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塢

梅家塢

梅家塢茶文化村
梅家塢茶文化村,地處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部腹地,梅靈隧道以南,沿梅靈路兩側縱深長達十餘裡,有“十裡梅塢”之稱。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梅家塢就已是對外賓開放的定點觀光區,幾十年來共接待過上百個國際名人和國家元首。作為杭州中國茶都的重要載體,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成為杭州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1]梅家塢是一個有着六百多年曆史的古村,有農居500餘戶,常住農業人口1274人,居民502人。四周青山環繞,茶山疊嶂。梅家塢龍井與獅峰、龍井、雲栖、虎跑并為西湖龍井茶的五個品類,色綠、香郁、味醇、形美,赢得了國内外一緻好評。
    中文名: 外文名:Meijiawu 地理位置:杭州市西湖區梅靈南路梅家塢村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 中文名稱:梅家塢 票價:免費 特産:龍井茶葉 所屬行政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 所屬國家:中國 類型:風景區;文化村;古村落 特色:茶葉;茶文化

交通信息

乘324路、837路、Y4路公交車到梅家塢站下車即可到達。

簡介

有山有貌,有塢有水,有茶有文,梅家塢茶文化村是西湖龍井茶一級保護區和主産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鄉特色的農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閑觀光旅遊區。梅家塢茶文化村先後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杭州市園林綠化村”、“文明村”、“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并被授予“杭州市十佳農業示範園區”、“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浙江省農家樂特色示範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

景點特色

梅家塢茶文化特色村落位西湖區西湖梅家塢村,梅靈大道旁。四周青山環繞,茶山疊嶂;與龍井、獅峰一樣,生産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龍井茶葉,赢得了國内外一緻好評。作為杭州著名的龍井茶生産基地梅家塢村擁有"不雨山長澗,無雲山自陰"的自然山水風光和人文資源。曾接待過蘇聯、美國、越南、羅馬尼亞、柬埔寨等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世界各地友好人士的參觀訪問。周恩來總理生前曾五次親臨梅家塢,關懷和指導茶葉生産的發展。作為杭州一個具有獨特性品牌的旅遊新亮點,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挖掘開發了周恩來紀念室、琅珰嶺、禮耕堂等三個曆史文化景觀。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茶樹郁郁蔥蔥,滿眼的綠色撲面而來,茶葉的清香沁人心脾。

景點景觀

梅家塢茶文化村以周總理紀念室、乾隆遺迹、古樹觀賞點、茶園觀賞區、農居群、十裡锒铛、古井、古橋、垂釣區、茶藝表演區、小牙塢等十餘處景點構建了一個山水情和人世情完美結合的茶文化休閑旅遊區。梅家塢茶文化村交通便利,杭州市内103路(原遊4線)、324路和K658路公交車可直達梅家塢,自駕車遊客可由梅靈路通達。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完善,遊覽秩序、購物環境良好。

走進“梅塢”,親近自然,盡情享受茶文化休閑、觀光、旅遊的無窮樂趣。随着梅靈隧道的開通,梅家塢村成為都市人假日休閑的地方。規劃中的梅家塢文化村落将在老村建一條特色中心街區。計劃将這個街區打造成品茶、購茶、賞茶和休閑的場所,充分體現龍井茶文化的内涵和農村茶鄉的特色。

穿過梅嶺隧道,走在修繕過的梅靈大街上,清幽幽的茶香就會撲鼻而來,從五雲山淙淙而下的梅塢溪經過清淤駁墈後靓麗潔淨了好多,映襯着一幢幢白牆青磚鄉村别墅美麗的景緻,幹淨整潔的江南民居、秀麗精緻的小橋流水、油綠油綠的茶園……經過整治後的梅家塢茶文化村營造出了“十裡梅塢蘊茶香”的農家休閑旅遊環境。

坐在整治後花格木窗、粉牆黛瓦的梅家塢茶文化村的農家小院裡,沏一杯濃濃的龍井茶,放眼院外滿山遍野青蔥油綠的茶樹,會頓覺清香撲鼻,心曠神怡。老梅家塢裡一大批雜亂無章的建築已經全被拆除,原先的預制闆橋也被11座漂亮的石橋所代替,現在的梅家塢茶文化村煥然一新。

主要景點

周恩來紀念室

周恩來紀念室就是當地村民捐款,将接待過總理的老樓改建而成。樓上作接待室,樓下為展覽廳,分八個部分展出周總理視察梅家塢的史料、照片和實物,以及董必武、陳毅、鄧穎超等中央領導視察梅家塢的照片、題詞及書畫作品。紀念室還安裝了聲像設備,播放《周總理與梅家塢》的電視片。

梅家塢茶文化村,正在以“十裡梅塢”自然山水環境為依托,以茶文化為底蘊,成為杭州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 穿過梅靈隧道,便見山上、田裡處處是茶,路邊茶社連着茶社,漂亮的房子在青山的襯托下,美得像一幅畫。

作為杭州一個具有獨特性品牌的旅遊新亮點,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挖掘開發了周恩來紀念室、琅珰嶺、禮耕堂等三個曆史文化景觀。

背靠青山,環境清雅,經營地道的農家飯,菜色以農家特色為主,價格實惠。并且可以一品正宗的梅家塢龍井茶。适合單位活動和學生家庭聚會。

梅家塢原來是一個很不知名的小山村,現常住人口大約為 500戶人家左右,由于周總理的五次來訪使得梅家塢的名氣大增,村裡有五福橋為證,記得80年代,梅家塢雖是一個小山村,但是已經是很多國外賓客的來訪之地,梅家塢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漫山遍野的茶園,三四五月是梅家塢茶農最忙碌的時節,一般每戶人家都要請三四個采茶工,茶地多的人家要請十幾個,炒茶由于很需要技巧,一般沒十幾二十年的炒茶齡是炒不好的,現在這方面的技藝有點失傳的可能性,因為年輕的一代對炒茶已經不屑一顧,倒是有很多的外來工來此學藝,茶忙這幾個月他們的收入也是不菲的,更有一些手藝好的外來工,作為了梅家塢的上門女婿。

琅珰嶺

長久以來因農舍的阻擋,使得十裡琅珰入口處難覓,遊客隻有穿過農舍,才能望見悠長的山林遊步道,領略山林美景。為了挖掘這裡的文化亮點,梅家塢茶文化村建設辦公室拓寬了十裡琅珰入口處的道路,同時建造了一座石牌坊,并對周圍環境進行整治,還古道以幽靜、整潔的風貌。

禮耕堂

古宅禮耕堂也還原了晚清時的風貌,在沿街的粉牆黛瓦中顯得格外大氣。禮耕堂三字由十八世紀大書法家張照題詞,字形方正,筆力雄渾。張照曾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三朝為官,現嶽陽樓内的一幅《嶽陽樓記》,就是由他所書。

交通線路

經過站點梅家塢的線路有:324路、遊5線、遊4線、遊5線(區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