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

汉语汉字
甜,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tián,最早见于篆文。本义是像糖和蜜的味道,与苦相对;引申义有美好、幸福、快乐等。《说文》:“甜,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汉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1]
  • 中文名:甜
  • 拼音:tián
  • 繁体:甛
  • 部首:甘
  • 五笔:TDFG
  • 仓颉:HRTM
  • 郑码:TDAF
  • 笔顺:31225112211
  • 字级:一级字、常用字
  • 平水韵:十四盐
  • 笔画:11
  • 部首笔划:5
  • 近义词:苦
  • 词性:形容词
  • 注音:ㄊㄧㄢˊ
  • 结构:左右结构
  • 异体字:䑚、䣶、甛、餂、?、?、?
  • 统一码:基本区U 751C
  • 四角码:24670

字源演变

甜,会意字。“甜”字篆文左边从“甘”,右边从“舌”,楷书有随同篆文结构的,但后代多把“舌”写在左边,视作正体,这也是现代汉字的写法。“甛”字作为异体逐渐被淘汰。

“甘”是“甜”的本字。甘,甲骨文字形“图A”在“口”中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口腔、舌头所体验到的舒服、美妙的味觉。当“甘”被习惯性用于书面语境后,籀文“图B”再加“舌”“图C”另造“甜”代替。造字本义:形容词,味觉上美好如蜜的快感。有的籀文“图D”由“舌”“图E”、“人”“图F”会义。

篆文“图G”基本承续籀文的字形“图B”,将籀文字形中的“图E”写成了“图H”。楷书“图J”调整左右顺序,将篆文字形中的“图K”写成“图L”,将篆文字形中“图M”的写成“图I”。“甘”作为形容词与“甜”同义,但“甘”多用于书面语境,“甜”多用于口语语境。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tián

形容词

像糖或蜜的味道。

sweet

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孔子家语·致思》

酸甜滋味,百种千名。——汉张衡《南都赋》

这湖中出来之物:甜,脆,莲嫩,鱼鲜。——《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这类果子……却可以长得肥硕香甜。——秦牧《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

甛,美也。——《说文》

甜,甘也。——《广雅》

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韩愈《苦寒》

甜物、甜酒、甜雪、甜酸苦辣、甜香

比喻幸福;快乐。

happy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诗

贪顾恋眼前甜,不堤防背后闪。——元曾瑞《斗鹌鹑·风情》套曲

甜沃沃

形容睡得酣畅。

更长酒力短,睡甜诗思苦。——宋杨万里《夜雨不寐》诗

思之乐融融,归寝熟且甜。——陈毅《初游青岛》诗

甜睡、甜乡

指美言。

Honeyed

unctuous

牙缝儿唧与些甜,耳朵儿吹与些任。——元刘庭信《夜行船·青楼咏妓》套曲

甜口儿、甜句儿、甜言、甜言软语,甜言媚语、甜话儿、甜嘴蜜舌

美好。

fine

曲儿甜,腔儿雅,裁翦就雪月风花,唱一本儿倚翠偷期话。——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忺。——元刘秉忠《干荷叶》曲

差事不算很甜;也说不上苦来。——老舍《上任》

甜差、甜冤对、甜淡、甜俏、甜俗、甜软

指浓郁软熟的画风。

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明陶宗仪《辍耕录·写山水诀》

动词

谓投其所好而使之入迷。

他把国王甜着了,国王便高兴得昏天黑地。——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酣睡,熟睡。

一枕余甜昏又晓,凭谁拨转通天穷。——明· 汤显祖《邯郸记》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徒兼切

说文解字注

(甛)美也。周礼注恬酒。恬即甛字。从甘舌。舌知甘者。说从舌之意。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徒兼切。音恬。《说文》:美也。从舌,作甘。舌知甘者。《博雅》:甛,甘也。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又苏轼《发广州诗》: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注:软饱谓饮酒,黑甜谓卧睡也。

又水名。《洞冥记》:甜水去虞渊八十里。《集韵》:亦书作甜。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字头

小韵

声符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拟音

声调

上古音系

l'iːm

广韵

徒兼

平声

蒙古字韵

dɛm

平声

中原音韵

廉纤齐

廉纤

阳平

洪武正韵

徒兼

二十二盐

平声

分韵撮要

第二十兼检剑劫

阳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