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于遼甯省淩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淩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甯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出土的這件c形玉雕龍無足、無爪、無角、無鱗、無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國龍的形象。
    中文名:紅山文化玉器 外文名:Jades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館藏地點: 所屬年代: 類别: 名稱:C形玉雕龍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曆史

被稱為“塞外明珠”的赤峰市東北隅,矗立着一座海拔高746米,面積約5平方公裡的石山,因裸露的岩石呈赭紅色,在陽光的映照下,紅岩似火,山岚如霞,故得名紅山,蒙古語叫烏蘭哈達,赤峰市的名子也由此而來。

美麗的紅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學者,他們紛至沓來。日本人鳥巨龍藏來了,瑞典人安特生來了,他們挖掘山洞,尋找石器、陶器。他們的研究和學術報告,使紅山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1955年,中國考古學家尹達在《關于赤峰紅山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一文中,根據這裡出土的陶器和石器特點分析,把分布在遼甯、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長城地帶的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命名為紅山文化。從此,紅山文化得到正式命名。

考古資料

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農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們的腳下竟埋藏着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考古人員來到牛河梁進行考古發掘。1984年,當工作人員打開牛河梁第五地點的中心大墓。他們驚奇地發現:墓裡竟然有七件随葬紅山玉器。并且排列十分規整。

豎放在死者的右胸,下面壓着一件馬蹄形玉器,右手腕戴着一個玉镯,兩件玉璧放在頭部的兩側,雙手各握着一個玉龜。如今,這些珍貴的紅山玉器都珍藏在遼甯省博物館裡。

耐人尋味的是,墓中的玉龜為雌雄一對。那麼,五千多年前的紅山先民,為什麼要手握玉龜入葬呢?

專家告訴我們,中國古代,烏龜作為一種神聖的靈物而倍受人們崇拜,它被看作是祥瑞之物,跟龍、鳳、麟三者并稱為“四神”。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中說:“龜一千年生毛,五千歲謂之神龜,壽萬年曰靈龜。”盛贊烏龜為象征和長壽的代表物。

而五千年前的紅山先民,則希望他們能夠像龜一樣長壽,像龜一樣不受侵害。

墓主人雙手各握一玉龜,而且為雌雄一對,由此可見,玉龜已經成為紅山文化的典型器。

放在死者胸前的是勾雲型玉佩,呈長方形,它的四個邊角翻卷,背面有可供懸挂的鑽孔,中間有勾雲形紋飾。

這件玉器是什麼呢?它的形狀由勾雲形玉佩演變而成,又稱為獸面紋配飾。它的造型比較抽象,形制繁多。鳥玉獸在器中盤旋,忽上忽下,忽斷忽連,但無論正着看還是反着看,每一器鳥獸的數量都是相等的,極具神秘感。

在遼甯省博物館的玉器展廳内,還陳列着許多器形頗為神秘的紅山文化玉器。

展出的這件玉器名叫馬蹄形器,器以青色玉料制成,截面多呈橢圓形,上口略寬,呈坡狀,下口較平,有的近下口處鑽有小孔。由于作品整體似馬蹄形,故稱馬蹄形器。它是紅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玉器。

關于馬蹄形玉器的用途,人們衆說紛纭。有人說它是玉杯,有人說它是舀米的器具,有人把它說成是手腕上的裝飾,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打擊樂器。

從出土資料看,馬蹄形玉器在墓葬中的位置都是位于遺骸頭部正上方,而且大多在“直口端”開有兩側對稱的用于穿挂的小孔,因此有的學者認為馬蹄形玉器應該是古人的“束發器”。

有關研究

那麼,究竟哪種說法正确呢?紅山先民為什麼要把它做成如此奇特的形狀,并擺放在自己的墓葬之中呢?

專家告訴我們,紅山文化馬蹄形玉器與當時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有關。在薩滿教觀念中,巫師的頭頂部位是感應天神的信息渠道。巫師在進行神事活動中,必須戴上神帽,作為與宇宙超世力量相交的橋梁。由于馬蹄形玉器呈筒狀,有“通靈之意”,是原始宗教中溝通天地的通神之器。

這件玉器名叫玉鳳,出土自遼甯省牛河梁遺址。當時枕在墓主人的頭下。玉鳳長19.5厘米,高12.5厘米,厚1.2厘米。為淡青色玉,局部夾雜灰白色沁與瑕,扁薄片狀,正面雕琢鳳體,羽毛以陰線刻劃,整體雕刻非常精細。

距今六千五百年至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燕遼地區,山地、丘陵、湖泊和河流交錯縱橫,有利于候鳥的生存與繁殖,歇息與遷徙。

在今天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達裡諾爾湖,還被稱作“天鵝湖”,每年十月中旬,在這裡栖息的天鵝最多時可達五、六萬隻。紅山文化先民們?對天鵝情有獨鐘,是因為天鵝不僅可以常常見到,而且還代表着幸福和吉祥。

玉鳳用自然界中的天鵝來具象寫實,表達了紅山先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遼甯省建平縣牛河梁出土的玉豬龍是紅山文化後期典型的玉器制品。這件玉器豬首龍身,通體呈雞骨白色,局部有黃色土沁。龍體蜷曲,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粗犷。豬首形象刻劃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闊嘴,吻部前突,口微張,露出獠牙,面部以陰刻線表現眼圈、皺紋。中央的環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繩系挂的小孔。玉豬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龍形器物之一。

古人視豬為一種吉祥之物,具有祈求吉祥,護身的作用。古人在祈天、求雨的祭祀活動中,以豬為溝通人神間的信物,從而出現了被神話的豬的傳說。

在東北地區出土這麼多精美的齊全玉器,說明紅山文化非常發達,當時的社會生活也比較發達了。紅山文化出土了多種動物形态的玉器,還有幾何圖形的,玉人,獸面紋玉器,說明綜合的大的天然玉器體系

紅山文化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傳說,找到了實物依據,在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地位。

玉器鑒定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甯岫岩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色澤均勻。玉的顔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

辨别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鑒别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顔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産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内在因素在外部條件下促成變化,基本顔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征。

造型

造型有時代性。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煉,重點部位突出,又有不同于一般特征的神韻。如紅山玉器的動物造型,既生動,又拙樸、豪放。現實仿制的紅山動物玉器,隻能做到形似,總體上拘謹、呆闆、無生氣,難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韻,很難模仿到那個時代的特征。

紋飾

紋飾是一個時代思想觀念、審美意識和信仰的産物。如能掌握各個時代的紋飾特點,便能比較準确地認定其年代。紅山玉器表面多光素無紋,除玉龍額部或颚底有斜方形網紋和表現獸頭眼部、牙齒的細陰線紋外,一個常見特點是壓地線浮雕、凸弦紋、淺浮雕或稱打窪,即在平面玉佩或圓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勻稱的凹槽形紋飾,也稱瓦溝紋。有些壓地淺浮雕若隐若現,眼視不甚清晰,手摸感覺明顯,凸弦紋在多數紅山玉器都會見到。

器物雕琢工藝,是工藝技巧及藝術表現力等等因素的總和,最能反映時代特征。

紅山玉器的工藝,主要是各部位的過渡自然,表面光澤細膩,少有磨痕,除個别小型佩件大多無玻璃光。不論動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對鑽而成,也有從一面鑽進的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狀,有的孔中部交接處出現錯位棱台,也有的是對面蹭磨而成光澤無螺旋紋的孔,交接的薄層上鑽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藝上多兩面加工,内外邊緣成刃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沁色

沁色是古玉器的年代标志,也是判斷真僞的重要依據。在外部侵蝕條件下生成的沁色,表面常伴有侵蝕的共生物質,同時出現在玉器上。紅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較少,較輕,常見的有霧狀白色水沁、黃褐色土沁、紅色沁、黑色沁,少數有綠色銅沁。紅色類血沁和綠色銅沁,多出現在黑色或黃白色皮殼之下。

舊色與光澤。古玉在地下多年,表面都有後天生成的自然舊色和包漿。真古玉的包漿較厚,且分布均勻自然,還有一種發自内部的光澤。這種反射光是自然的、一緻的,是統一光澤,且有油性,不同于抛光後出現的表面玻璃光。即使腐蝕較為嚴重的某一局部光澤,仍會顯出它的一緻性。高古玉光澤發自内部,所謂精光内蘊,而不是表面浮光。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無玻璃光,表面光澤與玉的硬度及解玉砂顆粒的精細相關。一般地說,玉質硬度高光澤強,磨砂痕輕,玉質軟、石性重者光澤差;解玉砂顆粒勻細光澤強。剛出土的紅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層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澤,不同于現代的油蠟抛光技術。

詳細資料

馬蹄形管狀玉器

熟悉古玩玉器的朋友都知道,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存在于我國遼西的遼西河、西拉木論河一帶的一個“文化類型”,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它與存在于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和存在于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良渚文化”一樣,都是中華古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神秘精美的玉器,如衆所周知的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紅山文化遺址中的“c”型玉龍,就是紅山文化的遺物,由于它已經具備了龍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現在發現的最早的龍文化的實物,因此被喻為“中華第一龍”。

紅山文化出土玉器中還有一類非常典型的器物,它們成中空的“管狀馬蹄形”,從出土情況來看,這一類玉器大多出自紅山文化的墓葬之中,其中在遼甯省建平縣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女神廟”附近的墓葬中多有發現。

但紅山文化“馬蹄形管狀玉器”被發現之後,它的含義就一直是學術界争論的問題,由于從出土資料來看,馬蹄形玉器在墓葬中的位置都是位于遺骸的頭部正上方,而且大多在“直口端”開有兩側對稱的用于穿挂的小孔,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其應該為古人的“束發器”。但從多數馬蹄形玉器的體積來看(小口口徑多在8cm左右),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人的頭發不可能有這麼多。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紅山文化馬蹄形玉器與當時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有關,由于它成管狀,有“通靈之意”,它應是原始宗教中溝通天地的通神之器。這種觀點在學術界是比較被認可的,但這種觀點卻又顯得太籠統,筆者一直認為這種觀點尤其不能解釋馬蹄形玉器的形狀特征,因此“神秘”的馬蹄形管狀玉器仿佛顯得更神秘了。

那麼,神秘的“馬蹄形管狀玉器”究竟代表什麼呢?紅山文化的先民們為什麼要把它做成如此奇特的形狀并擺放在自己的墓葬之中呢?

馬蹄形管狀玉器含義

筆者認為要搞清馬蹄形玉器的真正含義,就應當對牛河梁“女神廟”紅山文化遺址及其墓葬作一個全面的分析,尤其要對女神廟附近墓葬中的另一類紅山文化玉器進行研究,這類玉器就是“獸形玉飾”(見《國寶大觀》),這類玉器通常被叫做“玉豬龍”。

紅山文化“玉豬龍”頭部似獸,身體同前面所講的“中華第一龍”一樣,也卷曲成“c”型,在頭部後方鑽有用于懸挂的圓孔。“玉豬龍”在紅山文化玉器中更具代表性,在幾乎所有介紹紅山文化的資料中都有它的身影,因此有些學者認為“玉豬龍”是同一文化共同體的徽銘标志,有可能是紅山文化先民們的族徽。

以前學術界另一種說法是,“玉豬龍”是古代先民們用于辟邪和祈求吉祥的護身符,是随身佩帶的飾物(見《國寶大觀》)。但從部分“玉豬龍”的體積和重量來看(大件高達15cm),顯然作為生者的飾物是很不合适的。

筆者因為愛好,在大學期間接觸到了一些關于中華古文物的書籍,尤其是對中國著名文物專家梁白泉先生主編的《國寶大觀》一書更是愛不釋手,而紅山文化“玉豬龍”正是此書玉器部分的開篇之作。《國寶大觀》在論述玉豬龍作用的時候認為:“玉豬龍”是古人墓葬中用于死者辟邪的護身符。但那時筆者卻有一個發現,那就是筆者覺得“玉豬龍”的形象與《生物學》教科書上描繪的動物的早期胚胎很相似,但由于文物知識有限,沒有将這樣的想法深入下去。而随着年齡的增長和文物知識的提高,當筆者認識到過去“發現”的意義,認為有必要将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供大家探讨的時候,筆者在網上發現有一位南京大學叫做“王小盾”的先生,已于2002年以紅山文化“玉豬龍”為依據,提出了龍起源的“胚胎說”。筆者在欣喜和感歎的同時,也為自己當初的愚鈍感到一絲惋惜。

王小盾先生認為,“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制造的動物早期胚胎的模型,實際上象征中華民族的龍的早期形式是隐藏在母體中的生命的雛形。

對于王小盾先生的觀點,筆者深表贊同,筆者認為“胚胎說”能夠完美地解釋紅山文化的先民們使用“玉豬龍”的真正用意。

“玉豬龍”在女神廟紅山文化的墓葬中被擺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死者的胸前),筆者認為古代先民們将代表生命“起點”的“玉豬龍”和逝去的軀體放在一起,其真正用意是要表現“生命的輪回”,也就是說這樣做是為了祝願死者能夠盡快轉化為生命的“起點”得到重生。

紅山文化的先民們之所以對動物胚胎的模型加以崇拜,是因為在生活和生産當中,當發現不同種類的動物(也許包括人)的早期胚胎很近似的時候,由于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先民們很自然地将其當作了一種神物,認為這就是創造一切生命的物質。

而“牛河梁女神廟”之所以被命名,是因為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巨型女神塑像的殘塊,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在這裡供奉的是一位女神,這一點已是學術界的共識。

我們将“胚胎”和“女神”這兩件事物聯系起來考慮,筆者認為,“女神廟”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實際上供奉的是一位代表生殖繁衍的“母性之神”,因為母性才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王小盾”先生的“胚胎說”正确的,由此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對于生命的渴望才應該是先民們樸素的最高向往!

因此筆者認為牛河梁紅山文化墓葬中先民們要表現的主題隻有四個字,那就是“轉世重生”!

據筆者掌握的資料看,女神廟墓葬中“馬蹄形玉器”與“玉豬龍”大多是同時存在的(擺放位置如前所述),我們根據“轉世重生”這一主題,再回過頭來分析紅山文化“馬蹄形管狀玉器”,筆者認為某些學者說它是“通靈之物”的觀點應是有一定道理的,隻不過它不是溝通天地的通道,而應是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希望自己的靈魂轉化為生命的起點——“玉豬龍”之後,通向能夠重新孕育生命的“母性之神”的通道。因此筆者認為,紅山文化“馬蹄形管狀玉器”的形狀實際上并不神秘,從生理學的角度看,它應該是女性部分生殖器官的“概念模型”,因為那是人類生命的必經之路!

過去,由于“馬蹄形玉器”上多有用于穿挂的小孔,但其作為随身佩帶之物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對此許多人感到迷茫。其實這一點是很好解釋的,筆者認為有穿孔的“馬蹄形玉器”與部分紅山文化随葬玉器(如玉豬龍)一樣,它們在入葬之前,并不是古人随身佩帶的飾物,它們都曾被懸挂在“女神的祭壇”之上,甚至懸挂在“女神的塑像上”,這與今天的人們将“護身符”拿到寺廟裡去開光是一個道理,當它們的主人或有資格享用它們的人死後,它們才被派上用場。

出版信息

作者:張雪秋,張東中編着

出版社:黑龍江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時間:2010-1-1

版次:1

頁數:336

字數:300000

印刷時間:2010-1-1

開本:大16開

紙張:銅版紙

印次:1

ISBN:9787811291254

包裝:精裝

内容簡介

《紅山文化玉嚣》以學華夏曆史、賞華夏瑰寶、愛華夏美玉、揚華夏文明為中心,以作者多年收藏的紅山玉器實物來說明中國北方地區紅山文化類帶有濃郁地域文化特征的高古玉器在民間流傳的情況,旨在引起相關部門重視,積極采取措施,依法加強管理和保護,防止已經發現但流失民間尚未确認的珍貴玉器散失外流。同時呼籲人們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與世間萬物在地球上同呼吸、共命運,愛護自然、保護萬物其實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隻有這樣,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

圖書目錄

前言

工具類

玉飾品類

玉璧

玉璜

玉環

玉塊

玉管

玉飾品

器物類

玉勾雲形器

玉丫形器

玉卷形器

玉馬蹄形器

動物類

玉魚

玉蟬

玉蛙

玉兔

玉蛇

玉龜

玉蜻蜓

玉蝙蝠

玉烏

玉鷹

C字龍(神異化動物)

玉豬龍(神異化動物)

人神玉器類

人神玉器

人形玉器

玉雕神獸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