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步当车

安步当车

汉语词语
安步当车,汉语词语之一,中性词,可以作谓语。近义词有缓步代车、安贫乐道、安贫守道等,安:安详、从容、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其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该词语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2]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称:安步当车 拼音:ān bù dàng chē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释义: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例句:反正路不远,我们还是~吧!

成语资料

【读 音】ān bù dàng chē

【英 文】to walk over leisurely instead of riding in a carriage

【出 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译 文】西汉· 刘向《战国策·齐策四》:“臣只希望回到乡下,晚一点进食,即使再差的饭菜也一如吃肉一样津津有味;缓行慢步,完全可以当作坐车;无过无伐,足以自贵;清静无为,自得其乐。”

【用 法】作谓语;中性词;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结 构】偏正式

【近义词】 缓步代车、 安贫乐道、缓步徐行、少安毋躁、从从容容

【反义词】 匆匆忙忙、 急于求成、 迫不及待

【同韵词】肥吃肥喝、一枕南柯、祝鲠祝噎、山耶云耶、豪厘不伐

【灯 谜】过河兵卒

解 释 安:安详,不慌忙;步:步行;安步:缓缓步行;当:作为。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英文解释

walk [stroll] over leisurely instead of riding [taking] in a carriage; go on shank's mare; ride in the “marrow-bone coach”; To go leisurely on foot is as good as (going about) in a chariot.

例句

1. Therefore, there was no room for relaxing and learning by step. 因此失去了放松及安步当车的学习空间。

成语出处

【典 故】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斶。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斶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斶,走过来!”不料颜斶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斶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怎么行呢?”颜斶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颜斶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 大臣们忙来解围:“颜斶,过来!颜斶,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车)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太卑鄙了!”颜斶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个个会衣着华丽。”颜斶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斶。” 颜斶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故事原文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陇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陇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万乘之地,而建千石锺,万石簴。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其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其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愿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

成语辨析

【正音】安:读第一声,不能读作“àn”。当:读第四声,不能读作“dāng”。

【辨形】步:不能写作“不”。

【辨义】“安”在此不是“安全、平安”的意思。

成语示例

◎ 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

安步当车

,出门逍遥自在去了。(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七回)

◎ 反正路不远,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

◎ 由码头去学校,路是很近,穷酸的教员,当然“安步当车”了。

◎她起早摸黑,安步当车,饱经风霜,只为养育她的孩子。

◎李老师上下班从不坐车,他风趣地说:“我这是安步当车,自享其乐。”

英文翻译

walk [stroll] over leisurely instead of riding [taking] in a carriage; go on shank's mare; ride in the “marrow-bone coach”; To go leisurely on foot is as good as (going about) in a chariot.

例句

1. Therefore, there was no room for relaxing and learning by step. 因此失去了放松及安步当车的学习空间。

她连忙又走上公路,强制自己不慌不忙,

安步当车

地向前行进。

And she hurried again into the road, and again constrained herself to walk regularly and

composedly

forward.

安步当车

是最环保的交通方式,但街道行人接踵及气候欠佳,常常令市民放弃步行。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ode of transport is walking, but the

congested

street conditions and the unpleasant climate have often made this unattractive to most people.

退休以后,老王一到下午,便一个人

安步当车

,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Every afternoon lao wang would take a

leisurely

walk to enjoy the happiness of a retired life.

齐宣王小传

齐宣王(?~公元前301年)又叫田辟疆,公元前320年,继承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齐宣王特别喜欢招贤纳士,他说:“寡人忧国忧民,因愿得士以治之。”(《战国策·齐策》),他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使“稷下学宫”进入了鼎盛。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担任学宫的最高领导。 

“稷下学宫”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阴阳、农、杂各家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了我国灿烂的“先秦文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