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山葡萄節

大澤山葡萄節

青島大澤山農業節日
大澤山葡萄節原為青島大澤山獨有的民間傳統節日――财神節(農曆七月二十二日),相傳源于唐朝初年。[1]自1995年起,為提高大澤山葡萄更高的知名度,将“中國葡萄之鄉”、“中國北方重要石材基地”、“山東省風景名勝區”三塊金字招牌推介到國内外市場,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來本市和大澤山鎮開發投資和旅遊觀光、洽談經貿。節慶主會場重設大澤山鎮,定名為“大澤山葡萄節”,時間為一個月,橫跨不同品種葡萄的盛果期,遊客可以品嘗到各種葡萄的美味。
    中文名:大澤山葡萄節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品嘗葡萄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青島大澤山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特色:富有現代文明精神和地方特色

簡介

大澤山葡萄節盛況空前,開幕式莊嚴隆重,廣大果農歡歌笑語,民間傳統節目獅舞、龍燈、旱船、高跷、秧歌齊集,鑼鼓鞭炮歡鳴,更烘托出節日氣氛。人們紛紛采摘優質葡萄,供來賓及遊客品嘗;各村葡萄園中,來賓們與果農在葡萄架下吃葡萄、話豐收、談供銷、訂協議;同時,鑒評葡萄、葡萄知識競賽、吃葡萄比賽、喝葡萄酒大賽、登山比賽等活動亦在分會場展開,将節慶活動逐步推向高潮。

節日期間,各級黨政有關領導和國内外大商會、企業家應邀前來。每年都有中央、省、青島市30多家媒體前來報道,近20萬中外遊客前來洽談經貿和旅遊觀光。自2000年起,承辦單位由海爾集團加盟,使之工業、農業兩大著名品牌強強聯合,更吸引了有經濟實力的外商和有影響的新聞媒體參與。刺激和拉動了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大澤山鎮經濟保持了年均30%的高增長速度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效益

提高知名度

每逢葡萄節,都會有中央、省、青島市幾十家新聞媒體、上百位記者進行采訪報道。《農村大衆》、《半島都市報》、《青島早報》等報紙都以頭版頭條刊登報道,青島電視一台、二台以及平度電視台都在黃金時段播放開幕盛況,由于衆多媒體的強力宣傳和積極推介,對青島及周邊地區以及其它省市區旅遊者的出行計劃産生了較大的影響,也給許多投資開發商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大澤山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進入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拉動銷售

拉動大澤山葡萄銷售,促進農民直接增收。以第十九屆葡萄節為例。葡萄節期間,葡萄銷售異常火爆,價格不斷上漲,從4元錢1公斤一路攀升到7元錢1公斤。套袋葡萄更是到了10元錢1公斤。從銷量看,僅節日當天就銷售葡萄20多萬公斤。據分析,全鎮葡萄價格每公斤在6元錢以上。大澤山葡萄遭受了嚴重的凍害,但廣大果農不解沒有減收,而且增加了收入。

帶動産業發展

每逢葡萄節,尤其是開幕式當天,大澤山鎮所有的飯店、旅館全部爆滿,分布在鎮駐地和各旅遊景點的小吃攤更是座無虛席,平度、萊州的賓館、酒店也生意興隆。近幾年來,每當葡萄節開幕以後,每天都會有青島、威海、濰坊、萊州等地的旅遊團組織大批的遊客到葡萄園内觀光,品嘗葡萄,衆多賓客的來臨和廣泛的輿論宣傳不僅提高了我鎮的知名度,而且推動了葡萄銷售,更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以及飲食服務等行業的創收。通過葡萄節,全鎮第三産業收入超過了200萬元。

促進招商引資

葡萄節辦節宗旨就是“以節為媒,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因而“利用葡萄節廣邀國内外客戶來大澤山洽談業務,共同探讨開發大澤山”是大澤山葡萄節的一項重要使命。近些年來,葡萄節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效果越來越明顯。以第十九屆青島大澤山葡萄節為例,本屆葡萄節共接待國内外客商近500人,洽談項目16個,意向投資16000萬元,其中内資項目10個,外資項目6個。節日期間簽訂合同的項目6個,其中内資項目2個,合同利用資金8000萬元人民币;外資項目4個,合同利用資金300萬美元。

刺激民營經濟

刺激了民營經濟發展,帶動小城鎮建設,促進了旅遊開發葡萄節不但宣傳推動大澤山全面開放,而且還通過交流,使許多老百姓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自覺引進新的經營觀念、管理方法和技術,經營頭腦越來越活,思路越來越寬,對于多元化經營、多渠道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金秋之旅”大澤山葡萄觀光、品嘗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定點園由原來的尹家,發展到譚家夼、團石子、西崖、高家等村,定點園由原來的10餘家發展到200餘家,截止9月30日,共計接

待遊客213000餘人。象譚家夼村的劉書祥,在葡萄節期間憑借其葡萄園的區位優勢大搞葡萄自助旅遊,僅此一項就收入近萬元。還有許多石材、葡萄加工民營企業邀請合作夥伴前來過節,實現了以節為媒,加強交流合作,促進發展的目的。

增強發展意識

通過舉辦葡萄節,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使大澤山農民的眼界得到極大的開闊,發展意識得到大大增強。打破以往“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傳統意識的束縛,主動去尋找、學習緻富的門路,争取利用多種形式發展緻富。在大澤山,廣大農民有的發展葡萄大棚,有的發展石材開采加工,有的利用自家的葡萄園發展“葡萄遊園”、“農家宴”等項目,也大發其财,2005年,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119元,在全市名列前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