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

計量

指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确可靠的活動
計量是指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确可靠的活動。是以技術和法制手段保證量值準确可靠、單位統一的測量。古代計量:計量在中國曆史上稱為“度量衡”。中國古代用人體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實作為計量标準,如“布手知尺”、“掬手為升”、“取權為重”、“過步定畝”、“滴水計時”來進行計量活動。
    中文名:計量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metrology

定義

計量是指實現單位統一、量值傳遞的活動。

JJF《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中,在“計量學”、“測量”詞目外,另增了“計量”(metrology)詞條,定義為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确可靠的活動。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它屬于測量,源于測量,而又嚴于一般測量,它涉及整個測量領域,并按法律規定,對測量起着指導、監督、保證的作用。計量與其它測量一樣,是人們理論聯系實際,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它是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計量與測試是含義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測試是具有試驗性質的測量,也可理解為測量和試驗的綜合。它具有探索、分析、研究和試驗的特征。

計量單位

計量————MSA(測量系統分析)測量系統:是用來對被測特性賦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軟件、操作人員和環境的集合;用來獲得測量結果的整個過程。長度名稱厘分寸尺丈裡

等數10毫10厘10分10寸10尺150丈

面積

名稱平方厘平方分平方寸平方尺平方丈平方裡

等數100平方毫100平方厘100平方分100平方寸100平方尺22500平方丈

地積

名稱厘分畝頃

等數10毫10厘10分100畝

質量

名稱毫厘分錢兩斤擔

等數10絲10毫10厘10分10錢10兩100斤

容量

名稱勺合升鬥石

等數10撮10勺10合10升10鬥

發展史

古代計量:計量在中國曆史上稱為“度量衡”。中國古代用人體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實作為計量标準,如“布手知尺”、“掬手為升”、“取權為重”、“過步定畝”、“滴水計時”來進行計量活動。

近代計量:1875年“米制公約”的簽訂,标志着近代計量的開始。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計量擺脫了利用人體、自然物體作為“計量基準”的原始狀态,逐步引入了“物理量”的概念,進入以科學發展為基礎的發展時期。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确認采用“計量”一詞,取代使用了幾千年的度量衡,并賦予了更廣泛的内容。

現代計量:現代計量的标志是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決議通過并建立的适用于各個科學技術領域的計量單位制,即國際單位制。基本物理常數的引入和發展為定義計量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方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1983年10月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米”的新定義:“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内所經路程的長度”。1985年公布了《中國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标志着中國計量工作從行政管理走向法制管理的新階段。

公元九年,西漢“巨奸”王莽即位,建立了中國曆史上一個如昙花般的王朝“新”。

“新”王朝亦稱“新莽”,雖隻有王莽這一任皇帝,短短十六年的國運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曆史長河中也不過是一朵翻卷的浪花,但是這朵不被封建主義認可的浪花下面,卻隐藏着推動中國古代計量史巨大齒輪。

在新朝大刀闊斧的改革中,關于度量衡的改進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王莽命國師劉歆主持設計制造了中國計量史上的一件曠世瑰寶——新莽嘉量。

新莽嘉量,由于為銅鑄造,又稱新莽銅嘉量。現藏于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館。據《漢書·律曆志》記載,“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為斛,其下為鬥。左耳為升,右耳為合龠。其狀似爵,以縻爵祿。”

計量分類

按工作分類:

科學計量:探索、先行的研究;

工程計量:工業企業的應用;

法制計量:政府強制管理。

按按專業和被測對象量分類:十大類;

按任務分類:七類:通用、實用、理論、技術、法制、經濟、品質。

計量活動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但按計量的社會功能,國際上趨向把計量大緻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即法制計量、科學計量、工業計量,分别代表以政府為主導作用的計量社會事業、計量的基礎和計量應用三個方面。

計量工作

計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計量技術工作和計量監督管理工作。計量是當代經濟發展必需的支撐條件,是信息化的基礎,是現代化生産、全面提高産品質量、增強國際競争力的重要手段。

計量是企業節能降耗,實行成本核算,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

計量是現代工業企業的技術基礎。

計量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貫徹執行國家計量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執行國家法定計量單位;規劃、協調和指導全國計量事業的發展;研究建立各項計量基準、标準;組織開展量值傳遞;對制造、修理、銷售。進口、使用的計量器具實施監督管理;開展産品質量檢驗機構的計量認證;組織仲裁檢定和計量調節,處理計量糾紛;對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研究計量學理論和計量測試技術;開展國際間的計量技術合作與交流等。

計量校準

計量校準是指一些電子儀器用來校對和測量的基本功能。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确可靠的活動。或者說是以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确可靠為目的的測量。它涉及整個測量領域,并按法律規定,對測量起着指導、監督、保證作用。

換算表

面積換算

1平方公裡(km2)=100公頃(ha)=247.1英畝(acre)=0.386平方英裡(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頃(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畝(acre)

1英畝(acre)=0.4047公頃(ha)=4.047×10-3平方公裡(km2)=4047平方米(m2)

1英畝(acre)=0.4047公頃(ha)=4.047×10-3平方公裡(km2)=4047平方米(m2)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碼(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裡(mile2)=2.590平方公裡(km2)

體積換算

1美吉耳(gi)=0.118升⑴1美品脫(pt)=0.473升⑴

1美誇脫(qt)=0.946升⑴1美加侖(gal)=3.785升⑴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侖(gal)1英畝·英尺=1234立方米(m3)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侖(gal)=4.546升⑴

10億立方英尺(bcf)=2831.7萬立方米(m3)1萬億立方英尺(tcf)=283.17億立方米(m3)

1百萬立方英尺(MMcf)=2.8317萬立方米(m3)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

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

長度換算

1千米(km)=0.621英裡(mile)1米(m)=3.281英尺(ft)=1.094碼(yd)

1厘米(cm)=0.394英寸(in)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裡(nmile)=1.852千米(km)1英尋(fm)=1.829(m)

1碼(yd)=3英尺(ft)1杆(rad)=16.5英尺(ft)

1英裡(mile)=1.609千米(km)1英尺(ft)=12英寸(in)

1英裡(mile)=5280英尺(ft)1海裡(nmile)=1.1516英裡(mile)

質量換算

1長噸(longton)=1.016噸(t)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常衡]1盎司(oz)=28.350克(g)

1短噸(sh.ton)=0.907噸(t)=2000磅(lb)

1噸(t)=1000千克(kg)=2205磅(lb)=1.102短噸(sh.ton)=0.984長噸(longton)

密度換算

1磅/英尺3(lb/ft3)=16.02千克/米3(kg/m3)

API度=141.5/15.5℃時的比重-131.5

1磅/英加侖(lb/gal)=99.776千克/米3(kg/m3)

1波美密度(B)=140/15.5℃時的比重-130

1磅/英寸3(lb/in3)=27679.9千克/米3(kg/m3)

1磅/美加侖(lb/gal)=119.826千克/米3(kg/m3)

1磅/(石油)桶(lb/bbl)=2.853千克/米3(kg/m3)

1千克/米3(kg/m3)=0.001克/厘米3(g/cm3)=0.0624磅/英尺3(lb/ft3)

運動粘度換算

1斯(St)=10-4米2/秒(m2/s)=1厘米2/秒(cm2/s)

1英尺2/秒(ft2/s)=9.29030×10-2米2/秒(m2/s)

1厘斯(cSt)=10-6米2/秒(m2/s)=1毫米2/秒(mm2/s)

動力粘度換算

動力粘度1泊(P)=0.1帕·秒(Pa·s)1厘泊(cP)=10-3帕·秒(Pa·s)

1磅力秒/英尺2(lbf·s/ft2)=47.8803帕·秒(Pa·s)

1千克力秒/米2(kgf·s、m2)=9.80665帕·秒(Pa·s)

力換算

1牛頓(N)=0.225磅力(lbf)=0.102千克力(kgf)

1千克力(kgf)=9.81牛(N)

1磅力(lbf)=4.45牛頓(N)1達因(dyn)=10-5牛頓(N)

溫度換算

K=5/9(°F+459.67)K=℃+273.15

n℃=(5/9·n+32)°Fn°F=[(n-32)×5/9]℃

1°F=5/9℃(溫度差)

壓力換算

壓力1巴(bar)=105帕(Pa)1達因/厘米2(dyn/cm2)=0.1帕(Pa)

1托(Torr)=133.322帕(Pa)1毫米汞柱(mmHg)=133.322帕(Pa)

1毫米水柱(mmH2O)=9.80665帕(Pa)1工程大氣壓=98.0665千帕(kPa)

1千帕(kPa)=0.145磅力/英寸2(psi)=0.0102千克力/厘米2(kgf/cm2)=0.0098大氣壓(atm)

1磅力/英寸2(psi)=6.895千帕(kPa)=0.0703千克力/厘米2(kg/cm2)=0.0689巴(bar)

=0.068大氣壓(atm)

1物理大氣壓(atm)=101.325千帕(kPa)=14.696磅/英寸2(psi)=1.0333巴(bar)

傳熱系數換算

1千卡/米2·時(kcal/m2·h)=1.16279瓦/米2(w/m2)

1千卡/(米2·時·℃)〔1kcal/(m2·h·℃)〕=1.16279瓦/(米2·開爾文)〔w/(m2·K)〕

1英熱單位/(英尺2·時·°F)〔Btu/(ft2·h·°F)〕=5.67826瓦/(米2·開爾文)〔(w/m2·K)〕

1米2·時·℃/千卡(m2·h·℃/kcal)=0.86000米2·開爾文/瓦(m2·K/W)

熱導率換算

1千卡(米·時·℃)〔kcal/(m·h·℃)〕=1.16279瓦/(米·開爾文)〔W/(m·K)〕

1英熱單位/(英尺·時·°F)〔But/(ft·h·°F)=1.7303瓦/(米·開爾文)〔W/(m·K)〕

比容熱換算

1千卡/(千克·℃)〔kcal/(kg·℃)〕=1英熱單位/(磅·°F)〔Btu/(lb·°F)〕

=4186.8焦耳/(千克·開爾文)〔J/(kg·K)〕

熱功換算

1卡(cal)=4.1868焦耳(J)1大卡=4186.75焦耳(J)

1千克力米(kgf·m)=9.80665焦耳(J)

1英熱單位(Btu)=1055.06焦耳(J)

1千瓦小時(kW·h)=3.6×106焦耳(J)

1英尺磅力(ft·lbf)=1.35582焦耳(J)

1米制馬力小時(hp·h)=2.64779×106焦耳(J)

1英馬力小時(UKHp·h)=2.68452×106焦耳

1焦耳=0.10204千克·米

=2.778×10-7千瓦·小時

=3.777×10-7公制馬力小時

=3.723×10-7英制馬力小時

=2.389×10-4千卡

=9.48×10-4英熱單位

計量日

1999年10月11日至15日第21屆國際計量大會在法國巴黎國際計量局召開,為了使各國政府和公衆了解計量,鼓勵和推動各國計量領域的發展,加強各國在計量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确定每年5月20日為世界計量日,并得到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的認同。

1875年5月20日20個國家中的17個全權代表簽訂了聞名世界的“米制公約”,所以該日被定為世界計量日。該“公約”及其附則,促成了各簽字國共同出經費辦常設的科學機構,即國際計量局(BIPM),局址确定在法國。這就是米制的搖籃。國際計量局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和科學專家委員會即“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管轄。其目的是保證“米制的國際間的統一和發展”。

從2000年5月20日起,世界各國開始了宣傳世界計量日一系列活動。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在2001年OIML主席理事會上宣布,鼓勵各國的國家計量機構利用5月20日世界計量日開展活動。“世界計量日”的确定,使人類對計量的認識躍上一個新的高度,也使計量對社會的影響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