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卫队

赤卫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县区两级的群众武装组织
赤卫队是中国汉语内的一个词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县区两级的群众武装组织。[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称:赤卫队 类型:军事 注音:chì wèi duì 背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释义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县区两级的群众武装组织。其他一些苏区也建有类似的赤卫队组织。其实很多地方也都有,其中最著名的是洪湖赤卫队. 

2,革命根据地中群众的武装组织,不脱离生产。

例句: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毛泽东选集》

由来

闽西苏维埃时期有赤卫队、赤卫军、少先队等群众武装组织。它们是在农民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西的中共组织还处于地下状态时,就开始组织不脱产的群众武装。

1927年5月,上杭县才溪乡1000多贫苦农民拿起长矛、大刀在马道坝集合,举行简单的游行示威。1927年11月,龙岩四五千群众在城内集中,公开反抗陈国辉的统治。上杭才溪和龙岩县城这两次几千人的集中行动,显示了这种雏形的群众武装组织的革命力量,震惊了当时的反动军阀。

1928年3月的后田暴动和六七月的上杭蛟洋暴动、永定暴动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于7月10日指示闽西特委,一乡暴动成功,开创革命区域时,应马上组织该乡的赤卫队,保护乡的革命政权。所以当闽西暴动总指挥部将各县农民暴动武装编成红军后,各县区乡又迅速组织发展赤卫队。1929年5月,红四军攻克龙岩后,拨出100多支步枪装备龙岩县赤卫队。据不完全统计,龙岩、上杭、永定3县1929年共有40个赤卫大队,4000余人。

1930年后,各地武装日益发展壮大,参加工农武装的人数越来越多。1930年上半年闽西赤卫队中的常备队和后备队约有2万多人。1931年2月,闽西少先队有6个总队部,60多个大队部,共4万多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