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諾亞方舟

中國諾亞方舟

用于火山、海嘯、洪水、地震、核輻射等災難
傳言中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地球将面臨全面毀滅,2009年末上映的電影《2012》更加劇了人們的恐懼。曾有荷蘭人約翰·惠波斯(Johan Huibers)用了3年時間,花費103萬英鎊建造了一個巨大木制諾亞方舟。而在中國,浙江義烏商人楊宗福也耗資150萬元人民币打造了中國諾亞方舟,代号Atlantis,可用于火山、海嘯、洪水、地震、核輻射等災難發生時逃生。2012年8月6日中國諾亞方舟首次面世,截至2012年10月22日,楊宗福已經接到了21個确定的生産制造訂單。[1]
    中文名:中國諾亞方舟 外文名: 其他譯名: 類型: 出品公司: 制片地區: 拍攝日期: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 編劇: 制片人: 主演: 片長: 上映時間: 票房: 對白語言: 色彩: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特點:防高溫輻射 撞擊力:承受350噸 研制人:楊宗福

制作背景

“在災難裡死傷的數字都沒什麼意義,然而死傷一個親人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痛心的。我母親的去世讓我感覺

到了這種痛心。”楊宗福說。

2008年南方雪災讓他有想法去研究制造能夠逃生的裝備,2009年末上映的電影《2012》給了他極大的視覺震撼,但是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母親的去世,讓他下定決心制造能夠逃生的“諾亞方舟”。

2012年8月6日,浙江義烏商人楊宗福首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新發明,代号“Atlantis(亞特蘭蒂斯)”的球形密封應急救生艙,可用于火山、海嘯、洪水、地震、核輻射等災難發生時逃生。

設計中國諾亞方舟目的有兩個:一是躲避災難,二是抛磚引玉,希望借此吸引更多有創意的人才。

構造介紹

中國諾亞方舟是一個可以耐1700度高溫、承受350噸撞擊力、可以在水面上航行,隔離核輻射和宇宙射線的直徑4

米的不鏽鋼大圓球。一個‘諾亞方舟’有供一家3口在裡面安全生存10個月時間的供給儲備。

“諾亞方舟”自重是6噸,在水面上可以承載33噸。艙内設有安全座椅、望系統、通風系統和衛生間等生活設施,此外還有急救設備和最多一年的食物及飲用水儲備。

這個中國諾亞方舟從内到外共四層,每層用的都是3.5毫米厚的鋼闆。最外層為減震層,在第一、二層鋼闆之間的57厘米球環空間内,密布着300個高強度減震彈簧以及75個防撞氣囊,這些裝置可以化解350噸左右的撞擊力。為保證撞擊時内核擺動幅度不超過20厘米,每個減震彈簧的兩頭都安裝了鋼管固定。

與此同時,第三、四層之間充滿10厘米的水或潤滑油等液體,借用陀螺儀原理構成的液體旋轉層,保證人不随球旋轉。内核至少可以容納一家三口在内平躺。二、三層之間設置了石棉和高純度銀纖維,石棉的耐溫達1700度,能長時間保持恒溫,而銀纖維能很好地隔離各種輻射;内部儲備的氧氣足夠一家三口使用半個月,4個了望口可換氣。

“諾亞方舟”掉入水中,即使外層鋼闆破裂仍可以漂浮,因為減震層75個防撞氣囊能确保托起“諾亞方舟”。内裝馬達,在底部往上50厘米處留有安裝螺旋槳的軸承,需要在水面航行時,隻要把螺旋槳和控制方向的分水闆安上即可,這樣人就不會随水流動,可以自行控制方向。

制作過程

研制成功

2010年前,楊宗福就有制作就有了制作諾亞方舟的想法,其間雖然斷斷續續,但産品設計理念和技術越來越成熟,後來,他把這些技術放到網上,一年多沒人搭理,2012年組建了自己的團隊,花了近5個月時間,投入近150萬元,成功研制出“諾亞方舟”。

首次實驗

2012年8月6日,楊宗福坐在“中國諾亞方舟”救生艙内,從50多米的高處和救生艙一起落下,對諾亞方舟進行破

壞性試驗。“諾亞方舟”迎接第一次考驗并不完全順利,“中國諾亞方舟”的外殼部分發生了變形以及艙門自動打開了。

第一次試驗,結果讓人非常滿意。雖然這個大圓球從很高的山坡上滾下來,但裡面是不旋轉的,因為最裡面兩層之間灌的是自來水,所以坐在裡面非常平穩,基本感覺不到颠簸。如果把水換成潤滑油,那就更平穩了。鋼闆和艙門出了一些問題,這也是我們意料之中,這個鋼闆可能還是太薄了,

要加厚。

特點介紹

防高溫輻射

“諾亞方舟”的第二層和第三層鋼闆之間,裝置了石棉和高純度的銀纖維。石棉的耐溫達到1700℃,

裡面的人在這種溫度下待半個小時,都可以安然無恙。高純度的銀纖維則起到隔離輻射的作用。

提供氧氣

人離開氧氣不能存活,為保證在各種環境下裡面的人可以呼吸,“諾亞方舟”上下部分别開了4個了望口,外部安全的環境下,可以通過了望口換氣。外部不安全的環境下,關閉了望口使用内部儲備的氧氣,這些氧氣足夠一家三口使用半個月。

内部平穩

為了保證“諾亞方舟”在翻滾的過程中,裡面的人可以保持平衡,在三四層中間還有10厘米的液體旋轉層,

裡面充滿水或潤滑油,這樣根據陀螺儀原理,在最裡面的人可以不随球的旋轉而旋轉。

食物儲存空間

内核是整個方舟最安全的部位,直徑達2.6米,中間是一個平台,高1米,可以容納至少一家三口平躺在裡

面,四周裝滿防撞墊。人可以通過三層安全帶(腳、腰、胸)固定住。災難要持續多久,誰都無法預料,楊宗福的“諾亞方舟”在内核層和減震層分别設置了儲物間,這些空間最多可以儲存一年的食物和水。

脫困

三個出艙口呈等三角分布,保證裡面的人員可以順利出來。在外力作用下,即使三個出艙口都壞掉,裡面還準備了切割工具,可以利用内部儲存的電源切割。

水中航行

外面的鋼闆破損後,“諾亞方舟”仍然可以漂浮,在彈簧中間裝了75個充氣氣囊,這些氣囊可以托起至少33噸的重量。按照不倒翁的原理設計,底部放置了偏重的鋼闆,保證球體始終一個方向浮在水中。

它還可以在水中航行,内部裝有馬達,在底部往上50厘米處留有安裝螺旋槳的軸承,需要航行時,隻要把螺旋槳和控制方向的分水闆安上即可,這樣人就不會随水流動,可以自己控制方向。

前景應用

客戶定做

訂單依然蜂擁而至。截至2012年10月,楊宗福已經接到了21個确定的生産制造訂單,每艘最高售500萬。

中國諾亞方舟要把艙内設施都做到5星級标準。訂單都是根據顧客的要求制定好,顧客同意後才進行生産的。而每位顧客對于諾亞方舟内部裝置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每個“諾亞方舟”的售價也不盡相同,大緻收費在100萬至500萬元之間。

在楊宗福親身試驗後,客戶們多要求加大“諾亞方舟”的安全系數。

100萬元是100萬元的安全性和材料,用的是碳纖維和不鏽鋼的材料;500萬元是500萬元的安全性和材料,全部選用碳纖維。材料的堅固程度是不一樣的。

神秘客戶

楊宗福的客人都很“神秘”,不方便透露客戶太多信息,有的人通過私人會所來預定‘諾亞方舟’,也有一些企業主自己打電話過來預定。也有很多國外的客戶聯系咨詢,美國、德國、西班牙、迪拜等等都有。但是外國客人讓楊宗福覺得更麻煩些,因為訂單都要客戶認可了才會下單,所以還得來國内具體交流。

制作者信息

楊宗福,1980年出生,江西省興國縣人。父親楊賢煌曾是贛州地委書記,母親鐘玉蓮是南昌某中學的數學老師,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就落到母親身上。父親留下一屋子的書給楊宗福,這成為他搞發明的起點站。

15歲時,楊宗福考上南昌大學,學的是經濟管理。大學畢業後,他到廣東潮州,做過導遊,當過推銷員,開過公司,專門賣IP電話卡,幾年間賺了上百萬元。

擁有30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用發明的産品開辦了幾家企業,年銷售額近億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