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率

银行利率

经济学术语
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利率,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钱的比值叫做利率。
    中文名:银行利率 外文名: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 表达式:i=I/P 应用学科:经济 适用领域范围:全社会

计算

据悉,现金、活期储蓄存款可直接办理定期储蓄存款,而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果银行一年的活期存款利率为2.5%,那么在银行存1万元一年的利息为:1*0.025*10000=250元。

利率理论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额、用P表示本金,则利率可用公式表示为:i=I/P

一般来说,利率根据计量的期限标准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两个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在他的理论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是没有利率弹性的外生变量。此时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而后产生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则认为以上理论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于是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从而建立了一种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与收入同时决定的理论。

根据此模型,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四个因素,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利率水平。这种理论的特点是一般均衡分析。该理论在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把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从利息的来源和实质的角度,考虑了制度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利息的独立化,对于真正显示资金使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能动作用有积极意义。

利率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升的情况,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两次利率调整,与1994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着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又适时先后七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支出,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利率的调整,实际上是各方面利益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在确定利率水平时,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物价总水平

这是维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据。利率高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就可以保证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就会变成负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名义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是正利率还是负利率。

二是利息负担

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发展的资金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企业成本和利润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率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例如,1996年至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贷款利息的支出。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600多亿元

三是利益

利率调整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和银行上交财政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而间接产生的。因此,在调整利率水平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存贷款利差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率水平的确定还要保持合适的存贷款利差,以保证银行正常经营。

四是供求状况

利率政策要服从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局,并体现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要求。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利率水平的确定也要考虑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受资金供求规律的制约。

此外,期限、风险等其他因素也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则利率越低。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中国利率水平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研究国内利率问题时,还要参考国际上的利率水平。

利率掉期

利率掉期,就是两个主体之间签订一份协议,约定一方与另一方在规定时期内的一系列时点上按照事先敲定的规则交换一笔借款,本金相同,只不过一方提供浮动利率,另一方提供的则是固定利率。利率的大小也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进行,固定利率订约之时就可以知晓,而浮动利率通常要基于一些有权威性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浮动利率进行计算,如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或SHIBOR(上海……),在其基础上再加上或减去一个值等等方法可以确定当期的浮动利率

最初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协议双方在市场上融资(尤其是向银行借款)时,自身借入浮动利率的成本与借入固定利率的成本不同,于是可以结成对子,各自借入自己更擅长的那种利率,从而实现双赢,都降低了融资成本。

之后,或者说现在,人们经常将它作为一个避险工具,市场之大,有人认为利率将会下行,浮动利率好;其他人或可能认为固定利率更划算,此时,很容易找到一个与你预期不同的人做交易对手,从而双方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此时,银行常常充当中介,与不同人签立掉期协议,再来平衡。

中国第一笔公布的利率掉期,发生在招行与花旗之间房地美和房利美的业务主要是负责从各商业银行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只见具体的财务操作或许会用到,这个是实务问题,提的不多。其实掌握了利率掉期的含义之后,若是真的遇到房地美和房利美的业务分析中有掉期问题,应该也可以理解了。掉期只是一个工具,与所有金融衍生品一样,都说是用来管理风险的,真正导致危机的原因是人的滥用与贪婪,还有整个系统的特征所决定的脆弱性

用途

(一)规避利率风险:让使用者对已有的债务,有机会利用利率掉期交易进行重新组合,例如预期利率下跌时,可将固定利率形态的债务,换成浮动利率,当利率下降时,债务成本降低。若预期利率上涨时,则反向操作,从而规避利率风险。

(二)增加资产收益:利率掉期交易并不仅局限于负债方面利息支出的交换,同样的,在资产方面也可有所运用。一般资产持有者可以在预期利率下跌时,转换资产为固定利率形态,或在预期利率上涨时,转换其资产为浮动利率形态。

(三)灵活资产负债管理:当欲改变资产或负债类型组合,以配合投资组合管理或对利率未来动向进行锁定时,可以利用利率掉期交易调整,而无须卖出资产或偿还债务。浮动利率资产可以与浮动利率负债相配合,固定利率资产可以与固定利率负债相配合。

某外贸公司4月1日有一笔5年期,浮动利率计息的美元负债,本金为美元1000万,利率为计息日当天国际市场公布LIBOR+1%,每半年付息一次,4月1日借款利率为3.33%,公司预测目前美元利率已经见底,未来利率有上扬的风险,为规避此风险即与民生银行进行利率掉期交易,银行支付给公司以LIBOR+1%的浮动利率利息,与客户的原借款利率条件完全一致,以让公司支付应付负债的利息,而公司支付银行固定利率6.6%,如此一来,公司便可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