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

汉语成语
【bù qū bù náo】《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马南邨《文天祥论学》:“至于文天祥的强烈爱国思想和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伟大风格,永垂千古,更非韩愈所能比拟的了。”
    中文名: 外文名:indomitable 别名: 名称:不屈不挠 拼音:bù qū bù náo 出处:《汉书·叙传下》 释义:比喻在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 近义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反义词:逆来顺受;软弱无能 用法:褒义 结构:联合式 例句:马南邨《文天祥论学》:“至于文天祥的强烈爱国思想和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伟大风格,永垂千古,更非韩愈所能比拟的了。” 同韵词:鞍马之劳

成语资料

发音

bù qū bù náo

释义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

《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马南邨《文天祥论学》:“至于文天祥的强烈爱国思想和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伟大风格,永垂千古,更非韩愈所能比拟的了。”

英语翻译

Never give in.refuse to be cowed or submit

不屈不挠成语典故

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挠。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近义词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反义词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更多资料

成语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成语举例: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挠,不能读作“ráo”。

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成语辨析:见“百折不挠”。

成语谜面:弯腰抓痒

造句

抗日战争中不可计数的中国的军民以一片赤胆忠心,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打跑了日本鬼子

他们不屈不挠地前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运动员在比赛中只有发扬了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