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与李陵诗四首

苏武与李陵诗四首

汉代无名氏的作品
《苏武与李陵诗四首》又名《苏武诗四首》,是东汉无名氏所作的一组五言诗歌。该组诗和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收入在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里,这七首诗是苏李诗的代表作。这些古诗都是送别诗,有的写友人之别、有的写夫妻之别、有的写骨肉兄弟之别,但情感都真挚动人。
  • 作品名称:
  • 作者:无名氏
  • 创作年代:
  • 作品出处:
  • 作品体裁:
  • 中文名称:苏武与李陵诗四首
  • 别名:苏武诗四首
  • 朝代:东汉
  • 出处:《文选》卷二十九
  • 文学体裁:五言

作品原文

苏武与李陵诗四首

【其一】

骨肉①缘枝叶,结交亦相因②。

四海皆兄弟③,谁为行路人。

况连枝树④,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⑤。

昔者常相近,邈⑥若胡与秦⑦。

惟念当离别,恩情⑧日以新。

鹿鸣⑨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有一罇⑩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其二】

结发①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皆已没⑤,去去从此辞。

行役⑥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⑦。

努力爱春华⑧,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三】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①。

何况双飞龙②,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③。

请为游子吟④,泠泠⑤一何悲。

⑥厉⑦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⑧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⑨清商曲⑩,念子不能归。

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其四】

烛烛①晨明月,馥馥②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③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④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山海⑤隔中州⑥,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两遇,欢乐殊未央⑦。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⑧。

注释译文

注释一

①骨肉:指兄弟。首句以叶之缘枝而生比喻兄弟骨肉天然相亲。

②因:亲。这句是说结识朋友也是相亲的。

③四海皆兄弟:语出《论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的话。此二句是说天下的人谁都不是漠不相关的陌路人。

④连枝树:即“连理树”,不同根的两树枝或干连生为一名为连理。通常用连理树喻夫妇,这里用来喻兄弟。

⑤参与辰:二星名,参星居西方,辰星(又名商星)居东方,出没两不相见。

⑥邈:远。

⑦胡与秦:犹言外国和中国。当时西域人称中国为“秦”。以上四句是说往日形迹亲近,今后就疏远了。

⑧恩情:此句言情谊比平时更觉不同,平时情谊固然深厚,临别更觉难舍。

⑨鹿鸣:《诗经·小雅》有《鹿鸣》篇,是宴宾客的诗,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蒿类)”起兴,是以鹿得食物呼唤同类比喻燕乐嘉宾。

⑩罇:酒器。

⑪斟酌:用勺舀酒。结尾四句是说这一罇酒本为赠远人用的,现在希望你再留一会儿酌饮此酒。

注释二

①结发:指男女初成年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通称结发。

②嬿婉:欢好貌。以上二句是说良时的燕婉不能再得,欢娱只有今夜了。

③怀往路:惦着走上旅途。

④夜何其(音基):《诗经·庭燎》云:“夜如何其?”这里用《诗经》成语。“其”,语尾助词,犹“哉”。

⑤参辰皆已没:言天将明。

⑥行役:应役远行。

⑦滋:多。

⑧春华:喻少壮时期。

注释三

①依依:恋恋不舍。以上四句言鸟兽分别尚不免怀顾恋之情。

②飞龙: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蛇身,有四足,爪象狗的爪,有马的头鬃和尾,有鹿的角、鱼的鳞和须),能飞行。其中有一种有翼的,象飞鸟。这里是以飞龙喻作者送别的朋友和他自己。

③喻中怀:晓示心怀。

④游子吟:琴曲。《琴操》云:“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游子吟》或许就是指此曲。因为是客中送客,《游子吟》正可以表示主客两方的情怀。

⑤泠泠:形容音韵清。

⑥丝竹:“丝”,指用丝弦的乐器,如琴瑟。“竹”,指竹制的乐器,如箫管。这里“丝竹”是偏义复词,上文只提到弦歌,有丝无竹。

⑦厉:强烈。

⑧长歌:乐府歌有《长歌行》,又有《短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⑨展:重(平声)。

⑩清商曲:是短歌而不是长歌。曹丕《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⑪念子不得归:是说我虽想念你而不能随你同归。以上四句是说长歌之后续以短歌,以写心中激烈的伤痛。

注释四

①烛烛:明貌。

②馥馥:芳香。

③游子:指行人,也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如果是作者自谓,这篇就是客中送客的诗。

④江汉:长江和汉水。以上四句是说预计年终行人已到达江汉之间了。

⑤山海:可以是泛说,犹言山川;也可以是实指,近人逯钦立《汉诗别录》引东汉、魏、晋人的话说明当时人常用“山海”指赴交州所经的艰险,山指五岭,海指南海。依此说,这诗中的行人要去的地方还不止于江汉而是远达交州。

⑥中州:指古豫州(今河南省地),因其居九州之中。

⑦未央:未尽。这句是说现在欲别未别,欢乐还未尽。

⑧景光:犹“光阴”。

创作背景

苏武和李陵是西汉武帝时人,两人几乎同时落难匈奴,都在异国他乡历尽磨难,交情非比寻常。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汉朝与匈奴达成和议。当苏武回国之际,李陵置酒为苏武送行,“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两人互相唱和,用诗歌表达嘱托、祝愿和依依不舍之情。“苏李诗”就是在这样一种假托的背景之下题为苏武和李陵所作的一组诗歌。

关于“苏李诗”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但现在一般认为,“苏李诗”是东汉后期文人假托苏李之名所作,写作年代应该跟《古诗十九首》相差不远。

现在能够确认的“苏李诗”合起来共有二十二首。但“苏李诗”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所收的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和苏武的《诗四首》,这七首通常被举为“苏李诗”的代表作。

作品鉴赏

诗词赏析

第一首:是送别兄弟的诗,从平日的恩情说到临别的感想,再说到饯送的意思。

第二首:是征夫辞家留别妻的诗。大意先述平时的恩爱,次说临别难舍,最后嘱来日珍重。

第三首:是客中送客的诗。前幅连用比喻表示临别依依,中幅借描写弦歌的音响说明人心的情绪,后幅直写伤感,仍用比喻作结

第四首:是从中州送友南去的诗。起头六句写将别时的光景。次四句预计行人的路程。以下八句言别后山川阻隔,嘉会难再,应珍重目前的欢聚。

诗词风格

一、注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直接言悲、言思、言恋的字眼很多,如“怅、悲、伤、怆、愁、悢、思、恋”等。诗歌也善于借景借物抒情。诗歌为表现离别,往往设置特定的离别之境。“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写的是清晨之别。同时,“苏李诗”也创设了许多特定的意象去表现离别,如“风、河梁、月、黄鹄、胡马、参辰、霜、山海、水、丝竹、酒、秋兰”等。这些物、景或起兴、或比况、或衬托,情融于物、情融于景,将送别之伤、辞乡之哀表现得情意缠绵,思致凄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注意对比。“骨肉缘枝叶”本是抒写兄弟骨肉离别的。但诗人却在后面把笔触转向了与“骨肉”不同的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朋友间的交往。天下朋友之交都能亲如兄弟,不忍相别,“况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兄弟骨肉之别又该是多么的痛苦。诗人以密友为喻,用意在写兄弟之亲。这是以朋友写兄弟。“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四句想象与兄弟相处时和离别后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前者“常相近”,一如“鸳与鸯”,何其相得;后者别如“参与辰”、“胡与秦”,几多哀愁,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这四句一前一后两两相对,看似重复拙钝,却反映出诗人处于人生变故中那种不堪回首、无法预期的复杂心态。这是以昔写今。“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是以留写离。“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芬馨良夜发,随风闻堂”是以乐写哀。

三、善于化用成语典故。“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两句系化用《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有嘉宾,鼓瑟吹笙”之意,有兴起和借喻设筵饯别之妙。“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化用“黄鹄一举千里”(《韩诗外传》)成语,既含称誉之意,又写怀故之状。“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化用“代马依北风”(《韩诗外传》)成语,在悲离亲别友的同时,也表现出难忘其本的心思。“游子吟”指琴曲《楚引》,“

《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楚引》为思乡曲,诗歌借《楚引》表达了离别人内心深沉的悲愁。“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四句暗用了《穆天子传》王母赠别歌中“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句,句句都强调一个“远”字,惜别之情显得格外浓盛。

人物简介

苏武(公元前140-公元前60),西汉大臣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公元前100年(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公元前81年(始元六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作品集评

“苏李诗”的情感真挚动人,尽管诗中主人公为离别所伤,但诗中却没有一句埋怨圭怒的言语,没有一句呼天抢地的哀号,有的只是殷殷嘱托和良好的祝愿。所以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这样评价“苏李诗”:“苏李赠言,何温而戚也!多唏涕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气厚矣。”“苏李诗”的情感表达是温厚的。

“苏李诗”语言自然朴素,不尚华丽而字字发自真情,能“转意象于虚圆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陆时雍《诗镜总论》)。明人谢榛称其“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四溟诗话》)。如“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等皆明白如话,以浅显的语言抒真情,写真理。

简而括之,“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同一风味”(王士禛《渔洋诗话》),是一些艺术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也被视作五言诗成熟的一个标志,它在六朝拥有五言诗典范的地位,影响深广。钟嵘《诗品》评李陵诗为上品,杜甫也“李陵苏武是吾师”(《解闷十二首》)。诗中名句如:“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等,六朝隋唐以来广为传诵。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