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区

弋江区

安徽省芜湖市辖区
弋江区位于芜湖市中心区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2.26万,辖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42个社区和11个村,是全市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中心。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便捷,芜马、芜大高速公路及皖赣、宁铜铁路穿境而过,高铁芜湖南站建成通车。芜湖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坐落于此。区内自然环境优美宜人,有白马山等大小山麓十余座,紧邻长江、漳河、青弋江,水系资源丰富,坐拥十里江湾天然美景,滨江·松鼠小镇与十里湾畔遥相呼应。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法治弋江建设步伐、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69.5亿元,增长3%;财政收入42.6亿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91元,增长5.7%。
    中文名:弋江区 外文名:Yijiang District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340209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安徽省芜湖市 地理位置:芜湖市青弋江以南 面积:178 下辖地区:10个街道、1个镇 政府驻地: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 电话区号:0553 邮政区码:241002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文化戏曲公园、白马寺、奥体公园、芦苇荡公园等 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皖B 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469.5 亿元(2020年) 人口:422620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明太祖朱元璋在马背上南征北战取得政权后,喜好养马。至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后,官方在芜湖城南养马数以千计,“马塘”由此得名。清末民初,沿青弋江(河南)一片行政区域设有江口、尚塘、来远三铺,后合为江口、尚来两镇。日伪时期,河南称为芜湖的“四区”。

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设河南区人民政府。1950年4月,市区建制撤销。1952年7月,恢复市区建制,在原第四区行政区域内,设立河南区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撤销河南区建制。1960年城市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区建制的基础上,建立马塘人民公社。1964年12月,撤销芜湖马塘人民公社名称。1968年8月,成立马塘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改为马塘区人民政府,下辖江口、朝阳、弋江3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12月郊区渔业公社,1990年3月郊区马塘乡和赭山乡的铁桥村、爱国村,1991年6月芜湖县鲁港乡先后划归马塘区管辖。

1997年,撤销马塘乡,设立马塘镇,镇人民政府驻马塘;撤销鲁港乡,设立鲁港镇,镇人民政府驻鲁港。调整后,马塘区辖3个街道、2个镇。1998年1月,区政府驻地由码头口3号迁至利民西路418号。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马塘区常住总人口120028人,其中:弋江桥街道27573人,中山南路街道24437人,利民路街道21565人,马塘镇20273人,鲁港镇26180人。

2003年末,马塘区位于市区东南部。东及东南与芜湖县接壤,西临长江,南隔漳河与繁昌县相望,北隔青弋江和镜湖、新芜区相望,面积46平方千米,共41026户,112212人,辖中山南路、利民路、弋江桥、南瑞4个街道,马塘、鲁港2个镇,25个社区、8个行政村。(资料来自《芜湖2004年鉴》)

2005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7号)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马塘区更名为弋江区。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归弋江区管辖。弋江区人民政府驻利民路。2006年2月9日,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马塘区更名为弋江区,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归弋江区管辖。3月10日,弋江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原马塘区面积为46平方千米,人口11.79万,调整后改称弋江区,由于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入,面积增加到154平方千米,人口也增加到18.75万。辖4个街道、3个镇: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南瑞街道、马塘镇、鲁港镇、火龙岗镇。(另一数据:调整后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20.1万人)

行政区划

弋江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芜湖市中部,是全市教育、文化、体育中心。辖区四面环水,东起荆山河,西至长江,南临漳河,北依青弋江,总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2013年末),常住人口30万人。全区辖7个街道: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以及南瑞社区中心。区政府驻利民路街道利民路418号。

弋江区是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是芜湖市规划建设中的新城区。3条城市环线、2条国道过境,芜铜铁路、芜宣杭铁路、芜湖至上海城市快速轻轨穿境而过,城市快速轻轨车站、高速公路网芜湖南出入口紧临高新区,高新区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均仅1小时车程。芜湖港有码头泊位70多座,其中朱家桥外贸码头对外籍轮开放。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位于弋江区中部,成立于2001年8月,总规划面积23平方千米,2009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为高教园区,东南部为职教园区,有安徽师范大学、芜湖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信息职业学院、安徽商贸职业学院、皖南医学院等院校。

截至2020年1月4日,三山区辖峨桥镇和三山、保定、龙湖三个街道,共36个行政村,8个社区。

截至2020年7月2日,弋江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8个社区和13个村。 

截至2020年7月6日,弋江区辖9个街道、1个镇: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中南街道、南瑞街道、三山街道、保定街道、龙湖街道、峨桥镇。弋江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

截至2020年12月29日,弋江区辖10个街道、1个镇:中南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南瑞街道、三山街道、保定街道、龙湖街道、高安街道、峨桥镇

地理环境

区内中部区域以白马山、马头山、凤凰山等大小山麓十余座散落分布,四周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6-10米;境内沟渠纵横,湖塘密布,面积超300亩的湖塘主要有黑沙湖、南塘湖、殷村湖、超湾湖、沉塘、潘塘、黄泗滩、园墓(元亩)塘、芦花塘等十多处。

气候

弋江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18.7℃,年平均降水量1200-1410mm,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1939-209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0天。

自然资源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白陶土、煤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金、铜、铁等,非金属矿产石灰石储量丰富。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弋江区常住人口为422620人。

经济

一、综  合

国民经济。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83亿元,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下降7.5%;第二产业增加值257.37亿元,增长9.2%,其中工业增加值222.64亿元,增长9.2%,占全部二产增加值的8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5.35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为0.68:56.46:42.86。2019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9.3亿元,增长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92亿元,增长5.6%;全区地方财政支出21.66亿元,增长7.4%。

二、农  业

农业。201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3亿元。谷物播种面积4689公顷,谷物产量27510吨;蔬菜播种面积965公顷,蔬菜产量27650吨。肉类总产量1230吨,其中:生猪出栏5405头,比上年减少25602头;猪肉产量452吨,比上年下降83.8%。水产品产量6219吨,渔业产值2.09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9年,全区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2019年,全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9%,占总产值的比重达69.2%,比去年同期增长0.9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9%,占全区总量的73.2%。2019年,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85家,占全区总数的49.7%,产值占全区总量的94.7%,增长20.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对全区工业总量的贡献率达106.7%,拉动全区规模工业增长19.1个百分点。

建筑业。2019年,全区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家。比去年同期少13家。全区72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64亿元,同比增长2.2%,低于市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其中,建筑装饰装修产值为1.6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他建筑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30%。全区安装工程完成产值10.5亿元,同比下降4.5%。建筑工程产值为42.9亿元,下降1.6%,占全部产值的77.1%,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201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房地产投资增长23.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0.8%。2019年全区在建项目2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201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46亿,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135.17亿元,增长34.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发展较快,互联网零售企业贡献突出。限上批零业实现零售额133.9亿,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为99%,增长35.8%,其中互联网销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16.3亿,占限上零售额比重86%,对限上零售额贡献率94.9%,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33.2个百分点。

进出口。2019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9772万美元,上升48.31%。其中进口额10226万美元,增长76.33%;出口额19546万美元,上升36.93%。

交通运输

截至2012年底,弋江区3条城市环线、2条国道过境,芜铜铁路、芜宣杭铁路、皖赣扩能、宁安城际铁路弋江站、高速公路网芜湖南出入口紧临高新区,高新区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均仅1个半小时车程。芜湖港有码头泊位70多座,其中朱家桥外贸码头对外籍轮开放。

社会事业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轨道交通1号线、峨山路东延等市级重点工程保障到位。新芜石路、纬十三路等道路启动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年度建设任务。仓津路东侧A、酒厂等4个地块成功出让。投入6300万元改造桃园小区、利民二村等12个老旧小区。弋江南路、峨山路、花津南路等路段大绿化全面推进,新增绿化面积12.5万平方米,人工造林40万平方米。澛港泵站迁建、荆山河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丝港泵站完成改造。

城市管理。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入3000万元建设云鼎国际等25个垃圾分类示范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组织常态化市容整治活动,处置数字化城管案件5.2万件,依法拆除违章建筑物245处、1.8万平方米,完成峨山路以南288万平方米道路环卫市场化招标。完成松韵园、圣庭湖畔、江南春城示范化农贸市场改造。

生态环境。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十里江湾人民公园彻底改善了长江岸线生态环境,成为市民“网红休闲地”。“三大一强”专项行动不断深化,中央、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持续创建,率先推行餐饮油烟企业24小时在线监管模式,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居全市国控站点第一位。漳河入江口、青弋江宝塔根水质断面稳定达标,获得生态补偿金250万元。“清废行动2019”完成18个点位整治,白马山矿坑水体修复有序开展,城南垃圾填埋场整改通过阶段性验收。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义务教育学校26所,其中小学18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25701人,其中小学19310人、初中6391人。中小学校教职工1375人,其中在编教师1042 人,聘用教师333人。全区“芜湖市名校长”5人,“芜湖市学科带头人”12人,“芜湖市名班主任”3人,安徽省特级教师7人。

科技。人才战略不断加速,全年引进2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2人入选省第五批“特支计划”、9人获得省第八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称号、1个团队入选省A类人才团队、11个团队入选市一类人才团队。新认定22家高新技术企业,新申报1个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4件。华东光电、中航华东光电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海螺建材设计院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奇瑞新能源获批省重点实验室。全区现有孵化载体21个,孵化面积29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564家。高新区双创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文化和卫生

文化。举办百余场“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行集团化和优质化办学模式,加快优化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布局。探索图书馆、文化馆多馆融合模式,启动建设4个社会足球场。支持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民族、宗教、外事、老龄、残疾人、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发展。

卫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和“智医助理”试点工作启动。城市医联体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实施。马塘敬老院与火龙福利中心成功整合,8家社区养老服务站、7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建设。

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19年,全区户籍人口24.55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共出生2747人,其中:男孩1402人,女孩1345人。

人口出生率11.12‰。

居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4265元,比上年增长9.8%。

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 2.79亿元,完成19项民生工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8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加大社会救助和困难帮扶等托底力度,发放低保金3775万元,保障低保户6196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372万元,医疗救助3893人次;发放救助金181万元,临时救助756户;为340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242.8万元“护理补贴”,为1977名困难残疾人补贴257万元生活费,为92名残疾儿童配套康复资金138万元。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发放优待金、自 主就业等补贴1686人次、2366万元,为600余名退役士兵补缴社保。交付弋江嘉园三期、火龙岗北区等安置房2368套,完成弋江嘉园378套公租房配租工作,办理安置房权证37.32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拨付利辛县1200万元专项资金。

著名人物

钱毅(1925--1947)

原名厚庆,芜湖人,文学家阿英(钱杏邨,1900年出生在二多桥61号 )的长子。参加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剧艺社、新艺剧社,在《夜上海》、《一年间》、《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剧中担任主角,深得戏剧界前辈和观众的赞赏。

徐少鳌(1911--1968)

名祥定,字楚行,芜湖弋江区澛港人。敏而好学,工诗善文。为继承祖业(四代业医),攻读医经五年(1929--1933),随父临诊,常有卓见。因医术高明,患者争相求治,尤擅长外科,声誉甚高。

阿英(1900--1977)

原名钱德富、德赋,安徽芜湖人,抗日战争期间,撰写《扫荡别记》、《春荒杂记》、《敌后日记》记录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对敌斗争历史。

李少白(1909--1986)

芜湖澛港人,幼年酷好方术,攻读经史。1937年毕业后,在芜悬壶行医,对“小儿夏季热”有独到之处,在省、市内久负盛名。

黄叶村(1911--1987)

书画家,原名厚甫,学名成昆,祖籍安徽当涂,生于芜湖澛港。1988年5月20日,安徽省博物馆举办“黄叶村遗作展”,震动省城,被赞为“继承和发扬新安派传统之第一人”。

所获荣誉

2016年度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2016年优秀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2016年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2016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二名。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首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2017年度

弋江区政府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弋江区政府获评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城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安徽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2017年度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第一名。

弋江区政府获2017年度县、区、开发区招商引资考核一等奖。

2018年度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2018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中位列第四名。

弋江区获评2018年度制造业发展综合10 强区、增速10快区。

2019年度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创”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弋江区获评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度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百城百园”行动。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弋江区获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称号。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安徽省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业园区”。

弋江区被命名为“安徽省质量强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