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地質學院

長春地質學院

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産部
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産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長春地質學院于1997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黨委書記孫運生。更名後的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于2000年6月12日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并成為新的吉林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的相關學科并入吉林大學的相關學院,原校址現稱吉林大學朝陽校區。[1]
    中文名:長春地質學院 外文名:Changchun College of Geology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校園環境

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産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長春地質學院于1997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黨委書記孫運生。更名後的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于2000年6月12日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并成為新的吉林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的相關學科并入吉林大學的相關學院,原校址現稱吉林大學朝陽校區。

概況

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産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1952年由中國長春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産學系、東北工學院地質學系和物理學系合并成立于長春市。初名東北地質學院,首任院長為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李四光。

1957年更名長春地質勘探學院,1959年易為現名。李四光、文士祯、郭思敬、汪小川、喻德淵、李一平、陸錦、董申保、陳靜波、張贻俠、韓淑芝、楊繼笑、杜長齡等相繼擔任學校的黨政主要領導職務,業治铮、餘瑞璜、經福謙、俞建章、顧功叙、張壽樟、白季眉、丁克全、何繼善、張秋生等學者名流都曾在校任教。

現任院長張贻俠。學院設有地質學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應用地球物理學系、地質儀器系、岩礦測試及地球化學系、探礦工程系、能源地質系、工業管理系、社會科學系和基礎科學系等10個系。開設12個本科專業,12個專科專業,19個碩士生專業,5個博士生專業和1個博士後流動站。應用地球物理學專業為中國重點專業。

學校現有教師835名。其中教授124名,副教授26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譽院士3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名,博士導師38名,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8名,跨世紀長春科技大學學科帶頭人40餘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78名;高級職稱教師和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分别占教師總數的46%和41%。此外,學校還聘請88名國内外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學校同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保加利亞、烏克蘭、烏茲别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建有校際、院際、所際學術交流合作關系,特别是以學校為主,聯合俄、日、韓、朝、蒙五國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建的東北國際地學研究與教學中心,在國内外具有較大影響。近年來,學校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其他國際學術組織及我國外交部等部門委托,多次承辦、主辦國際學術會議,并經常接待國外專家學者來校,派遣人員出國,進行國際間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學校在國際國内外的學術地位和聲望日益提高。

1978年以來,學校承擔與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關的重大課題、學科發展前沿課題研究項目1807項,取得研究成果1373項,有396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或省部級獎勵;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近4萬名各類建設人才,他們以基礎紮實、技術過硬、适應性強、勇于四光園吃苦耐勞而享譽社會。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9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餘平方米。擁有各類教學科研設備12042台件,其中包括一批具有8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設備,總價值5359萬元。建有館藏豐富的圖書館和博物館各1座,圖書館藏書近120萬冊,各類中外期刊1900餘種,配有現代的MT終端檢索系統及成套視聽設備,是東北地區地學圖書情報資料中心;博物館館藏标本5萬餘塊,以館藏國内外典型珍貴标本豐富斐聲于世。現有三種學術刊物在國内外公開出版發行,《長春科技大學學報》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建校四十多年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關懷和支持下,經幾代科大人的共同努力,學校實現了單科性辦學向多科性辦學的曆史性轉變,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科學合理的教學科研體系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具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承擔大中型科學研究與技術攻關項目的雄厚辦學實力。

學院設有地質、礦床、非金屬礦産開發及應用、綜合信息礦産預測、應用地球物理、高等教育等17個研究所(室),57個設備比較先進的實驗室,一座藏書85.4萬冊的圖書館,一個擁有上萬件岩石礦物等标本的博物館,以及兩個地質教學實習基地。學院與國内外有關單位有着廣泛的教學與科研聯系,承擔或參加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學院出版的刊物有《長春地質學院學報》、《世界地質》等。

專業設置

專業設置:

本科專業

地質學、地質礦産勘查、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環境工程、岩土工程勘查、地球物理、礦場、地球物理、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地球化學與勘查、工業分析、金屬礦産開發、探礦工程、石油地質勘查、思想政治教育、中英文高級文秘、自然資源管理與保護、國際貿易、計算機及應用

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

礦物學、岩石學、沉積學。礦床不、應用地球化學、古生物學及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應用地球物理、探礦工程、數學、地質、應用數學、遙感地質、電磁測量技術及儀器、礦産普查與勘探、地球動力學與大地構造物理學。

現狀

長春地質學院與分别隸屬教育部、衛生部、國土資源部、信息産業部的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5所高校新組建為吉林大學是根據國務院關于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的決定,經教育部批準,于2000年6月12日成立的。新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重點綜合性大學。

合并前的五所學校,都有着光榮的曆史。原吉林大學的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東北人民大學,伴随着新中國高教資源在各大區重點布局而發展壯大,并形成了優良的校風和學風,是一所文理兼備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取得了許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吉林工業大學的前身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伴随着我國汽車、農機工業的興起而成長,是一所以汽車和農機為優勢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結合的多科性中國重點大學,是我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和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汽車農機工業人才的搖籃”。原白求恩醫科大學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和第十八集團軍衛生學校。幾經變遷,建國後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

學校于1939年在抗日的烽火中由聶榮臻元帥創辦,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參加了學校的創建和教學醫療工作。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造就了許多著名的醫學專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原長春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創建于1951年10月的長春地質專科學校,首任校長李四光,是一所辦學特色鮮明的多學科中國重點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礦産資源普查、勘探、開采、保護和綜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豐富了中國地球科學的理論研究。

原長春郵電學院是我國東北地區惟一一所信息通信類工科高等學校。學院于1947年創建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是一所辦學條件較為完善、學科新、發展勢頭好的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類人才。原五校在各自的辦學實踐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辦學風格,原五校都由我黨親手創辦,林楓、呂振羽、匡亞明、唐敖慶、李四光、江一真、錢信忠、饒斌等老校長和曾在學校學習和工作過的杜若君、王湘浩、餘瑞璜、蔡镏生、朱光亞等著名科學家,為學校優良傳統和良好學風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經過多年積累,逐步形成了“五湖四海”的辦學特色,畢業生以基礎紮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崇尚務實,具有良好素質和優良學風的顯著特點,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五校實現實質性的合并,順應了世界高等教育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總趨勢,為向一流大學的目标奮進邁出了重要一步。

新組建的吉林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11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15個,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3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個;有國家重點學科16個,在一些學科和研究領域内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數量經濟學、法學理論、計算數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車輛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農業機械化工程、神經病學等學科領域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并在國内處于領先地位。

學校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努力營造有利于創造性人才成長的人文環境和客觀條件。學校是國家确認的首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有國家基礎科研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現已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在國内外享有良好的聲譽。在校全日制學生62764人,其中博士生3316人,碩士生10614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