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與發展

和平與發展

鄧小平提出的時代的主題
和平問題講的就是政治問題,發展問題講的就是經濟問題,和平與發展是互為條件,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本質是反對侵略和擴張,維護國家的獨立自主權利,是對幾個世紀以來舊的國際關系準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否定和批判,是一項嶄新的、公正的國際關系準則。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首先是發達國家要切實關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和利益,對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縮小南北差距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中文名:和平與發展 外文名: 别名:當今時代的主題

兩者關系

和平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現為:

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隻有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各國才能保持正常的經濟交往和順利實現本國的發展計劃。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戰亂和沖突則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戰亂不僅使參戰國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導緻交通運輸癱瘓,國際貿易中斷,給世界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業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而經濟貿易往來則能增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具體地說世界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國際分工,增進了各國間的交流和聯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戰争的爆發;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穩定的因素,減少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世界經濟特别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1.鄧小平同志對當今時代特征的科學判斷

對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的科學判斷,是制定正确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出現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即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變了當今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經濟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經濟全球化發展,使世界各國的生産、流通、投資等日益聯結為一個整體,各國經濟發展隻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條件下才能真正實現。同時,各國之間又充滿了矛盾和激烈競争,而矛盾和競争的核心是經濟問題,或者說是發展問題。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動。世界多極化的趨勢逐漸顯現,國際形勢總體上出現了相對和平的發展趨勢。盡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區的戰争仍有發生,但制止戰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長,在較長時期内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總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成為時代的潮流。

鄧小平根據世界經濟與政治發生的重大變化,敏銳地把握到時代的主題已開始由戰争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及時提出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的科學論斷。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有可能争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黨才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

第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鄧小平指出,當今世界有很多問題,但有兩大問題非常突出,即和平與發展問題。

第三,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首先,當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東西方還存在對抗與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形成了東西對峙、美蘇争霸世界的兩極格局,給世界和平帶來極大威脅。冷戰結束後,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并沒有退出曆史舞台,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因此,和平問題就成為當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問題和集中體現。其次,當代世界在經濟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方差距的擴大與國家要發展的矛盾。發展問題就成為當代世界經濟最核心的問題和集中體現。抓住了這兩大問題,也就從錯綜複雜的國際矛盾中,抓住了制約、影響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住了時代的主題。

第四,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是指和平與發展代替戰争與革命成為當代世界面臨的兩個重大課題,并不意味着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世界大戰可以避免,但戰争的危險并沒有根除;經濟發展越來越成為各國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擴大,世界各國遠未實現共同繁榮。

要特别注意鄧小平對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的判斷,主要理解這一判斷的深刻内涵與意義。這幾個判斷既可以結合在一起考核,也可以分别考核。分别考核時出選擇題機會多一些。

2.當代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20世紀80年代未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局勢發生急劇變化。鄧小平指出,對于國際局勢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着應付。經過冷靜觀察和分析,他說,當前世界局勢的發展,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極化發展。蘇聯解體标志着美蘇兩極格局的終結,舊格局已經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美國是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但一家獨霸世界力不從心,歐洲聯盟的建立,加快了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程,成為國際經濟、政治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日本正在積極努力,争取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邁進;俄羅斯現有的實力,決定它仍會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影響不可低估;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經濟全球化是指,随着國際社會分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生産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範圍而相互聯系和密切結合的趨勢。經濟全球化在内容上包括生産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資源配置的國際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從根本上有助于推動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兩大世界主題的形成和發展,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趨利避害,促進自身發展。

(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則

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堅決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維護我國的獨立、自主和尊嚴;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我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是獨立自主。獨立自主是指國家的主權是獨立的,不允許任何外來的幹涉與侵犯,每個國家都有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獨立地、自主地處理本國對内對外的一切事務。堅持獨立自主,主要體現在:①堅持把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權是國家的根本屬性,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内對外事務的最高權力。國家活動的目的是追求國家利益,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民族尊嚴,維護中國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對世界政治經濟事務的參與權,是我國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國外交的根本任務。中國同樣也尊重别國的國家主權與國家利益,平等互利,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②真正的不結盟。中國的對外政策是獨立自主的,是真正不結盟。不結盟就是不參加任何國家集團與軍事集團,不同任何國家結成同盟。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結盟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制于人。同時,我國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可能會影響世界戰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國際局勢的穩定。所以,隻有不結盟才能更有效地、獨立自主地處理各種事務。 ③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幹涉、侵犯他國主權的主要根源。他們不喜歡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千方百計地利用所謂的人權問題、西藏問題、台灣問題等幹涉我國的内政,破壞我國領土完整,并妄圖對我國進行滲透、颠複、分化、西化。因此,反對霸權主義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重鬥争,是我國對外政策的綱領。我們反對霸權主義,自己也永遠不稱霸。我們決不允許别國把他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态強加于我們,我們也決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态強加于别人。

2.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我國同世界各國的關系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寫入1954年4月29日中印談判公報中。同年6月,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在雙方發表的總理聯合聲明中,确認将和平共處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準則,并倡議将之作為新型國際關系的準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本質是反對侵略和擴張,維護國家的獨立自主權利,是對幾個世紀以來舊的國際關系準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否定和批判,是一項嶄新的、公正的國際關系準則。中國和任何國家發展關系都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以社會制度、意識形态的異同來決定親疏好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當今世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為衆多國家所接受和遵循,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最好方式。

這部分的基本觀點比較多,注意出選擇題。比如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根本原則、目标、立足點等等。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1.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

東歐劇變特别蘇聯解體後,原有兩極格局瓦解,冷戰局面結束。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并沒有改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阻礙發展的主要根源。一些西方國家堅持要把它們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價值觀強加于别國。冷戰時期形成的軍事集團正在進一步擴大,并公然違背國際公約,捍然武裝幹涉他國内政。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着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利用“人權”等問題幹涉他國内政的現象還很嚴重,因民族、宗教、領土等因素而導緻的局部沖突和戰争時起時伏,世界仍不安甯。由于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作祟,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解決。世界各國人民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2.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什麼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國際社會十分關心的重大問題。鄧小平根據曆史經驗和現實狀況明确提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團政治’方式,‘勢力範圍’方式,都會帶來矛盾,激化國際局勢。總結國際關系的實踐,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他強調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準則建立國際新秩序。其主要内容為:

①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内容。

未來國際政治新秩序應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是尊重各國人民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各個國家的情況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國家的人民有權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适合自己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态、經濟模式和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不得幹涉。

二是國家不論大小、強弱、富貧、曆史長短,一律平等對待。它們都應當作為國際社會中平等的一員參與協商解決國際事務,堅決摒棄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以富壓貧、由少數幾個國家壟斷和操縱國際事務的做法。

三是各個國家之間應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友好相處。

四是國與國之間發生分歧和出現争端,應當遵照聯合國憲章和 國際法準則,由當事國各方通過協商和平解決,不得訴諸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脅。

②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内容。

國際新秩序還要求建立平等互利的經濟新秩序。

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内容有:

一是各國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真正建立起體現公正合理、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國際經濟關系。

二是積極開展南北對話,實行互利的南北合作。互利合作排除使對方不能接受的其他條件,逐步縮小南北差距,使整個世界經濟均衡、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發展中國家要通過“南南合作”,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加強團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并以“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合作”。在當前世界大變動時期,國際局勢正朝着多極化方向發展。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企圖稱霸世界,對其他國家發号施令,都已經行不通了。隻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世界和平與發展才有保障。

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一項長期複雜的任務,中國人民将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就要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我們反對霸權主義,自己也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人民曾經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欺淩,永遠不會把這種痛苦加之于人。在國際事務中,我們不謀求霸權,但在原則問題上不妥協,不示弱,不屈從任何外來壓力,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進入重大調整時期。一方面,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經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另一方面,南北矛盾更加突出,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發展,世界和平面臨新的威脅。和平與發展這兩大課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

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和平的國際環境,到處都是戰争、動亂和沖突,各國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惟有和平才能确保發展。現在,許多國家的人民還在遭受戰争和動亂的苦難。由于民族、宗教、領土、資源等因素引發的局部沖突此起彼伏。各種分裂主義勢力、恐怖主義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給國際社會不斷帶來危害。國際裁軍和軍備控制進程面臨新的困難和挫折。這些都是各國共同發展的嚴重障礙。

各國的共同發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随着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推進,發展問題越來越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首要問題。各國能否共同發展,不僅直接影響和制約着世界經濟的發展,而且關系到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現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并沒有充分享受甚至完全沒有享受到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給人類帶來的利益。南北的發展差距、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還在進一步擴大,占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改善的進程仍很緩慢,有些至今仍未解決溫飽問題。這種狀況如果不根本改變,就難以避免國際社會的動蕩,難以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和維護世界的穩定與安甯。

和平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南北問題。當今世界上的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它們的生産力發展水平和貧富程度,被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類。因為發展中國家大多在南半球,所以通常被稱為“南方”;發達國家大多在北半球,通常被稱為“北方”。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之間就經濟關系進行的對話和會談通常被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關系即南北關系的産生和南北雙方的嚴重對立,是20世紀世界上極為引人注目的現象。南北關系解決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全球的安全與穩定。當前,從态勢看,南北差距整體上在進一步拉大;從結構看,南北在貧富兩個極端上對立更為明顯;從對話看,南北對話更難開展。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解決南北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要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這需要全世界不同信仰、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奮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不僅沒有過時,還應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内政,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争端,世界各國主權平等,尊重各國國情,求同存異,以及加強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等原則,應該不斷重申,努力實踐,應該得到各國的普遍遵行。

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對實現世界的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至關重要。西方發達國家是舊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它們利用所掌握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極力維護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剝削,攫取大量的壟斷利潤。這是戰後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和社會貧困的症結所在。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首先是發達國家要切實關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和利益,對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縮小南北差距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正如江澤民同志在講話中指出的:“如果發達國家能夠本着平等、公平和互利互惠的原則,切實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文化,使之盡快擺脫貧困落後狀态,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問題就有了解決的重要基礎。”

相關内容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3日上午在釣魚台國賓館出席亞洲-非洲法律協商組織第54屆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

李克強指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合作共赢是大勢所趨,推進國際法治是人心所向。世界要和平,亞非要進步,各國要發展,都離不開法治和秩序。新形勢下,亞非各國應繼續發揚萬隆精神,共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與公平正義。

一是推動國際政治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要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後國際秩序。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願與亞非國家一道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繼續在維護和完善國際秩序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促進世界經濟更加開放有序。國際社會應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反對保護主義,維護世界貿易組織确定的基本原則,維護國際貿易法,維護和完善國際金融體系。中國願将“一帶一路”倡議與有關國家發展規劃和需要相結合,積極開展國際産能合作和産業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三是努力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對一些地區沖突和曆史遺留問題,要通過和平方式協商解決,不能訴諸武力。對一些存在分歧和不同看法的問題,要互諒互讓,尋求最大公約數,讓亞非人民友好相處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四是共同應對全球非傳統安全挑戰。在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疫情和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面前,亞非國家必須合力應對,協調行動。中國願與亞非國家守望相助、相互支援,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和挑戰。

五是積極深化國際法治交流合作。亞非國家要積極參與國際立法,切實維護國際法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中國堅定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依法辦事。我們将在加快國内法治建設的同時,為推進國際法治進程作出更大貢獻。

“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法國席勒研究所日前在其官網發表由多國專家學者等簽署的聯合聲明,呼籲西方正視中國發展成就,加強與中國合作。聲明簽署人之一、法國團結與進步黨主席雅克·舍米納德近日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n談及這份聯合聲明的由來,舍米納德表示,近段時間,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态度令人擔憂,有識之士必須發出聲音。他指出,中國在短時間内消除絕對貧困,并在太空探索、核工業等科技領域取得巨大飛躍。部分西方國家正在制造一種“冷戰”局勢,十分不利于當下的全球合作。他說:“我們支持中國提出的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應堅持通過共同發展争取實現和平。”n舍米納德認為,得益于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政府的有效管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實現了無與倫比的經濟社會發展。如今的中國生機勃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沒有将其制度和模式強加給其他國家的意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