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V偵察機

P2V偵察機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設計制造
P2V偵察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海軍海上巡邏設計制造的,後來改裝成電子偵察機。它裝備有螺旋槳和噴氣兩種發動機,和世界上最先進的多種電子偵察裝置,乘員達15人之多。[1]
  • 中文名:P2V偵察機
  • 外文名:
  • 前型/級:
  • 次型/級:
  • 研制單位:
  • 國家:美國
  • 名稱:P2V偵察機
  • 最大航程:5000
  • 研發單位:洛克希德公司
  • 續航時間:長達15個小時
  • 特點:适宜于夜間低空飛行

性能

P2V偵察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海軍海上巡邏設計制造的,後來改裝成電子偵察機。它裝備有螺旋槳和噴氣兩種發動機,和世界上最先進的多種電子偵察裝置,乘員達15人之多。

這種飛機,續航時間長達15個小時,航程達5000多公裡,非常适宜于夜間低空飛行。它可以利用雷達盲區,蔭蔽性極強。既是被發現,用噴氣式機截擊,它改用螺旋槳,可在300米以下的高度飛行,有時可低至幾十米,噴氣機拿它沒辦法,使用螺旋槳飛機來截擊,它的全景搜索雷達,能在400-900米的高度,清楚地判斷10公裡以内的地形,也就是說它可以沿着山溝飛行,機動性強,一般螺旋槳飛機則難以做到。

多次入侵我國

從1958年4月17日,蔣空軍首次使用美制P2V電子偵察機,執行對大陸的夜間偵察活動以來,曾深入到沈陽、長春、哈爾濱,以及南昌、武漢、鄭州,甚至深入到石家莊、北京一帶活動,由于我軍裝備落後,其也曾猖狂一時。到1961年10月,進入大陸達84架次,平均每月兩次,我人民空軍,先後出動400多架次飛機截擊,都未有戰果。

第一戰果

1961年11月6日,部隊剛吃晚飯,18點18分,一架P2V飛機在黃海上空,距遼東半島200多公裡時,被我空軍雷達發現,駐莊河縣城子疃高射炮兵群,按照指令迅速作好戰鬥準備,在距陣地40公裡時,指示雷達突然開機,捕捉目标,探照燈兵大膽将敵機放進至5公裡時,突然開燈,4公裡即照中目标,使該機進入我高炮火力範圍,高炮群集中火力,一舉将其擊落。從探照燈照中目标,到飛機墜地,隻用30秒鐘,充分顯示了我軍“快速近戰”戰術的威力。筆者,當時在陸軍119師政治部工作,随部隊目睹了這場對空作戰,第二天一早趕赴機墜現場,并對飛機殘骸進行了拍照。

戰後,新華社報導了這一大快人心的喜訊,中央特派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将,親赴現場,向作戰部隊表示慰問,并指示将P2V機組人員,13具屍體就近立牌埋葬,日後便于其家屬認領。

壽終正寝

該機被擊侵後,這種飛機時隔7個多月,才恢複活動。其活動地區多在大陸沿海,有時采取直進直出的方法,盡量縮短在大陸的飛行時間,同時,由于畏懼我軍地面火力,不敢輕易低飛,卻給我空軍一個機會。在1963年6月19日夜,被我航空兵第24師獨立大隊副大隊長王文禮在極端複雜的情況下,再次擊落一架,墜毀于臨川縣東南。事隔一年,1964年6月11日夜,又一次被我海軍防空兵在華北上空擊落。

美國和台灣當局終于發現,這種飛機再先進也難以逃脫大陸海陸空軍的打擊。此後,該型飛機入竄次數大減,直到1966年完全停飛。蔣軍這支特殊部隊,“黑蝙蝠中隊”,在近10年中損失140多名一流的飛行員和電子專家後,終于壽終正寝。此後,國民黨空軍的偵察活動轉交給“黑貓中隊”執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