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

應用型本科

本科院校類型
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而不是以科研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院校,現階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錄取院校。[1]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衆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4年3月中國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經明确:全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總數的50%。
    中文名:應用型本科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類别:綜合、理工等 屬性:省(市)屬地方本科高校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主管部門:教育廳,教育委員會等 教學特點:偏技術型 包含範圍:二本、三本、高職本科

概念

應用型本科: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國本科高校總數近30%,與傳統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初期,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環境支持,需要建立理論層面的支撐體系。

政策發展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際高教界逐漸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國的諸多高校近年也紛紛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因為人們已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争力的重要途徑。

“應用型本科”是對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層次的高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由部分省屬本科院校與國家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大型骨幹企業聯合試點培養适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

試點情況

2013年,四川省教育廳根據《四川省教育廳關于開展高端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3〕295号)批準六所國家示範高等職業院校和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與西南科技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西華大學、四川理工學院聯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

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适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内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适應能力和競争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求各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從教學體系建設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

面臨問題

1、強化實踐教學還未形成一緻普遍的理念。部分師生中,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和對強化實踐教學重要型的認識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層次質的認識。即使在觀念上已有認識,但常圄于條件、環境、基礎等因素所限,觀望、等待、敷衍等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适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仍顯短缺和落後。表現在:(1)多媒體教學設施短缺,不能滿足教師在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許多課程基本仍停留在“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上。(2)實訓模拟場地限制了學生更多的培養動手能力的機會。現有的實訓設施還遠未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3、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薄弱,遠遠不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現階段的實習基地普遍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現象,一方面歸因于當前我國企業改制後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另一方面也可歸因于在該領域經費的投入、人力的投入以緻感情的投入所限。

4、教學計劃仍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當前在教學計劃中,盡管實踐環節的教學課時已有較大提高,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計劃中的“名義實習”課時後,實際可用于學生實踐、或動手的學時仍顯不足。大量的公共課、理論課仍占居了較大的學時比重。

5、實踐教學師資力量有待提高。教師中能夠适應滿足實踐實訓的總體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輕教師從高校(主要是教學型和研究型大學)畢業後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自身尚不能成為行家裡手,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

6、教學評價機制缺位。現行的教學評價機制不能滿足實踐教學改革的需要,不能起到強化鼓勵實踐教學環節和鼓勵在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創新的積極性,相反存在着制約傾向。特别是在學生實踐課程成績的評判、教師實踐教學工作量的折算等方面還有待深入探索。

應用型本科學校,在推進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可以在以下方面着力展開工作:

(1)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學習,使全體師生充分認識強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形成一緻的思想、理念、行動;

(2)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必要的财政投入,逐步健全實踐教學環節必備的教學設備與設施,以滿足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推廣應用和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實施;

(3)強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鼓勵、資助并考核各學院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工作,使校外實習基地真正成為培養學生走向社會的起點和搖籃;

(4)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探索适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5)解放思想,大膽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争取最大限度強化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課程結構;

(6)有計劃的引進具有較高職稱、豐富實踐經驗的實踐工作戰線的優秀專家充實教師隊伍,同時強化對在職在崗教師實踐教學環節的培訓、培養;

(7)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的專項考核機制,明确考核标準和考核辦法。鼓勵創新、鼓勵改革,同時落實崗位職責,提高實踐教學工作績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