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

狂草

書法字體
狂草,指一種書法,在今草的基礎上将點畫連綿書寫形式。狂草,草書的一種,筆勢相連而圓轉,字形狂放多變,屬于草書最放縱的一種,筆勢相連而圓轉,字形狂放多變,在今草的基礎上将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脈相承。
    中文名:狂草 外文名: 别名: 創立年代:唐代 代表書法家:張旭和懷素 拼音::kuáng cǎo 基本解釋:草書的一種,筆勢相連而圓轉,字形狂放多變

概述

書法

釋義

詞目:狂草

拼音:kuáng cǎo

基本解釋

草書的一種,筆勢相連而圓轉,字形狂放多變

詳細解釋

1.草書中最放縱的一種。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相傳創自漢張芝,至唐張旭、懷素始有流傳。清馮班《鈍吟書要》:“雖狂如 旭素,鹹臻神妙。古人醉時作狂草,細看無一失筆,平日工夫細也。”清高士奇《<藏真自序帖>跋》:“唐懷素書,奇縱變化,超邁前古。其自叙一卷,尤為生平狂草。”

2.随意潦草。巴金《家》二五:“從倩如的狂草的字迹看來,可以知道她是多麼憤慨。”

狂草介紹

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将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

狂草的成就,是唐代書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現。代表人物是張旭和懷素.張旭史稱“草聖”。

狂草大家

張旭

張旭字伯高,唐開元天寶年間(713—756)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官至今吾長史,故世人又稱張長史。張旭平生嗜酒,性情放達不羁,往往酒醉後一邊呼叫一邊狂走,乘興而揮毫。畫史上記載,他曾經用頭發濡墨書寫大字,當時人們叫他“張颠”。

張旭的狂草左馳右鹜,千變萬化,極詭異變幻之能事。韓玉濤先生認為可将其歸納為三個特點。其一為“狂”,寫起來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氣勢,滿眼是“意”,“無惜是非”。其二為“奇怪”、“變态”。如“遊雲千萬朵”,變幻莫測,下筆結體,都不易捉摸。第三個特點是“可畏”。“可畏”不是“可悅”、“可媚”,擯棄妍美、纖弱的病态,而産生一種岩石壓頂之感,“觀者對字,若‘逼利劍之鋒芒’,感到‘肅然巍然’”。張旭的草書雖狂雖草,但不失法度,一點一畫,皆有規矩,因為他的楷書亦有相當高的成就。張旭傳世的作品不多,可見到的有《肚痛貼》、《古詩四帖》等。

懷素

另一位狂草大書家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潭州(今湖南長沙)人,幼年便出家當了和尚。他比張旭晚二十多年,曾受張旭和顔真卿的影響,幼年學書,十分刻苦。“筆冢墨池”的成語典故就是由他所得。他的書法熱情奔放、豪邁恣肆,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當時的詩人李白、錢起等都有贊美他書法的詩篇。韓*F在一首詩中寫道:“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挂古松。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把他的字與張旭字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筆畫偏肥而前者偏瘦,所以,懷素在《自叙帖》中有“奔蛇走虺勢八座”、“寒猿飲水撼枯藤”的詩句,以“奔蛇”和’枯藤”作比,甚為貼切。

懷素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颠素狂”或“颠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他也能做詩,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他的草書,出于張芝、張旭。唐呂總《讀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随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懷素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叙帖》裡開門見山他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禅文暇,頗喜筆翰。”他勤學苦練的精神是十分驚人的。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一塊木闆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闆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

由于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個辦法,幹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着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在張旭和懷素以後,曆代都有草書大家出現,如宋代黃庭堅、明代祝允明、徐謂、王铎,清代傅山,現代林散之、毛澤東等。每一書家在繼承前人的同時,又融進了自己的個性。

黃東雷

當代書法家黃東雷的狂草書法是一種伴随着時代思潮的解放而獲得實質性突破和發展的藝術。

羅樹人

“草仙”羅樹人,原名羅振榮,1970年生于廣東陽江,1991年畢業于暨南大學金融系。與嶺南畫派代表人物之一,國畫大師,“梅花大王”關山月先生為同鄉。陽江人流行兩句話“一花一草一世界,拈花惹草兩大師:,拈花大師為有“梅花大王”之稱的關山月,“惹草”大師則正是“草仙”羅樹人。

高占全

高占全狂草書法形意同源,一揮而就,得意得氣,渾然天成,其字中風生水起。在筆力、布局、章法、虛實、平衡、矛盾、對稱、個性、行氣、正邪、開合、動靜、濃淡、大小、線條上形成獨特的藝術書法風格。落收筆之奧妙,收放開之狂草悟道。

狂草來由

中國古代書論中,不論是對篆、隸、行、楷,還是對草書的論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觀或某些現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讀者要靠一種生活感受、生活經驗去領悟,才能欣賞和理解。書法實在是一種很玄奧的藝術,尤其狂草,書寫者往往是充滿激情,處在一種亢奮的狀态下完成的,讀者從墨迹中隐隐地感受到某種情緒。這其實正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的特點,狂草産生于唐代,當時的繪畫基本上屬于工筆重彩的表現形式,範山模水,描眉塗目,都須憑藉理性在較長時間裡才能完成的。即使如吳道子那種帶有表現主義成分的畫法,也終歸要受到物形的限制,并不是能夠完全放開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從書法中出現了狂草,則可以借用來比較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這恐怕是表現主義書法産生的主要緣由。

詳述

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将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