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達賴喇嘛

六世達賴喇嘛

西藏曆史上著名的詩人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西藏曆史上著名的詩人,現有傳世名作數十首。二十世紀初,民國政府蒙藏委員會職員曾緘将之譯成古體詩并結集,亦有藏學家于道泉譯為中文和英文現代詩。倉央嘉措故居位于西藏山南地區的錯那縣。西藏錯那縣文物局介紹稱,“第巴(曆史上西藏地方官名)桑傑嘉措尋得六世達賴喇嘛後,在錯那縣修建了這處寓所。”[1]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西藏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六世達賴喇嘛 外文名:Tshangs-dbyangs-rgya-mtsho 國籍:中國 生于:藏曆第十一繞迥水豬年 民族:門巴族 職業:達賴喇嘛,法王 信仰:格魯派佛教 代表作品:《倉央嘉措詩》

人物評價

藏傳佛教高僧對其評價為,“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也正因為如此,倉央嘉措在藏傳佛教中一直被奉為六世,而把後來指定的六世達賴稱為七世。倉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甯瑪派(紅教)佛教,但這派教規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對于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14年的鄉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塵世生活經曆及他本人對自然的熱愛,激發他詩的靈感。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纏綿的“情歌”。

他的詩歌約66首,因其内容除幾首頌歌外,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譯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着廣泛流傳,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見藏族讀者喜愛之深。中文譯本海内外至少有10種,國外有英語、法語、日語、俄語、印度等文字譯本。可見,《情歌》不僅在西藏文學史上享有盛譽,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聲名顯赫。

人物簡介

六世達賴喇嘛(Tshangs-dbyangs-rgya-mtsho)倉央嘉措是西藏曆史上頗有争議的著名人物。父名紮西丹增,信仰紅教;母名次旺拉姆。出生在門隅拉沃宇松地方,從小資質靈敏,曾拜五世班禅為師,落發受戒,取法名為羅桑仁青·倉央嘉措。後被迎至布達拉宮,在著名學者桑傑嘉措的直接培養下,學習天文曆算、醫學及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二十五歲時,作為上層統治階級争權奪利犧牲品的倉央嘉措,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後周遊了青海、甘肅、蒙古、四川、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由于接觸過廣大的人民群衆,有豐富的生活實踐,從而寫出了優美動人的《倉央嘉措情歌》。

一說倉央嘉措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寫作品為二十五歲以前的東西。他身份尊貴,貴為西藏之王,卻有一顆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愛情、人世之樂。在佛的世界裡,他是一個“異類”,敢于突破世俗。在人的世界裡,他被稱為“世間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愛。在藝術的世界裡,他是一朵奇葩,寫了許多流傳至今的詩句和情歌。

身世

1698年(藏曆土虎年),倉央嘉措至哲蚌寺,建立最初的法緣,從《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開首處,進行了經文傳承,開始聽取法相經典。第悉教授其梵文聲韻知識。另外,還從班禅大師及甘丹寺主持、薩迦、格魯、甯瑪等派有道上師學習大量顯密經典。第悉對于倉央嘉措的學習,管理得非常嚴格。倉央嘉措成長的時代,恰值西藏政治動蕩,内外各種矛盾接連不斷地開始出現之際。1700年(藏曆鐵龍年),丹增達賴汗在西藏去世。其次子拉藏魯白遂來至前藏,承襲了乃父職位。蒙古施主當中對此也産生了贊同與反對的兩種意見。另外,第悉對第五世達賴喇嘛的圓寂進行了長期保密,這引起了清朝康熙帝的不滿。在西藏内部,由于第悉獨斷專行,長期“匿喪”,身穿袈裟而又公開蓄養“主母”等行為,招緻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腦表現出不滿情緒,等等。

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倉央嘉措感到“失望,學習也無益處”,遂變得懶散起來,且喜好遊樂,放蕩不羁。1702年(藏曆水馬年六月),倉央嘉措20歲時,第悉勸其受比丘戒。他聽從勸告。前往紮什倫布寺與班禅大師洛桑益西相見。第五世班禅的傳記裡說,“休說他受比丘戒,就連原先受的出家戒也無法阻擋地抛棄了。最後,以我為首的衆人皆請求其不要換穿俗人服裝,以近事男戒而受比丘戒,在轉法輪。但是,終無效應,隻得将經過情形詳細呈報第悉。倉央嘉措在紮什倫布寺居17日後返回拉薩。”(《五世班禅洛桑益西自傳·明晰品行月亮》209頁)自那以後,倉央嘉措便穿起俗人衣服,任意而為。白天在龍王潭内射箭、飲酒、唱歌,恣意嬉戲。還到拉薩近郊去遊玩,與年輕女子尋歡作樂,放棄了戒行。

拉藏汗利用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與第悉·桑結嘉措之間的矛盾,制造越來越多的麻煩。第悉企圖投毒殺害拉藏汗的說法傳開以後,藏蒙福田、施主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公元1705年(藏曆木雞年)一月,第六世達賴喇嘛、吉雪第巴、拉木降神人、色拉、哲蚌二寺堪布、政府各要員、班禅大師的代表、蒙古諸施主等,集議如何解決矛盾。最後議決,第悉·桑結嘉措辭去地方政府的職務,将貢嘎宗撥給他作為食邑;拉藏汗保留“地方政府蒙古王”的稱号,返回青海駐牧。但是,實際上雙方都沒有打算執行決議。拉藏汗從拉薩出發以後,在羊八井、當雄等地駐留多日,緩緩抵達那曲。在那曲集結了藏北各地的蒙古軍隊,準備打仗。他借口第悉未遵守決議,仍然呆在布達拉宮内幹預政府的一切事務,從那裡折返拉薩。

當年5月,拉藏汗在當雄将蒙古軍隊分為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從澎波而來;另一路由其妻次仁紮西及部分軍官率領,從堆龍德慶而來。當時,色拉、哲蚌二寺的上師、密宗院的軌範師以及班禅大師的代表等人聞訊後,急忙先後趕去勸阻。請求汗王罷兵。但是,遭到拒絕。公元1705年(藏曆第十二繞迥木雞年)七月第悉·桑結嘉措被抓獲,押至堆龍德慶的朗孜村立刻斬首。從此以後,蒙古人拉藏汗統治前後長達12年。當時,在西藏地方政府的框架中,噶廈和孜康屬于重要的機構。孜康機構既檢查稽核政府收支,又主持培養官員的學校。不久,殺害第悉·桑結嘉措的兇狠王妃次仁紮西也死去了。拉藏汗掌握大權以後,對第六世達賴喇嘛多方責難。

還特派人員赴京師,讒言桑結嘉措勾結準噶爾人,準備反叛朝廷。還說,第悉·桑結嘉措在布達拉宮立的倉央嘉措不是第五世達賴喇嘛真正的轉世靈童,他終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規,請予廢立。康熙帝即派侍郎赫壽等人赴藏,敕封拉藏汗為“翊法恭順汗”,賜金印一顆。命将倉央嘉措從布達拉宮的職位上廢除,“執獻京師”。遵照谕旨,廢掉倉央嘉措以後,不久即“解送”北京。在哲蚌寺前的參尼林卡為其送行時,哲蚌寺僧人将其強行搶至該寺的甘丹頗章宮中。拉藏汗聞報後,立即派兵包圍了哲蚌寺,寺僧們亦準備武力抵抗,雙方即将發生流血沖突。倉央嘉措見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動走到蒙古軍中,立地平息了這場一觸即發的戰鬥。然後,從北路進京,抵達青海的貢噶諾爾時圓寂,時年25歲。這是傳記中的普遍說法。所以,布宮裡唯獨沒有六世達賴的靈塔。

其後,拉藏汗将生于公元1686年(藏曆火虎年)的活佛阿旺益西嘉措認定為第六世達賴喇嘛,将其迎至布達拉宮坐床,他在位11年。但是,西藏僧俗群衆皆不承認他是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白噶爾增巴·益西嘉措坐床以後,拉藏汗便上奏康熙皇帝,請求皇帝承認他是達賴喇嘛,并賜金印。皇帝依奏,賜金印一顆,印文為:“敕封第六世達賴喇嘛之印”,被修改為“敕賜第六世達賴喇嘛之印。”(《印鑒清冊》11頁)為了穩定西藏當時的混亂局面,康熙帝于公元1713年(藏曆第十二繞迥水蛇年)冊封第五世班禅洛桑益西為“班禅額爾德尼”,賜金冊、金印。命他協助拉藏汗管理好西藏地方事務。從此,曆代班禅的“額爾德尼”名号便确定下來。

死因之謎

六世達賴的死因,成了一個永遠的迷。傳說一,倉央嘉措在押解進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傳說二,倉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敵拉藏汗秘密殺害;傳說三,倉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終;傳說四,好心的解差将倉央嘉措私自釋放,他最後成為青海湖邊的一個普通牧人,詩酒風流過完餘生。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也就是“密傳”《琵琶音》的說法。“于火豬年當法王(即倉央嘉措)25歲時,被請往内地。”“次第行至東如措納時,皇帝诏谕嚴厲,衆人聞旨,惶恐已極。擔心性命難保,無有良策以對。于是異口同聲對我(倉央嘉措)懇求道:‘您已獲自主,能現仙逝狀或将形體隐去。若不如此,則我等勢必被斬首。’求告再三。倉央嘉措無限悲傷,話别之後,遽然上路,朝東南方向而去……此後,他經打箭爐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

然後,又到前後藏、印度、尼泊爾、甘肅、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雲遊,講經說法,廣結善緣,創下無窮精妙業績。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證實,倉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區弘法利生,最後圓寂于此。騰格裡沙漠中的承慶寺(六世達賴的圓寂地)、昭化寺(法體停放地)和賀蘭山廣宗寺(真身舍利存入處)就見證了六世達賴這一段生命曆程。六世達賴于乾隆十一年(1746)5月8日坐化,年64歲。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六世達賴弟子阿旺多爾濟依照師父生前的意旨在賀蘭山中修造廣宗寺,寺内供奉着六世達賴靈塔(六世達賴肉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為該寺賜名“廣宗寺”,授予镌有藏滿蒙漢四種文字寺名的乾隆禦筆金匾。此匾的落款為“大清乾隆歲次閏八月十六日”,從此南寺有了這個正式名稱。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造反派闖入南寺,搗毀了六世達賴靈塔,強迫僧侶們自己破壞六世達賴肉身,還焚燒了大量佛像、佛經。守寺的少數喇嘛當做牛鬼蛇神加以批鬥後趕出寺院,一些無家可歸的僧人被驅逐到附近社隊。70年代初,将南寺的廟宇全部拆除,木料用作他途,财産由有關部門低價變賣處理。南寺變成了一片廢墟。後由一老喇嘛将倉央嘉措遺骨偷偷火化,留有舍利存于寺内。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以落實。1981年南寺部分僧人來到原寺址蓋起蒙古包和帳篷,舉行了夏季祈願法會,并由羅蔔桑甯吾,尚巴丹達爾,丹比甯吾等人出資出力.在原葛根倉房的遺址上蓋建了15間平頂佛堂,把桑吉拉布坦精心撿起收藏的六世達賴骨灰重新造塔供奉。

在旗人民政府批準下成立的南寺管理、籌措資金。從1989年開始新建了有歇山式屋頂的30間殿堂。1990年7月初新殿舉行了開光儀式。達娃卓瑪和六世達賴的情緣五世達賴喇嘛六十六歲時在布達拉宮圓寂,他手下的總管第悉桑結嘉措自作主張隐瞞了達賴喇嘛的死訊,他向外公布說達賴老了,又有病,需要每天在密室裡閉關靜坐,研習佛法,不願公開露面,同時,他秘密派人四處尋訪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在山南的措那地方,他們找到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兒童,認定他是五世達賴的轉世,把他接到措那城堡悄悄供養起來,到了15歲時,在布達拉宮大殿坐床,他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不喜歡被人當神佛一樣供養在布達拉宮裡,每天從早到晚沒完沒了的誦經禮佛使他非常厭煩,他就穿上俗人的衣服戴上長長的假發,化名唐桑旺布,溜到拉薩八角街或布達拉宮下的雪村,找男朋女友玩耍,享受世俗生活的歡樂。他寫的一些詩歌,反映了他過着活佛和俗人的雙重生活,其中有兩首是這樣寫的:

在那東方山頂/升起皎潔月亮/年輕姑娘面容/漸漸浮現心上

黃昏去會情人/黎明大雪飛揚/莫說瞞與不瞞/腳印已留雪上

守門的狗兒/你比人還機靈/别說我黃昏出去/别說我拂曉才歸

人家說我的閑話/自以說得不差/少年我輕盈步履/曾走過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從不展現眼前/沒想情人容顔/時時映在心中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持明倉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薩/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後面林園的湖中小島上,修建了一座名叫龍王潭的精美樓閣,在這裡邀集拉薩城裡的男女青年,在一起唱歌跳舞,飲酒狂歡,倉央嘉措編寫了很多的情歌,讓大家演唱,這些情歌很快在西藏傳唱開來,很受人們的喜愛。在龍王潭,倉央嘉措結識了一個來自瓊結地方的姑娘,名叫達娃卓瑪,達娃卓瑪容貌美麗,性情溫柔,嗓音甜美,一雙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剛剛釀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倉央嘉措和她特别相知相愛,好像一個人是另一個人的影子,白天他們在一起歌舞遊玩,夜裡常常幽會。倉央嘉措非常喜歡達娃卓瑪,認為是神靈的賜于,前世的緣份,他寫了這樣一首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拉薩人煙稠密瓊結人兒美麗我心心相印的人兒是瓊結地方來的。

俗話說,甜青稞往往釀成苦酒,快樂往往變成悲哀。後來倉央嘉措發現達娃卓瑪好些天沒有到龍王潭來了,給她捎信約會,也像撒在水裡的糌粑一樣沒有回音,親自到她住處拜訪,隻見門上挂着一把大鎖,跟鄰居們打聽,才知道達娃卓瑪被她父母帶回了瓊結好多天了。倉央嘉措像丢了心愛的珍寶,心裡特别難過。他失魂落魄,煩悶的時候,編寫了前面那首“不要再說瓊結瓊結”的歌。從此,倉洋嘉措再沒見過達娃卓瑪,達娃卓瑪成了他夢中的情人。倉央嘉措達賴轉世靈童及靈異傳說:達娃卓瑪回到瓊結以後,生兒育女過日子,但她一天也沒把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忘記,她白天想着他,夜裡也想着他,倉央嘉措更是在夢裡常常和她相會。在思念中隻過了幾年,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圓寂了,去世時才二十四歲。

為了尋找六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活佛和官員們認真查找了六世達賴的遺物,以求得尋找線索。他們在倉央嘉措的詩歌中,發現了這樣一首暗示性很強的詩:

雲間白色的仙鶴啊,

請把翅膀借給我,

我不會往很遠的地方飛,

我到理塘轉轉就回來。

根據這首詩歌的意思,人們認為六世達賴很可能在理塘地方轉世,他們去了理塘,通過多方面驗證,找到了一個聰明富态的男孩,後來這個男孩被迎請到布達拉宮坐床,他就是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格桑嘉措雖然出生在理塘,可是他的父親羅桑達吉跟瓊結有很深的關系。羅桑達吉出生在江孜地方,從小在瓊結日烏德寺當喇嘛,後來和寺廟頭人發生沖撞,為免遭迫害,他連夜逃出瓊結跑到拉薩,到哲蚌寺給一個大活佛當傭人。有一次他趕馬幫到了四川省的理塘,在一條河邊看見從上遊漂下一個人,他救起來一看,是一位年輕女子。這女子是附近一戶人家的女兒,淌水過河時不小心被水沖走了。這家人非常感謝,決定将姑娘嫁給他為妻,羅桑達吉十分高興,将事情辦完以後,遂和姑娘完婚,在理塘定居下來。不久他們就有了一個孩子,就是後來成了七世達賴的格桑嘉措。

羅桑達吉本是個窮喇嘛,一夜之間成了佛父,擁有了地位和财富。在拉薩布達拉宮住了一些日子,他又回到瓊結,提出要在日烏德寺新修一座彌勒強巴佛殿,塑一尊兩人高的彌勒強巴佛镏金銅像。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是要感謝瓊結地方的神靈,保佑他生了一個當達賴的孩子;也有人說他是為了在日烏德寺的頭人面前顯示一下自己。這時候,達娃卓瑪雖然已經老了,但因為她和六世達賴喇嘛的關系人人皆知,很受人們的尊重和愛戴。佛像開光之前,羅桑達吉專程前去拜會了達娃卓瑪,并誠懇地請她參加佛像的開光儀式,達娃卓瑪感謝佛父的盛情,開光那天,她專門為佛像供奉了一條自己精心編織的七彩圍裙,這條圍裙被作為聖物裝藏在佛像裡面。

一晃二百年過去了,“文化革命”時,一夥人沖進日烏德寺造反,他們搗毀了強巴佛殿,推倒了強巴佛像,一個名叫洛熱娃的騾馬販子,趁人不備,從強巴佛的肚子裡,将達娃卓瑪供奉的那條顔色依然鮮豔的圍裙偷偷揣進懷裡帶回了家,他喜孜孜地叫老婆圍上,不料他老婆一圍上這條圍裙,便感到天眩地轉,急忙解下來,後來又有幾個人圍過,但都一樣,沒有辦法,洛熱娃隻好又把圍裙送回原來的地方。

代表作品

《十誡詩》,《問佛》,《倉央嘉措詩》。

詩集

倉央嘉措的身世更為他的情詩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他的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詩》,彙聚了他的六十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新的譯作層出不窮。而在民間,有倉央嘉措的情詩達200多首。在今天的西藏,很多人都會唱以他的詩改編的歌,倉央嘉措還有一首流傳非常廣泛的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人物評價

藏傳佛教高僧對其評價為,“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也正因為如此,倉央嘉措在藏傳佛教中一直被奉為六世,而把後來指定的六世達賴稱為七世。倉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甯瑪派(紅教)佛教,但這派教規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對于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14年的鄉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塵世生活經曆及他本人對自然的熱愛,激發他詩的靈感。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纏綿的“情歌”。

他的詩歌約66首,因其内容除幾首頌歌外,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譯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着廣泛流傳,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見藏族讀者喜愛之深。中文譯本海内外至少有10種,國外有英語、法語、日語、俄語、印度等文字譯本。可見,《情歌》不僅在西藏文學史上享有盛譽,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聲名顯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