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

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方法。固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基本等式。复式记账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一种最杂的、当今运用最广泛的复式记账法也是目前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至于哪一方记增加金额,哪一方记减少金额,则取决于账户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和业务性质。[1]
    中文名:复式记账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含义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按照会计等式,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资产与权益之间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动,而且增减变动的金额相等。因此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可以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相关账户中作等额双重记录。这种记账如实反映了经济事物的客观联系,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特点

1.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在全部经济业务都登记入账以后,可以通过账户记录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原理

复式记账方法是在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会计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其他一些会计方法中,如编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都必须运用复式记账法,进行相关反映。所以,在全部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中,复式记账法占有重要位置。复式记账法包括几种具体的方法,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等。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记账方法,在我国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记账方法,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文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在相关账户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可以清晰地表明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便于试算平衡和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在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了发展,在商品交换中,为了适应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经营者管理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借贷记账法。“借”、“贷”二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借贷资本家以经营货币资金的借入和贷出为主要业务,对于借进的款项,记在贷主名下,表示自身的债务增加;对于贷出的款项,则记在借主名下,表示自身的债权增加。这样,“借”、“贷''二字分别表示债权(应收款)、债务(应付款)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日趋复杂化,记录的经济业务也不再仅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逐步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增减变化。这时,为了求得记账的一致,对于非货币资金借贷业务,也利用”借“、”贷“二字说明经济业务的变化情况。因此,”借“、”贷“二字逐步失去了原来的字面含义,转化为记账符号,变成会计上的专门术语。到15世纪,借贷记账法逐渐完备,被用来反映资本的存在形态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会计学者提出了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即所谓”资产=负债十资本“的平衡公式。根据这个理论确立了借贷的记账规则,使借贷记账法成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世界各国都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使得会计成为一种国际信息,成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

复式记账方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记账符号:n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所有的账户都分为借贷两方,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账户结构:n(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n(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借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贷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n(3)费用成本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账户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消收入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n(4)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贷方余额。记账规则n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时需进行三步分析,涉及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根据账户性质判断记账方向。n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这种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方向及其金额所做的纪录,称为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账户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n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错误的有:n①一笔经济业务的纪录全部被漏记或者重记。n②一笔经济业务的借贷双方,在编制会计分录时,金额上发生同样的错误。n③在编制会计分录时一笔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互相颠倒或误用了账户名称。n④会计分录的借贷双方或一方,在过入总分类账时误记了账户。n⑤借方或贷方的各项金额偶然一多一少,恰好相互抵消。

实际运用

说起借贷记账法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记账,记账就是业务发生后,将其记录在账户中,为了更好的掌握资金的来源与去向,企业一般都采用复式记账法,也就是指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法。

例:海珍集团用银行存款购入设备,价值10000元,发生此业务后,用复式记账法记账时,需要在银行存款账户上记一笔账,减少了10000元,另一方面还要在固定资产账户上记一笔账,增加了10000元,即业务发生后在两个相关联的账户都做登记,金额相等,均为10000元。

复式记账法的好处是可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到业务的资金运动情况,以相等金额记账,可以方便的查出记账出错情况。我国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都采用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为会计平衡等式,对各项经济业务的记账有以下几种情况。

1、资产和负债,或者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一种情况是资产和负债在业务发生后同时等额增加。

例:长青公司购入材料,贷款30000元尚未支付。此业务涉及资产中的“原材料”账户和负债中的“应付账款”账户。同时在这两个账户中记增加30000元。

另一种情况是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在业务发生后同时等额增加。

例:长青公司接受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5000元,这项业务涉及资产中的“固定资产”账户和所有者权益中的一个账户,同时记增加15000元。

2、资产和负债或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一种情况是业务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减少。

例:长青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所欠原材料款,这项业务涉及资产中的银行存款账户和负债中的应付账款账户,同时在这两个项目中记减少100000元。

另一种情况是业务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例:长青公司因资本过剩而决定减资,用银行存款发还投资者投资10000元,此项经济业务涉及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中的股本,应在两账户中同时记减少10000元。

3、资产类内部,项目有增有减,增减额相等。

这类型的经济业务只引起资产类不同项目数量发生变化,不涉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化,也不影响资产总额。

例:长青公司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这项业务就在资产类的现金账户记增加1000元,在银行存款项目记减少1000元,资产总额不发生变化。

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自内部有关项目之间,或两者有关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第一种情况是负债类项目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例:长青公司开出商业汇票一张,抵偿应付账款3000元。这项业务为负债类不同项目的此增彼减,即应付账款账户减少3000元,应付票据账户增加了3000元。

第二种情况是所有者权益类内部的有的项目增加,有的项目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例:长青公司将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的资本公积40000元转增资本,这项业务就要在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账户记减少40000元,在股本账户中记增加40000元。

第三种情况是负债增加(或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减少(或增加)。

例:长青公司宣布发放现金股利30000元,实际并未发放,这就需要在负债的应付股利账户计增加30000元在所有者权益的利润分配账户记减少30000元。

科目结构

会计科目按其性质来说,既有反映资产的会计科目,又有反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科目,还有反映成本、损益的会计科目。我们从会计等式中知道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总额始终保持相等的平衡关系。因此,在这两方面的会计科目中,就应当用相反的方向来登记他们的增加数。对它们的减少数,也要从两方面看科目中用相反的方向来登记。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

4、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贷方收入的增加额。

5、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费用的减少额。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