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

汉语汉字
讹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 é,形声。从言,化声。字本作“譌”。本义:谣言。可作动词、名词。《史通·自序》等均有相关记载。
  • 中文名:讹
  • 拼音:é
  • 繁体:
  • 部首::讠
  • 字码:基本区 U+8BB9
  • 五笔:
  • 仓颉:IVOP
  • 郑码:
  • 笔顺:453235
  • 字级:
  • 平水韵:
  • 部外笔画::4
  • 总笔画::6
  • 注 音:ㄜˊ
  • 出 处:《诗·小雅·沔水》
  • 笔顺编号:453235
  • 四角号码:34710
  •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BB9

汉字释义

基本字义

1、错误:~字。~误(文字、记载错误)。~谬。~传(chuán)。以~传~。

2、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诈。

3、谣言:~言(a.诈伪的话,谣言;b.胡言乱语)。

4、感化,变化:“岁月迁~。”

5、野火烧。

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言,化声。字本作“譌”。本义:谣言)

2、同本义[rumor]

譌,伪言也。——《说文》

民之讹言。——《诗·小雅·沔水》

京师无故讹言大水至。——《汉书·成帝纪》

5、差错[error]。如:讹舛(差错;谬误);讹阙(错误残缺);讹头(过失,污点,把柄);讹替(错误)

讹音鄙句——刘知几《史通·自序》

〈动〉

1、讹诈[black-mail]。如:讹人(讹诈人);讹头(讹诈的钱财)

2、改变;感化[change;move]

式讹尔心。——《诗·小雅·节南山》

岁月迁讹,斯风渐笃。——《通志》

4、通“吪”,行动

平秩南讹。——《书·尧典》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诗·小雅·无

汉英互译

◎讹

bluff extort erroneous blackmail mistaken

方言集汇

◎ 粤语:ngo4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五禾切《集韵》《韵会》《正韵》吾禾切,?音囮。《玉篇》与譌同。伪也,谬也,舛也。《诗·小雅》民之讹言,宁莫之惩。《传》讹,伪也。《说文》《宋书·五行志》引《诗》?作譌言。

感化。《书经.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诗经.小雅.节南山》:「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又《尔雅·释诂》言也。《注》世以妖言为讹。《前汉·翟方进传》民人讹谣。《吴志·孙皓传》妖讹横兴。

又《尔雅·释言》化也。《书·尧典》平秩南讹。《传》讹,化也。《史记·五帝纪》作南譌。《索隐》作南为,谓所当为之事也。《读书通》又通作伪。《前汉·王莽传》毎县则薅,以劝南伪。《师古注》伪,读曰讹。化也。

又《尔雅·释诂》动也。《诗·小雅》或寝或讹。《传》讹,动也。《韩诗》作譌。觉也。

又《集韵》通作吪。《诗·王风》尚寐无吪。《传》吪,亦动也。本亦作讹。

又兽名。《神异经》西南荒中出讹兽,状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诞。

又蛇名。《埤雅》恩平郡谱,蛇谓之讹。

又火名。《柳宗元·述旧言怀诗》讹火亟生煆。《注》野火也。《山海经》作譌火。

又姓。《唐书·南蛮传》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蛮,三曰讹蛮。《宋史·眞宗纪》夏国监军讹勃罗。

又《集韵》牛何切,音莪。亦动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