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貝

紫貝

中藥名
紫貝,中藥名。為寶貝科動物阿文绶貝Mauritiaarabica(Linnaeus)的貝殼。分布于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及南沙群島。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小兒高熱抽搐,頭暈目眩,驚悸心煩,失眠多夢,目赤腫痛,熱毒目翳。
  • 藥品名:紫貝
  • 外文名:
  • 别名:文貝、砑螺、紫貝子
  • 是否處方藥: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藥禁忌:
  • 劑型:
  • 運動員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
  • 批準文号:
  • 藥品類型:植物

功能

鎮驚安神,平肝明目。

主治

用于小兒高熱抽搐,頭暈目眩,驚悸心煩,失眠多夢,目赤腫痛,熱毒目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水飛點眼。

注意事項

陰虛血虧者當忌溫燥之品。

藥理作用

具有改善心髒植物神經功效,鎮靜安神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解除心悸、失眠等不适症狀。

相關論述

1、《新修本草》:“明目,去熱毒。”

2、《綱目》:“(治)小兒斑疹,目翳。”

臨床應用

1、治癰疽:以紫貝殼燒煅為灰,敷之。(《普濟方》)

2、治急疳,蝕爛口鼻欲死:海中紫貝子煅過,為末,臘豬油調塗。

3、治鼻中流臭黃水:紫貝子二三枚,火煅醋淬為末,紙包放地上去火毒。每服一錢,大人二錢,以絲瓜藤煎湯調藥,空心服,以愈為度。(2-3方出自《幼幼集成》)

4、治結核性腦膜炎:紫貝齒9g,旋複花9g,代赭石9g,珠貝殼9g。水煎服。

5、治感冒咳嗽:紫貝齒(研末)9g,加陳皮、甘草水煎服。(4-5方出自《青島中草藥手冊》)

附注:

1、眼球貝Eroariaerosa(Linnaeus),貝殼長51mm,寬28mm,高21mm,殼面黃褐色或稍帶暗綠色,有許多小白斑點及較少的周圍褐色中間白色的眼點。兩側有褐色斑塊。外唇齒17-20枚,内唇齒較短,14-16枚。分布于台灣及廣東中部以南沿海。

2、蛇首眼球貝Eroariacaputserpentis(Linnaeus),貝殼長約36mm,寬29mm,高18mm,殼面側壓縮,背部隆起,紫褐色或紅褐色有白色斑點,周圍為紫褐色。外唇齒約16枚,内唇齒約14枚。殼内面為紫色。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島一帶。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每年5-7月間捕捉,除去貝肉,洗淨,曬幹貯存。

炮制方法

1、紫貝: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曬幹,碾碎。

2、煅紫貝:取淨紫貝,置适宜的容器内,在無煙的爐火傷煅至酥脆,取出放涼,碾粉或打碎。

3、鹽紫貝:取淨紫貝置瓦罐内,在火傷煅紅取出,用鹽水拌勻研細。每紫貝100kg,用鹽1.6kg,水适量。

性狀

1、藥材性狀

貝殼呈長卵形,前後兩端均凹入呈口狀。長約7cm,寬約4cm,高可達3.5cm。表面幾全被琺琅質,具光澤,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具棕褐色縱橫交錯的斷續條紋,兩側緣灰褐色,可見紫褐色斑點。唇周具紫褐色齒質堅硬。氣微,味淡。

2、飲片性狀

紫貝呈碎末狀,表面被琺琅質,光滑,具棕色與青灰色相間的網狀斑紋或藍白色,或灰紫色,質堅硬,有光澤,無臭,無味。煅紫貝呈碎塊或粉末狀,淺灰色或灰褐色,質松脆,無光澤,無臭微鹹。鹽紫貝形如煅紫貝,味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