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刀

獨臂刀

張徹執導的影片
《獨臂刀》是由卲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影帶)、洲立影視有限公司(影碟)發行,張徹執導,王羽、潘迎紫、焦姣、田豐、陳燕燕等主演的電影,于1967年7月26日上映。影片奠定了張徹在影壇的重要地位。其後,影片先後在美國費城國際電影節(2003年4月9日)、丹麥NatFilm電影節(2004年3月30日)、德國漢堡幻想電影節(2004年8月13日)上放映。影片講述了方剛以殘疾之身練成偏門奇功的傳奇故事。
    中文名:獨臂刀 外文名:One-Armed Swordsman 其他譯名: 類型:武俠 出品公司: 制片地區:中國香港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張徹,Cheh Chang 編劇: 制片人: 主演:楊志卿,潘迎紫,焦姣,王羽 片長: 票房: 對白語言: 色彩: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其它譯名:Mantieni lodio per la tua vendetta 類别:動作 影片片長:111分鐘 語言版本:普通話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單聲道 級别:Hong Kong:IIA 攝制洗印格式:35mm

劇情簡介

大俠齊如豐将為救他而身亡的仆人方誠的兒子方剛(王羽)撫養成人後,欲立其為掌門人,此舉引來方剛師兄的嫉妒。追求方剛不成的齊如豐的女兒齊佩聯合師兄與方剛比武,卻失手砍斷方剛右臂,方剛負傷逃離齊家。

隻剩左臂的方剛被少女小蠻(焦姣)救下後一度意志消沉,但終在小蠻的鼓勵下重獲信心,憑借小蠻父親留下的秘籍《左手圖譜》練成“左手神刀”絕技。齊如豐的仇家笑面二郎和長臂神魔将齊的弟子系數殺盡,并囚禁了齊佩和齊如豐。顧及師恩,方剛決意不計前嫌助齊家一力。

影片賞析

無可否認,由張徹、倪匡聯合編劇的《獨臂刀》有借鑒金庸《神雕俠侶》楊過斷臂情節之嫌,刁蠻師妹齊佩(潘迎紫)雖對同門方剛(王羽)暗懷情愫,卻因他天性孤傲落寞反生怨恨之心,遂與兩位師兄對他百般欺淩挑釁。

後來雪夜較技,齊佩不敵,竟施偷襲,斬去方剛右臂洩憤......影片至此,似乎還未盡脫大家熟悉的“神雕”橋段,但從整體來看,《獨臂刀》卻是劇情獨特曲折,盡顯陽剛慘烈之美,方剛斷臂後得村姑小蠻相救,本想退出江湖、與她歸隐山林,然現實殘酷,小蠻遭人欺負調戲,方剛卻無能為力,心下不甘,便常在半夜起來練武,小蠻不忍,拿出父親遺留之殘缺刀譜,終令方剛練成“獨臂神刀”,一雪前恥。

盡管《獨臂刀》主要以功夫打鬥吸引觀衆視線,主人公以殘疾之身反練成偏門奇功的遭遇亦扣人心弦,但該片顯然并未僅停留于表面的功夫噱頭,對方剛這一悲劇英雄的刻畫是《獨臂刀》的最成功處。——獨臂、斷刀、殘譜,構成了方剛的複雜感情世界。“獨臂”令他愈發孤憤;斷刀代表父情師恩,生父臨死留下斷刀,恩師待他若親子,方剛重情重義,師門有難自會赴湯蹈火、義無反顧。

而殘譜既是小蠻情思所系,又是江湖仇殺象征。待學得殘譜功夫,是繼續好勇鬥狠,還是攜愛侶匿名歸隐,師門榮辱難道從此便不聞不問?種種心理矛盾、情感沖突彼此交織,相互激蕩,令《獨臂刀》盈溢着飽滿熱烈的浪漫情懷,強烈感染着每位觀者。再者,即便今日看來,《獨臂刀》體現出的獨特節奏和故事張力,不僅不會讓人覺得過時,反而曆久彌新,更顯經典魅力無限!

影片評價

影評一

看完《獨臂刀》,重溫完張徹的青春夢,回頭再看花絮裡那些業已作古或是衰老的當事人,想起前幾日在電視上看到中年王羽耍刀(不知道是不是那把獨臂刀),真要叫人生出物是人非的恍惚。惟有電影還在,如同片中那柄斷刀,數碼修複之後,熠熠生輝,完好如初。

影評二

評論張徹導演陽剛武俠的開山之作《獨臂刀》很難,因為此片不論業内業外評價都很高,評論也特别多,難出新意,甚至連題目都難拟定。

張徹的第一部武俠片是《邊城三俠》,不過,張氏武俠的奠基之作當是這部《獨臂刀》。本片在當年放映時票房過了百萬,好評如潮,可謂邵氏武俠電影的風雲第一刀,張徹從此也有了個綽号——百萬導演,此片也與胡金铨的《大醉俠》一起,被業内譽為“新派武俠電影”兩面旗幟。

影評三

《獨臂刀》是張徹的成名作,在香港影史上首創百萬票房,首創用手提攝影機拍攝的先例。其動作的節奏感與美感,處理暴力的手法,也都是後世談論不休的話題。據說昆汀.塔倫蒂諾因為喜歡片中獨特的節奏感與故事的張力,很想重拍《獨臂刀》。其實他應該在《殺死比爾》中早已緻敬過,比方說烏瑪.瑟曼一刀削掉劉玉玲天靈蓋的那一幕,就很有此片裡王羽在酒肆打鬥時同樣動作的風範。

影評四

之所以講《獨臂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因為此片一出居然可以扭轉乾坤。原來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壇陰盛陽衰,以女星擔綱的言情文藝(加歌唱)片最受歡迎,反而男演員的地位一直不高。即便是1966年的《大醉俠》,一舉成名、當紅得令的亦是扮演女俠“金燕子”的鄭佩佩,而非“大醉俠”嶽華。直至1967年的《獨臂刀》上映後,冷竣落寞的陽剛男主角王羽成為觀衆心目中的新偶像,不僅一掃香江銀幕的陰柔之氣,更成功令男性陽剛武俠片取代言情文藝片,成為港台影壇的絕對主流。

作為陽剛武俠片的開創者,張徹早在台北《聯合晚報》的“沉思随筆”專欄裡便提出“挽救中國電影應以陽剛破陰柔”的理論主張,他亦是這一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他在邵氏拍電影二十餘年間,帶出王羽、羅烈、大衛、狄龍、陳觀泰、傅聲、戚冠軍、李修賢等大批成為當紅明星的契仔弟子,他們亦是香港武俠功夫片的骨幹力量。另外,張徹又與許多新銳導演有過合作,包括鮑學禮、桂治洪等,同時提攜午馬、吳宇森等幕後新人,将他自《獨臂刀》始創立的陽剛武俠、暴力美學發揚光大,對後世影響尤為廣泛。

而今,王羽、袁和平甚至于美國的昆汀·塔倫蒂諾都有計劃重拍《獨臂刀》,如若拍成,未必不會是佳作,但時下觀衆無論怎樣喜歡那些重拍之作,也不能取代《獨臂刀》在華語武俠電影史的至尊地位,因為,經典就是經典!

影片幕後

1965年,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對泛濫老套的武打片厭煩,決心要拍攝新類型的武打片,幾經嘗試,張徹在1967年拍攝傳世之作《獨臂刀》,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獲得“百萬導演”的名号。這部影片奠定了張徹在影壇的重要地位,被人稱為新派武俠電影。張徹的電影中,男性演員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黃梅派作品,男性演員在其中隻是陪襯。張徹的電影中,男主角是性格剛烈的俠客,個性獨立,有自己的為人處事的标準,看重男人間的情義,兒女情長是陪襯。

邵氏于1967年憑借此片的緊張劇情及緊湊鏡頭,奠定武俠片王江山。張徹因此樹立「新派武俠電影」典範,倪匡亦寫出劇力萬鈞的劇本。而片中演員全是一時之選,如王羽飾方剛,焦姣飾小蠻,潘迎紫飾齊佩,楊志卿飾長臂神魔。故事描述,方成長中飽受衆師兄妹歧視侮蔑;一次比武,方更誤被師妹齊佩斷臂,帶傷逃跑。後方為農家女小蠻所救活,原想隐居山野,卻遇師門有難,方為了恩仇,遂用亡父斷刀及蠻父刀法鬥長臂神魔…

由武俠作家倪匡編劇,但内容經張徹修改甚多,倪匡笑言隻有“獨臂刀倪匡”五字是屬于他寫的。劇情講述仆人方誠為救大俠齊如豐身亡,齊收留其子方剛,傳授武藝并欲立為掌門。女兒齊佩因愛方不成,與師兄以比武為名暗算方,緻其右臂被砍斷。方剛為少女小蠻所救,并以其父所留《左手圖譜》練成左手神刀。

齊家遭到仇人笑面三郎和長臂神魔等的攻擊,危難時刻,方不計前嫌,與小蠻合力救出師傅及齊佩,并身背代表師門的金刀,挑戰長臂神魔,最後用亡父斷刀及蠻父刀法戰勝長臂神魔。本片為陽剛導演張徹的成名經典作,也是首部票房超過百萬港币的賣座片,因而掀起港台兩地的“新武俠世紀”,具有影史上的重要意義,同時使得王羽成為第一位武俠巨星,其後延伸了多部續集,亦使“獨臂俠”掀起了殘障武林高手的新風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