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胶片

微缩胶片

存贮媒介
微缩胶片通常是用聚脂制成,原来也用乙酰代替。顾名思义,是把书籍或文字类出版物汇集制作为一个小胶片。该胶片有16-mm和35-mm两种型号。此种方法大量的应用于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中。
  • 中文名:微缩胶片
  • 外文名:ultrafiche
  • 别名:
  • 优势:技术成熟稳定,有一定的规范标准,通用性很强
  • 劣势:检索不易、阅读不便

起源

缩微技术从7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许多档案馆拍摄了大量的缩微胶片,在保护和抢救珍贵档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档案的存贮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理想的档案存贮介质。

材料与规格

微缩胶片通常是用聚脂制成,原来也用乙酰代替。

16-mm的微缩胶片的微缩标准:1:20,1:24,1:32,1:40,1:42,1:48,1:96。

35-mm的微缩胶片的微缩标准:1:7.5,1:10.5,1:14.8,1:21,1:29.7。

优势

微缩胶片之所以在历史上曾经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其本身有着显著的优点,由于这些优点才使他成为那个年代最为流行的存储技术。

首先,微缩胶片存储量很大,远高于磁碟,磁带。其次,胶片的成本相当的低,材料和工艺都比较简单,与其可以存储的信息量比,其性价比相当的高。

此外,资料的存储速度相当的快,高于一般的磁带。

最后,其体积小很用以携带,更重要的是可以长久保存,据说可以存500年以上,在那个年代是相当可观的性质了。但是微缩胶片也有缺点,最显著的就是,这种胶片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的成本很高,所以其总体成本也不低。

举例

举出一个例证,是关于西藏佛学院文献的应用。

这个佛学院的微缩胶片总数超过五万张,这批微缩胶片是在1970年中叶,由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即世界宗教研究院编撰的。

文本来源是美国宾州大学图书馆,其主要文献内容是pl48计划,还有一些宾州大学图书馆的其他文本这个文献保存计划,资助与收集在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地,并由各类藏文文献的出版社。

这批文献的收集,不仅有益于濒临消失的文化保存,并促使稀有珍贵的文本得以被研究可谓是一项伟大的学术成就,这个计划有很多的大师的著作文集,有别于一些西藏的大藏经经典。

因此,这些文献为台湾学术界有关西藏历史、医学、语言以及清代中国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优质的资料。

而这只是微缩胶片在图书馆应用的一个典范而已,还有更多的千千万万的例子存在在人类的文明里。微缩胶片是人类行走路上的一个台阶,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它,但它给予我们的支持却是不可磨灭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