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秋天

自然季節
秋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中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進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濕度等趨于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根據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氣溫低于10℃的時期為冬季,高于22℃時期為夏季,10~22℃期間分别為春、秋季。
    中文名:秋天 外文名:autumn 季節特征:悶熱(立秋至處暑),少雨幹燥、風涼氣爽 天文定義:立秋到立冬這一段時間 物候: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鬥柄指向:鬥指西南 太陽高度角:高度角漸低

季節

總體特征

中國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采用的是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按候平均氣溫法,判定入秋主要有兩個标準,一是: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介于10℃-22℃即可視為入秋,成為“簡标”;二是:連續5組滑動平均氣溫低于22℃。一組滑動均溫指當天均溫加上前四天均溫除以5,得出5天滑動平均氣溫,這是“滑标”。進入秋季,意味着炎熱天氣已過去,開始涼爽。

從立秋起便進入秋季了,進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豐碩成熟。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秋天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随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

随着氣溫的漸漸下降,許多落葉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色,枯萎,飄落,隻留下枝幹度過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會步入它們生命的終結,整個枯萎至死去。季節轉換涵蓋多方面氣候特征,如果單以氣溫來作為判定入秋的标準是不準确的。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并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

氣溫

立秋并不代表炎熱的夏天即将過去,涼爽的秋天款款而來。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後趨向“幹燥”、“涼爽”氣候特征。

根據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氣溫低于10℃的時期為冬,高于22℃時期為夏,10~22℃期間分别為春、秋季。氣象學上采用的候平均氣溫的秋季标準是:炎熱過後,五天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下時就算進入了秋季,低于10℃時秋季結束(平均氣溫:同一天内0時、6時、12時、18時四個時間段的溫度平均值),進入冬季。

中國部分城市常年入秋(平均氣溫法)時間:

東北地區:長春8月20日、沈陽9月5日、大連9月13日;

華北地區:北京9月11日、濟南9月19日、青島9月21日;

華中地區:鄭州9月14日、武漢9月30日、長沙10月3日;

華東地區:杭州10月4日、上海10月6日、甯波10月7日;

華南地區:福州10月23日、廣州11月10日、深圳11月15日;

自然災害

秋季的主要氣象災害有:華西秋雨、南方寒露風、霜凍及低溫冷害。

天文

秋季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逐漸南移,秋分之後越過赤道,太陽直射南半球。從北半球看來,太陽的角度漸漸變低,晝夜長短差距變小。秋分時晝夜等長。

在秋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由遠漸近。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于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節氣

立秋:太陽位于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降雨、風暴、氣溫、濕度等趨于下降或減少。

處暑:太陽位于黃經150度,8月22-24交節。指暑氣到此為止,雨量逐漸減少。

白露:太陽位于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幹燥,晝夜溫差較大,天氣逐漸轉涼。

秋分:太陽位于黃經180度,9月22-24日交節。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等長,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寒露:太陽位于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氣溫下降,少雨幹燥,晨露更涼。

霜降:太陽位于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較熱,秋燥明顯,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加頻繁。

節日

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

公曆10月1日:國慶節

其它相關

飲食提示

秋季在飲食上要多吃酸類食物,秋天氣候幹燥,溫差不定,身體的肝髒功能需要保護。在飲食上要“增酸”,以增強肝髒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侵入。中醫認為,秋季是夏冬兩季的過渡時期,氣溫由熱向寒轉變,養生也應從“養陽”轉向“養陰”。

忌暴飲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

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忌辛辣生冷的食物。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忌吃過燥的食物。忌吃水生植物

養生

秋天幹燥,所以要多吃綠色葉菜,因為維生素含量高,多吃有好處。菠菜、青菜、芹菜、茼蒿、苋菜、胡蘿蔔等深色蔬菜,它們和棕紅色蔬菜一樣,不僅維生素含量多,胡蘿蔔素含量更高。

秋天可吃點蓮,藕是東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白色蔬菜可養陰生津,如蘿蔔、花菜、百合、山藥等。夏天津液損耗嚴重,入秋後,要多吃些養陰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較濃。

秋季飲食上要盡可能少食用蔥、、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應貫徹“少辛多酸”的原則。忌食辛燥傷肺陰辛辣之品,主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酒等。

入秋季後,天氣幹燥。容易出現陰虛肺燥的情況,胃腸蠕動緩慢的人很易發生便秘。因此,平時應多吃滋陰潤燥、補脾健胃的食品,如紅薯

紅薯性平味甘,入脾、腎經;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等功效。除了紅薯,紅薯葉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隻要吃一盤,幾乎可以滿足一天的需求。

合适運動

涼爽的秋意慢慢來臨,但健身運動是一年四季都不能停歇的。運動專家建議,健身者可根據自己的體質和愛好,選擇慢跑、爬山、球類運動等比較适合在秋冬進行的運動。秋冬運動量與夏季相比可适當增大,運動時間可加長,但要注意循序漸進。

1、跑步

跑步是現代最佳的有氧運動之一,它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髒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減肥健美。

2、羽毛球

相比室外運動,這種室内運動讓人感覺舒适,但不要小看它的運動效果,據有關數據顯示,一場正規的羽毛球,比賽強度要比一場足球賽還要大。

3、爬山

深秋的氣溫給人的感覺不是很冷,但空氣溫度随着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遞減,加之早晚溫差大,這時爬山,還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态,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适應能力。

另外,爬山對心肺功能的鍛煉效果更佳。

技術要點:登高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适應溫度的目的。

名句

成語

秋高氣爽、秋風蕭瑟、秋色宜人、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秋風習習、春花秋月、秋風過耳、秋雨綿綿、秋意深濃、秋蘭飄香、丹楓迎秋、楓林如火、雁過留聲

唐詩

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袅袅: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古文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像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将歸。”

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圓。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北齊·蕭悫《秋思》: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唐·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宋詞

宋·範仲淹《蘇幕遮·碧雲天》: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轼《九日次韻王鞏》: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書河上亭壁》: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相關歌曲

王強—秋天不回來

毛甯—晚秋

許巍—我的秋天

叢飛飛—那年秋天

張雨生—我是一棵秋天的樹

黃大炜—秋天1994

柯以敏—在秋天醒來

小柯—北京秋天的黃昏

愛樂團—秋天的童話

“四季”幹部

秋季,碩果累累,做收獲型幹部。秋季是金黃的季節、歡笑的季節、收獲的季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種了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收獲什麼樣的果實。我們黨員幹部做種下的為人民你服務的種子,果實就應該讓人民來檢驗。看看是讓人民滿意的飽滿的成熟的果實,還是水分不足不成熟的果實。好的方面我們應該總結經驗,繼續發揚;不好的方面我們也應該改正錯誤,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做到完美。做讓人民滿意的收獲型幹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