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

慢生活

一種生活态度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态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态,是一種積極的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1]“慢生活”的概念和“樂活”、“環保”等生活概念一道炙手可熱。慢生活概念提出得很早,是由“慢食運動”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以及傳統,在工作和生活中适當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
    中文名:慢生活 外文名:Slow Life 别名: 主要形态:慢運動 相關書籍:《瓦爾登湖》 相 關:慢時間網

名詞概況

在以“數字”和“速度”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數人仍然保有快樂人生的能力。美國社會學家傑裡米·裡夫金指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曆史的新階段—一個以工作不斷地和不可避免地減少為特點的新階段。看來,“慢生活”将是曆史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将會體驗“慢生活”。“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當然,工作重要,但閑暇也不能丢。”、“就是因為現在的節奏太快,我們都有點感覺累了,所以才要學着放慢腳步呀,讓自己不至于太辛苦。這樣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點。”‘慢’是‘快’的基礎。你隻有習慣‘慢生活,才能夠快速準确找到定位,而不會迷失自己,要慢下來(Slow),是因為“快”讓人錯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名詞詳解

概述

慢生活是相對于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紛紛擾擾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自1989年在意大利出現後,便風靡世界。這裡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

從健康角度講,古代醫學之父已有箴言:“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針見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親近自然,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

怎樣才是順應自然呢?簡單地說,就是順應日月運行,生命運動,四季變化的規律。一天的時間中,工作、生活、睡眠三者各占約8小時,不能偏頗。隻要偏離這個生命最基本的規律,就必然要用健康來償還,人人都不例外。在心态上,“正氣存内,邪不可幹”,淡泊甯靜,和諧有序。慢生活并非散漫和慵懶,而是自然與從容。

用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像心髒一樣工作,有忙有閑,尊重科學;像蜜蜂一樣生活,有勞有逸,懂得生活。心髒的設計之妙,耗能之少,優于任何一種高科技,它是節能的榜樣,是慢生活的典範。再看看蜜蜂,更神奇了,2億年的自然進化同時代的恐龍早死了,它還活的很好,家族龐大,人丁興旺,而且天天藍天白雲,清風送行,和百花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蜜蜂從不加班,在規律有序的生活中,以勤勞和智慧用普通的花粉和花蜜釀出高科技含量的蜂蜜和蜂王漿,創造出幾十倍的科技附加量。反觀螞蟻,加班加點,早出晚歸,風裡雨裡,卻隻是機械搬運,滿頭大汗卻效率很低。

有人說,隻有忙碌才能出成績,那可不一定。85歲高齡,精神矍铄、潇灑從容的金庸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他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着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金庸先生學識淵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華,而是羨慕“且自逍遙沒人管”的生活,飲食簡單清淡,七八分飽,衣着自然簡樸。他說:“人要善于有張有弛。武打小說打一會兒,就要吃飯,談情說愛,不能老是很緊張,要像《如歌的行闆》韻律一樣,有快有慢。這樣對健康很有好處。”徐徐緩緩的他做出了很大的事業,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

富蘭克林的“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至理名言。雖然大部分中國人還不具備“慢生活”的現實條件,但“慢生活”的價值理念可以并也應貫徹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你不能實現‘慢生活’,但卻可以實現慢節奏、慢速度、慢飲食、慢心态。

影響

事實上,伴随“慢生活”理念的影響,一些公司也明白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著名的安永管理咨詢公司就建議職員不要在周末上網查郵件,日本豐田公司則不再允許員工把年假推遲到來年。。在北京798藝術區,有一家“熊貓慢遞”店,專門提供信件投遞服務。但是,它不講究“快”,強調的是“慢”:投遞的時間由寄信人自己決定,可以是1個月後、1年後,甚至10年後或者更晚。慢遞小店開張後,已經有兩萬多封信被鄭重地托付在這裡,等待着投遞它們的那個特定日期的到來。

學會“慢生活”,可以從運動開始。慢式運動能提高生活品質,那種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動作,所帶來的是内心本質加速度地放緩。如今,無論是在忙碌的美國還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種“每天一萬步”的健身方式相當流行,醫學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時以上的男子,心髒局部缺血的發病率隻是很少參加運動者的四分之一。

學會“慢飲食”。細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裡的蛋白質進到胃裡以後,可以在胃裡反應,生成一種蛋白膜,對胃起到保護作用。所以,吃飯時細嚼慢咽的人,一般不易得消化道潰瘍病,細嚼慢咽還能節食減肥等等。

“慢生活”與個人資産的多少并沒有太大關系,也不用擔心會助長你的懶惰,影響你的事業,因為慢是一種健康的心态,是一種積極的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種高智、随性、細緻、從容的應對世界的方式。它隻會讓你更高效,更優雅,更接近幸福。生活也是如此。

原因

當從大自然中獲得的野趣和閑情逸緻離我們越來越遠,當過勞死、抑郁症開始籠罩職場陰魂不散。這些都不得不讓我們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約翰·列侬曾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調查顯示,90%的中國大城市白領因忙碌而處于亞健康狀态。對于健康,古代醫學之父已有箴言:“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針見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親近自然,順應自然。

中國當代學者林語堂,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化的最佳傳承者之一。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林語堂寫到:“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從他的語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大自然中的草木、土壤對于林語堂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當初林語堂寫這本書,目的是想把閑适的東方哲學介紹給當時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們能從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解脫出來。然而,短短幾十年,情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而中國人卻開始為了賬單、房子而忙碌。發展節奏過快,諸多負面問題也初露端倪,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承受着越來越大的壓力;城市化發展太快,城市的房價産生了巨大泡沫;社會進入“汽車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間就變得擁堵不堪,空氣質量受到威脅,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能源的緊張。

聖者有言:欲速則不達。所有的這一切弊端,都可以成為我們要慢下來的充足理由。

方式

是時候停下腳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享受親情、愛情、友情的美好,享受樹木、花朵、雲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享受藝術、旅行、讀書等精神上的補給。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中,是實現慢生活的一個途徑。中國人大都喜歡陶淵明這個人,盡管他沒當過大官,更沒什麼錢,除了一本薄薄的詩集和幾篇零星散文外,在文學曆史上也不曾留下什麼了不得的著作。但他的田園詩中所描繪的内容至今仍為人們所向往。“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他的傳世名作《桃花源記》裡,因為大自然的田園風光如此之美,人的心情變得從容淡然,竟然連時間都忘記了,不知今昔是何世。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曾在書中提問:“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呢?”他感慨道:“古時候閑蕩的人到哪裡去啦?民歌小調中遊手好閑的英雄,漫遊各地磨坊、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裡去啦?他們随着鄉間小道、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嗎?”從他的疑問中,我們 不難看出大自然對悠閑生活的重要性。

想想古時候,雖然沒有汽車、高樓、空調,但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屈原可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杜甫雖然窮,但住的地方“風含翠筱娟娟淨,雨浥紅蕖細細香”。那時候天是藍的,水是清的,山是綠的,所以荷爾德林說人類“詩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時下的中國,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種不容分說的形勢,一種躲避不開的潮流。有許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背景下,飲食“快餐化”了,娛樂“快餐化”了,閱讀“快餐化”了,甚至連感情也在“8分鐘聚會”、“閃婚”等概念下被“快餐化”了。

慢生活概念提出得很早,是由“慢食運動”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以及傳統,在工作和生活中适當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人們平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慢下來。

慢慢吃:吃飯狼吞虎咽,看似争分奪秒,其實既享受不到食物的美味,對健康也沒有益處。從吃飯開始放慢速度,細嚼慢咽,充分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還能緩解人的緊張、焦慮情緒。

多溝通: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飯後,大多數人都是在看電視、上網、玩手機中度過睡覺前的時間。将電視、電腦、手機關掉,與家人一起到戶外散步,加強與人面對面的溝通,讓心情真正放松平靜下來。

慢閱讀:挑一本好書,每天利用半小時的時間,慢慢閱讀細細品味,既能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也能夠給心靈帶來更多的愉悅和享受。

規律作息:失眠是快節奏生活的一個典型表現。人們應該保證每天8個小時的睡眠。到了晚上,就應該将生活節奏放慢,讓身心徹底放松,最晚不超過11點睡覺,做到早睡早起。

舒緩運動:選擇太極拳、瑜伽、散步、慢跑等舒緩的運動,比斷斷續續地猛烈運動對身體有益,舒緩的運動不僅能消除疲勞,還能撫慰疲憊的心靈,緩解心理上的壓力,調整身心平衡。

改變出行方式:一些上班族上下班開着車,總會覺得前面的車開得太慢,心急火燎行色匆匆,不如定期換種出行方式,改成騎車、乘公交或換乘地鐵出行,路途中慢慢欣賞外面的風景,體驗市井人情。

發展曆史

在1986年開始,意大利人Carlo Petrini推動“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現今已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關注的話題。“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席卷全球,讓人們不斷思考自己的生活。并由此發展出一些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傳統。快餐式的生活是粗糙的、缺乏關懷的。于是,一群關注“如何生活是好”的先鋒,在各個領域和層次,以各種創新的方式,體現“慢”的态度——以目前國内為主,有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積極倡導慢生活理念,還有專門以慢生活作為理念的品牌:米悠本色,通過自己的純粹簡約的特色,和慢時間網(宣揚慢生活文化、分享品質生活、分享線上線下慢活動的全新品質生活分享平台)一起倡導“讓每天擁有30個小時”。

“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标“撤退”,讓生活變得細緻。這是相對于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這裡的“慢”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

早在1986年,意大利記者卡洛·佩特裡尼就發起了“慢餐運動”。他宣稱:“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産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我們要以慢慢吃為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在這之後,“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席卷全球,并由此發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留心身邊的美好。

2005年,意大利62歲的貢蒂賈尼成立了“慢生活藝術組織”,倡議人們減慢生活節奏。2007年2月19日,這個組織在米蘭舉辦了首個“世界慢生活日”。之後,貢蒂賈尼每年都會在世界大城市中選擇一個開展活動,此前的幾年分别是米蘭、紐約和東京。

無獨有偶,2010年10月,随着世界“慢城”聯盟主席皮艾爾·喬治·奧利維地來滬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樂活論壇,“慢城”這個概念在樂活人士、環保人士圈内引起熱議。而中國江蘇省高淳縣被正式授予“慢城”稱号,從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際“慢城”。

“慢城”是一種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5萬以下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它們反污染,反噪聲,支持都市綠化,支持綠色能源,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沒有快餐區和大型超市。從1999年起源至今,全球24個國家有了135個“慢城”誕生。

經過20年的發展,“慢生活”已滲透到方方面面,吃有慢餐,行有慢遊,讀有慢讀,寫作有慢寫,教育有慢育,戀愛有慢愛,設計有慢設計,鍛煉有慢運動……無處不在地提醒人們放緩腳步,享受人生。慢活并不是将每件事都拖得如蝸牛般緩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正确的速度來生活。

主要形态

慢運動

(SLOW Motion)慢運動由慢速度、慢動作組合而成,它能消耗一定的體力,又不讓你感覺很累,使人收獲心靈的甯靜和身體的健康。其形式包括慢跑、太極、瑜珈、跳舞、高爾夫、釣魚等。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節奏下,享受“慢運動”漸成其生活新風尚。

慢設計

(SLOW Design)慢設計涉及的,不隻是耐力或速度,而是深思和熟慮,還有溫柔而充滿愛意的關照。

慢食

(SLOW Food):其實“慢食”不隻說要慢慢品嘗,更是一種懂得珍惜和欣賞的生活态度。“我們吃的東西,應該是以更緩和的步調去培植、去烹煮和食用。Petrini表示,慢吞吞并非慢食的目标,慢的真義是指你必須能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掌握自己的品味,世界才會更加豐富。”

慢寫

(SLOW Up):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塞得滿滿的頭條和大标題,人們注重時效、嘩然、轟動、猛料、私隐。“慢寫”的态度,不隻是要慢慢寫、經過思考地寫,而是要懂得欣賞和理解,尋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好好讀一本書,寫一段感受;研究傳統的文化,不讓它們成廢墟;學習如何言之有物,文字是有靈魂的。經常閱讀和制造快餐化文字,隻會讓創造力越來越喪失。

慢愛

(SLOW Love):速食般的戀情、一夜情,為了排遣寂寞的戀愛,是否來得太快、太無原則?樸實純真的愛情,是需要你自己先慢下來,懂得欣賞和贊美身邊的事物。否則,寂寞是永恒的。

将來會有更多倡導“慢”生活的各種形态,因為這是人類關注自身發展的重要題目。

慢旅遊

以慢旅遊為主的慢遊族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身邊多了群慢遊族。他們一般不會選擇一天之内跑三四個景點的跟團遊,而是随心随性地停停走走。每到一處,他們都會放慢腳步,從慢吃到慢聊,從慢慢購物到慢慢休閑,慢遊族的享受方式應有盡有,既适用高端自助遊,也适合無錢打工窮遊。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緊張,許多城市人出遊開始傾向于選擇度假式的休閑慢旅遊線路,特别是70、80後的年輕人,目的地也多集中在周邊遊和國内遊。

據了解,盡管慢旅遊以遊客自行發起為主,但一些旅行社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動态,國内多家旅行社也開始在短途遊線路上推出懶人遊概念,即不安排固定景點,行程完全由遊客自行決定。

慢旅遊也是漫遊

對慢遊族來說,講究富的充實,窮的快樂。家底足夠厚的人,把精力更多放在生活新理念的追求上。而對于窮遊的人,也能遊出個性和精彩。住幾十塊一晚的家庭旅館,買個IC卡坐公交車代步,吃飯專找當地人聚集的小食攤。一次日落,一場疾雨,都會令他們的旅程增添無窮樂趣,慢旅遊也是漫遊,不強調趕場式的旅遊,而是随心所欲的行走。

商家更看中慢的商機,慢旅遊用品,慢餐廳,慢茶樓,都在慢消費上做文章。比如茶樓,是一個放慢節奏、輕松神經的好地方,針對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反對快餐的慢餐文化也開始盛行,國際慢餐協會的會員店已開到北京。

這個字左面是心,右面是亡。人太忙了,心就死了。慢活并不是将每件事都蝸牛化,而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而旅遊是教我們停下來學會欣賞的一種很容易實現的慢活方式,人們享受最多的,莫過于在旅遊欣賞過程中最本真的快樂。

相關書籍

慢活族必讀書目

《瓦爾登湖》

作者:梭羅 譯者:徐遲

梭羅于1845年在老家瓦爾登湖邊建起一座木屋,自耕自食,寫下《瓦爾登湖》。

《人生不過如此》

作者:林語堂

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

《優遊度日:如何一天度過24小時》

作者:(英)貝内特 譯者:北極星

這本書不是現代管理從事,而寫于1908年,重點在于利用時間,明白生活的真義,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

《慢慢快活——好想懶惰》

作者: 歐陽應霁

對于一向快得不得了的歐陽來說,“慢”不是一時的流行,是一種線索。從慢方向、慢人物、慢工細貨、慢遊、慢動作,思索慢的樂趣,并提出“懶惰”的主張,享受一個慵懶而美好的季節。

其中,一本名為《悠遊度日》的書介紹做懶人,但不是做不負責任的人,我們的重點在于尋求生活真正的樂趣。此書再度引發大家對“慢生活”的期待。有所不同的是,作者Tom Hodgkinson(霍奇金森)是一個崇尚懶散度日的人。在書中,他講述了在工作壓力下的普通人應當選擇怎樣的生活态度。無論是懶人不起床還是閑人在酒館喝酒,都在講人應當過怎麼樣的生活才自由。

該書很有意思,内容旁征博引,從文學、社會學、工業發展史、現代生活等等入手,将一天分為24小時,從睡懶覺、丢鬧鐘、上班打砘講到偷閑漫步、喝茶、泡酒館,并且提出了不少工作偷懶的好辦法。

當然,慢活不是真的偷懶。而是指出,真正的閑散,在于完全對自己負責,真正的自由,源自徹底的獨立。所以做懶人,但不是做不負責任的人,我們的重點在于尋求生活真正的樂趣。

當然,在現代壓力極大的城市中,人人都想睡懶覺,不被工作、帳單、房子追的喘不過氣,人人都想慢慢享用一份午餐。

《麗江慢生活》

作者:大山

從旅居麗江的遊客視角,展現麗江的慢生活狀态,拷問都市人對自身生命的尊重。麗江是慵懶的,同時也是奮鬥的,是随遇而安的,也是充滿創新激情的。玉龍雪山的風、香格裡拉的花、麗江的小 橋流水、束河的茶馬古道、拉市海的濕地、泸沽湖的女神山、文海的村落、白沙的集市,到處都是漂亮的景緻,而麗江漂們,正是被征服于此,改變了生活節奏,也是由此而發現,車子、房子、成功,對于我們的一生并不是必須的。漂與此處的新麗江人創造了全新的麗江氛圍,創造了一種全世界都向往的生活方式。相比于當地納西人的“慢活”,“不追着趕着也活八十多”,新麗江人的“慢活”擁有了與時俱進的、更年輕态的方式。

《慢闆生活》

作者:徐蕊

這本書,有關格調、旅行、音樂、電影和閱讀。關鍵詞是“慢闆”,所倡導的是一種恬淡、舒緩而又惬意的生活狀态,并以一種新鮮、啟發、知性與浪漫的姿态為基調,用一種接近慢闆的節奏,展示出現代人在物質生活的表層下,對精神世界的探求。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種在音樂中緩慢行走般的詩意生活。

慢生活平台

慢生活俱樂部既是一個宣揚慢生活文化、提供高品質生活資訊的網絡平台,又是一個基于互聯網成立的社會團體組織。

在線上,我們一起倡導綠色健康的“慢生活”理念,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傳統。在線下,我們組織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來讓大家體驗“慢生活”帶來的舒适和愉快。

慢時間網是一個宣傳慢生活文化、分享品質生活的網絡分享平台。它緻力于慢生活的推廣,定期發布與慢生活相關的活動,希望人們在慢時間能體會到時間緩釋下帶來的人生樂趣,從而覓一種内心的平衡與甯靜。

米悠本色是一個慢生活家居品牌。它推出的純然簡約家居産品涵蓋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材質上,倡導對自然的親近,用心選擇原木、亞麻、棉質、陶瓷等素材為産品材質;倡導“慢”的生活态度,設計師秉承不斷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以互動溝通達到最貼近生活的設計體驗。從生活的點滴中享受純然品質,米悠邀您體驗。

慢生活名人

一号人物:本雅明

瓦爾特·本雅明是20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懶鬼。他天天無所事事,在街頭閑逛,城市街頭漫遊開拓者,寫下了作品《拱廊街》,他說:“藝術家、詩人看似最不潛心工作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潛心其中的時候。”

二号人物:王爾德

貴族公子王爾德不僅是為藝術而藝術的創始人,也是懶散生活的倡導者。他曾說過,“無所事事絕非易事”,他的一生都在為悠遊生活努力。

三号人物: Tom Hodgkinson(霍奇金森)

《悠遊度日》的作者,三個孩子的父親,英國知名雜志主編,專欄和暢銷書作家。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辦了雜志《The Idler(有閑人)》,竭力提倡自由懶散的生活,反抗西方世界的工作文化。

四号人物:林語堂

林語堂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最佳傳承者,他也擔負了在中西文化間作為橋梁的工作,讓進取的西方人了解中國古老哲人的思想。《生活的藝術》充分展現中國人的東方閑适哲學,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以散淡的文字叙述了生活的樂趣。

慢生活休閑

美麗風景

在城市化日益嚴重的今天,大家都為了生活各自忙碌,偷來兩天閑暇時光,到天目湖湖邊小坐,喝茶賞景,靜靜度過一個下午的悠閑時光,品味一下漫生活的狀态,未嘗不是一個絕好的選擇。讓心情都平靜下來。順山而行,到雞鳴村看白牆飛檐的古色古香,品味舞獅表演的文化傳承,回味古時。或者找尋一下茶葉的曆史,看民間手工藝者的高超技術。黃金橋,淩駕竹林之上,木質的廊橋古色古香。靜坐其中,呼吸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純粹,看竹海起伏,沉澱心情。

紛繁複雜中的清醒,塵嚣喧嘩下的靜谧,在這裡,找回最真的自己。

讓生活慢下來,讓心靈靜下來,不用背叛都市,轉身享受群山大湖——閑來逛逛山,餘暇泛泛湖,午後去林中看看樹,就這樣在山和湖的國度裡,被大自然和如畫的美景寵愛着,天天給自己放假,讓忘記時間成為一種高貴的習慣,讓一顆忙碌的心就此歸隐。相信這種慢調山水生活,對于所有長期處于快節奏生活壓力之下的人們,都有着不可抗拒的誘惑力。

慢生活強調生活質量,注重優雅舒适的新富階層,在必要的财富積累下開始追求生活及精神層面的享受。随着城市的高速發展,吵雜、擁堵的都市已經讓人厭倦,對自然的回歸成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