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个气势宏伟的长方形石头建筑,上面巨大的穹顶,直径31米,离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个大玻璃窗,4座雄伟的拱门,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礼塔,将这座千年历史的大教堂改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将它改为博物馆。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与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个宣礼塔。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由于它的四周墙壁镶嵌着两万多块蓝色花瓷砖,使得大厅里光线显得格外柔和、静谧,故又称“蓝色清真寺”。据

传烧制这些瓷砖的工匠是从波斯招来的,所以它展示了奥斯曼建筑艺术和东方建筑艺术的渊源关系。

托普卡珀宫建于1478年。这里除了收藏着土耳其历史上许多珍贵文物和文献以外,还收藏着1.7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据说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第三位。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岸边上矗立着著名的多尔马巴赫切宫。多尔马巴赫切宫建于19世纪中叶,建筑精美,以精湛的雕刻和华丽的壁画、吊灯和装饰品着称。因其与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珀宫类似,所以被称为新宫,而后者被称为旧宫。1973年建成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桥长1560米,一桥飞渡欧亚,天堑成通途。该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转运全国57%的进口和11%的出口货物,生产全国1/3的工业品。伊斯坦布尔不仅海上运输发达,铁路运输也相当发达,这里是欧洲“东方铁路”的终点,又是“巴格达铁路”的起点。

伊斯坦布尔旧城区内有7座小山,因当时罗马帝国皇帝曾把这里看成是新罗马,罗马有7山,此亦相仿。其中,6山沿黄金角,1山孤峙西南,这些山顶大多平坦,但坡道颇峻,7山分布的名胜古迹达40处左右。

第一山有圣索菲亚教堂、圣艾琳教堂、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艾哈迈德三世喷泉、彩砖阁、托普卡珀宫、马尔马拉海滨城墙。第二山有努鲁奥斯曼尼耶清真寺、火焚柱、室内大市场。第三山有拉莱利清真寺、瓦伦斯引水槽。第四山有法蒂赫清真寺、旧伊玛莱特清真寺。第五山有居尔清真寺、蒙古圣玛丽教堂。

第六山有卡里耶清真寺、阿德里亚堡门、君士坦西宫。第七山有七塔堡、伊姆拉霍尔清真寺(即斯陶迪翁的圣约翰教堂)。市中心的商业区十分繁华。黄金角南岸古老的室内市场,为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室内市场。创建于1461年,后又几经扩建,占地达3万平方米。8面开门,内有4000家店铺、20家客栈和65条街巷,每天车水马龙,人如潮涌。

旅游指南

交通

伊斯坦布尔是联结欧亚的枢纽,海路、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1973年和1988年建成的两座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使该市欧亚两部分联为一体。该市的阿塔图尔克机场是土耳其最大的国际机场,规模宏大,可起降各种大型喷气式飞机,与欧洲各大城市及中亚、中东、北非等地均有航班。

美食

面包是伊斯坦布尔居民的主食,在选用配菜时他们往往倾向于羊肉,伊斯坦布尔是葡萄酒的生产地,在伊斯坦布尔当地居民的饭桌上葡萄酒几乎是每餐必备的饮品。伊斯坦布尔人民在饮食上很讲究,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美食,下面就带大家领略一下伊斯坦布尔美食的独到之处。

和国内新疆人类似,牛肉和羊肉是伊斯坦布尔人民的最爱,他们喜欢类似采用汉堡包的吃法来吃牛羊肉,通常先把牛肉羊肉用炭火烤熟,然后再拿刀把烤熟的肉切成片,再拿块面包夹着吃,简单方便,味道也不错。伊斯坦布尔还有一种小吃叫做沙威玛,这种小吃来自土耳其,当地居民喜欢在里面放上羊肉,当然这是比较传统的吃法,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发展,因为羊肉有些膻味的缘故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人喜欢用鸡肉代替羊肉,或者是在吃羊肉时配上一些带有酸味的小黄瓜来遮掩羊肉的味道,如果去土耳其的话大家肯定有机会吃到这种特产的。

土耳其人称烤肉料理为“卡八”,其中有一道著名的菜叫“多纳卡八”,这种烤肉采用“回旋式”的手法烤制肉品,香味浓厚。另外“考夫特”肉饼在伊斯坦布尔也较受欢迎,人们通常称它为土耳其汉堡,肉质鲜嫩,肉香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巴西烤肉。伊斯坦布尔人比较喜欢吃肉,但对于蔬菜也是来者不拒的,其中一道比较有名的沙拉叫“萨拉特”,原料是红薯和小黄瓜,都是新鲜的蔬菜,把这些蔬菜用当地自产橄榄油一拌,鲜脆爽口。

说到喝的,伊斯坦布尔的葡萄酒不得不提,其中的特色“拉客”也叫狮子奶,是一种酒精含量很高的葡萄酒,口感极佳,带有浓烈的土耳其气息。另外一种饮品是伊斯坦布尔红茶,这种红茶通常是供应给码头的,游客在码头歇脚,要上一杯红茶,闲来无事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周围坐着的人聊一聊风土人情,别具风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