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強

曾志強

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
曾志強,男,1976年7生,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導。主要研究方向是信号處理和圖像特征辨識研究,高精度測量技術研究。
    中文名:曾志強 民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 學位/學曆:碩士 職業:教師 專業方向: 職務: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

人物經曆

1999年畢業于華北工學院機制工藝及設備專業。

2007年在中北大學獲得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工學碩士。

2015年12月獲得機械設計及理論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機械系統性能檢測及視覺尺寸精确測量技術。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學術論文:

1)The Fault Diagnosis Engineering Research of Complex Mechanism Drive System's Based o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STM/2007,2007.6

2)基于ICA的特征提取實驗研究及特征獨立性評價. 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版),2009.12, Vol.30 No.6,pp:524-529

3)Gabor Feature-based Complete Fisher Discriminant Framework for Facial Feature Extraction. WCSP2009. 2009.11(EI收錄)

4)Palmprint recognition using Gabor feature-based two-directional two-dimensional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EMEIT 2011, v4, pp:1917-1921(EI收錄)

5)礦用防爆膠輪車動态應力數值模拟研究.煤礦機械,2011.7,Vol.32 No.7,pp:30-32

6)某防爆膠輪車車架輕量化設計研究,機械設計與制造,2011.12,第12期, pp:19-21

7) Cutt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or large diameter hydraulic cylinder of 7A04 aluminum alloy, ITIC 2009,2009.10(EI收錄)

8)Preparation of Ni60-Cr3C2 Coating by Plasma Spraying, Plasma Remelting and Plasma Spray Welding on W6Mo5Cr4V2(曾志強,王華昌,王洪福. W6Mo5Cr4V2基體等離子噴塗、等離子重熔和等離子噴焊制備Ni60-Cr3C2表面強化層).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2012.4,Vol.27 No.4,640-643(SCI)

9)基于機器視覺的藥筒傳火孔可靠性測量方法研究[J]. 機械科學與技術,2016,01:40-43.

10)基于LabVIEW的藥筒梯形槽寬視覺精确測量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5,09:173-175+200. 

專利:

1)曾志強(第一);王俊元;杜文華等.一種機器視覺零件外形、外廓尺寸測量系統及測量檢驗方法.201510592227.4.

2)曾志強(第一);董磊;杜聰等.高塑性細長杆零件的截面測量裝置.ZL201310029133.7.2015.12.23

3)王俊元;曾志強(第二);杜文華;張紀平等.藥筒自動校量機以及包含該校量機的測量系統.201510360707.8.

4)王俊元;曾志強(第二);馬維金等.一種火車煤炭快裝平煤壓實封塵裝置.ZL201210190697.4.2015.4.8

5)杜文華、馬維金;曾志強(第三)等.高速主軸在線動平衡裝置.ZL200710185254.5 2010.4.7

6)王俊元、曾志強(第二)、杜文華等. 藥筒自動校量機以及包含該校量機的測量系統.ZL201510360707.8 2016.8.24.

7)杜文華;段能全;張川川;曾志強(第四)等.一種圓筒形零件壁厚自動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ZL201110439236.1.2015.5.13

8)杜文華;段能全;張啟升;曾志強(第四)等.多用途塗鍍層激光測量臂.ZL201110445474.3.2015.3.25

9)王俊元;段能全;曾志強(第三);馬維金等.一種基于CMOS機器視覺零件尺寸測量系統及測量檢驗方法.ZL201110421930.0.2015.5.20

10)齊明思;張紀平;黎志剛;王俊元;段能全;馬維金;張啟升;曾志強(第八);杜文華.一種給袋式包裝機的取袋轉位機構.ZL201310402685.8.2015.3.16

科研項目(不超過5項,注明負責或參研):

1)國家基金,“基于超聲空化和應變梯度塑形理論的功率超聲珩磨磨削區微射流切削的基礎研究”,排名第5;

2)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電共轭液速陀螺儀關鍵技術研究”,排名第3;

3)山西省研究生優秀創新項目:基于機器視覺的難測尺寸高精度測量技術研究,主持;

4)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基于機械學科平台的綜合實驗室建構與實踐,排名第2;

5)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課題立項:基于團隊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排名第2;

6)山西省應用基礎研究項目:高精度機器視覺尺寸測量系統的光源幹擾研究(201601D102025),主持。

人才培養

1)《液壓傳動及控制》,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10;

2)《數控機床結構及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3;

3)《數控加工中心編程與操作》,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6;

4)《現代數控機床》(第二版),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3。

5)《機床數控技術》(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6)《數控機床結構及應用》(第二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6;

7)《現代數控機床》(第三版),國防工業出版社,2016.5

8)《金屬切削機床》,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7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