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緣

化緣

佛教術語
化緣,佛教術語。佛教認為,能布施齋僧的人,即與佛門有緣,僧人以募化乞食廣結善緣,故稱化緣。還可以指為了佛事而進行的一切募化活動,不但指乞食。本義是佛、菩薩高僧等示現教化衆生的因緣。所謂化緣,乃指化度的因緣。因緣這樣東西非常微妙,如果往昔生中未曾結過佛法的緣,即使遇到佛陀,佛陀也無可奈何;佛陀是大覺智人,但亦無法化度一個無緣的人,所以在佛陀時代,有很多不受佛度的人,竟在佛的弟子面前接受了化度。至于募化,是佛住世時,為了降伏出家衆的貪心而建立的,凡出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全由在家信衆供養結緣,這樣可以減去許多無謂的煩惱而安心辦道,了脫生死。
    中文名:化緣 外文名: 定義: 類别:佛教術語 含義:僧人以募化乞食廣結善緣 其他含義:化度的因緣

詳細釋義

化緣一詞,本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于世,此一因緣,即為化緣,即為化度衆生的因緣;教化衆生,渡過生死大海,便是化緣。如來入滅之時,還說:“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也就是說:佛為化緣而來世間成佛,佛雖入滅,化緣未絕。此一尚未完滿的化緣,有待後世的佛子來繼續完成。

佛因化緣而現,佛子亦皆有其化緣,故在《根本說一切有部雜事》卷五中有如此的記載:“時舍利子,為‘化緣’故,便往婆羅門家,頻頻到彼。夫婦皆來,請受 三歸五戒,”後來并将他們的兒子,舍給舍利子出家為侍者。又于《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三中亦有如此的記載:“邬陀夷觀知彼婦,‘化緣’時至。持衣缽,到彼家……因為說法,便獲初果。”

因緣這樣東西非常微妙,如果往昔生中未曾結過佛法的緣,即使遇到佛陀,佛陀也無可奈何;佛陀是大覺智人,但亦無法化度一個無緣的人,所以在佛陀時代,有很多不受佛度的人,竟在佛的弟子面前接受了化度。因此,佛及佛的諸大弟子,每見一個可度的人,往往總在事先以神通觀察,先看他的化緣屬誰,便由誰去化度。

在現代,每一談起化緣,總會聯想到募捐上去。出家人化緣募款,往往是為起廟。這一觀念,本來也與教化因緣是一樣的。在佛陀時代,除了 佛陀,其餘的大弟子們為了僧團的四事——衣、食、卧、具、醫藥,也曾向在家人去勸募;有時為了住的問題,也會勸募。但他們很少向老信徒動腦筋,他們是向未曾信佛的人施于方便的教化,當其接受了教化,歸依了三寶,甚至證得了聖果之後,自然會來大力施舍的,所以在佛時的許多精舍,多數是由一人獨捐的。

這在中國以前,大陸上的許多大寺院,由一人獨捐而建者也不乏其例。故在大陸上也有一種極其良好的古風;有些出家人為了要在某地興建或重建一座寺院,便向當地的首富着手,即使是不信佛教,也要設法來感動他,教化他;往往是用苦行感動的,比如風雪之夜,赤足踏雪,敲着木魚,唱着佛号,終夜不息。有的連續數年,才能使之受化,一受化之後,那就成為虔誠的大力護法了。如此的化緣,始可稱為真正的化緣。

其他釋義

募化、勸化之意

即以募化結佛緣。依佛典所載,能布施者與佛有緣,故透過教化因緣,勸募有緣的信徒布施供養。

◎附︰Holmes Welch着·阿含譯《近代中國的佛教制度》第八章第二節(摘錄)

化緣化緣,轉化因緣。化惡因緣為善因緣,故名化緣。

原因

化有教化和募化兩種意義。緣是機緣,簡稱化緣。所謂教化,是演說三藏(經律論)的義理,使衆生依法修行,必能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的意思。至于募化,是佛住世時,為了降伏出家衆的貪心而建立的,凡出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全由在家信衆供養結緣,這樣可以減去許多無謂的煩惱而安心辦道,了脫生死。而在家人,利用這供養的方便,可以廣結善緣。法華經雲‘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由此可見,我們要遠離諸苦,必須戒貪,才是根本辦法。而布施供養,是戒貪的具體表現。

也許有人說:‘你這窮和尚命好,有一份長期補給證——化緣,就可以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當然你贊成化緣,而且口口聲聲的叫人家放下,自己抓得緊緊的,難道說你們拿别人的财物就不為貪?’我認為不是,因為我們拿别人的東西,不是用來養家活口,而是用于印經造像、救濟貧困等等弘法利生的工作,所以不為貪。而向人化緣的目的,是為了廣結佛緣,故不為貪。

曆史發展

化緣給人的觀感與托缽不同。和尚們勸募興建、整修寺廟的經費時,對方知道自己的錢将被用在有形而永久的地方,而且隻要該建築物繼續存在,他的功德就不斷增長。寺院可以點綴鄉裡,自己的名字及捐獻款額又會銘刻在紀念碑上。因此很少有人認為化緣和托缽是同一回事。

民國以來,經常有名寺的名僧到遠處化緣,他們先向當地富有的佛教信徒作一番适切的介紹,然後為此行的目的募款。舉例來說,1920年代,甯波觀宗寺的住持為籌集購置大藏經的費用,特地前往北平,結果募得了所需的五千元(中國貨币),其中還包括了段祺瑞執政的一筆捐款。(中略)

寺院不一定主動向人募款。Shryock曾提及發生在安徽的一樁事例。當地有位富紳,夢見觀世音勸他打消撘乘某艘汽船的計劃。夢醒後,他就改變主意。結果那艘船被炮艇撞毀,好幾百人罹難。滿懷感激之情,富紳捐出數千元給迎江寺,作為修補寺塔之用。

有些人捐錢并非為了支持某項工程或計劃,而是為了資助寺院的日常開銷。北平淨蓮寺在1930年代,有三位在家居士輪流負擔該寺所有的預算。高旻寺雖是模範十方叢林,但每年所收的谷租隻夠和尚食用九個月,前面曾說高旻寺是不做佛事的,餘下的支出要由南京、上海的有錢居士定期捐款(布施),以資彌補。

協助興建湛山寺的在家衆經常到該寺走動,并主動詢問儲倉的米糧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在家衆會主動送幾袋米過來,如果還需要更多,就傳話給其他虔誠的道友。這種為生之道頗不穩定,因為湛山寺本身沒有田地,除功德金外,就完全倚賴牌位及佛事。

現狀

位于城區或才剛建立的寺院,往往沒有田産,争取在家衆的支持就愈形重要。争取的方式林林總總,其中之一是辦講經,吸引在家衆參加。另一種更傳統的方法則是舉辦廟會或請戲團演戲。上海及北平很多寺院,每年總有一度(或更多)會在寺外撘建起數以百計的棚子。許多到這裡買廉價貨的人,往往順道到廟裡拜拜。

據一項資料來源指出,北平尼庵經常演戲‘娛神’。從外請來的戲子在台上演戲之時,比丘尼則在台下招呼觀衆。所得的利潤可平衡比丘尼們的支出。上海有座寺院特辟小房間,讓信徒供奉自己的偶像,定期前往禮拜。信徒隻要每月付幾塊錢及香錢,香燈每天就會為他上兩次香。他在家裡也許也供奉、禮拜同樣的佛像。如此一來就可以獲得雙倍的功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