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爾之戰

阿爾及爾之戰

1966年吉洛·彭特克沃執導的曆史片
《阿爾及爾之戰》是一部由吉洛·彭特克沃執導,讓·馬丁、Brahim Hadjadj主演的曆史片,于1966年9月8日在意大利上映。該片以阿爾及利亞争取獨立為背景,講述了在阿爾及爾這座城市裡,地下運動組織“民族解放陣線”同法國殖民者的殊死搏鬥。[1]
  • 中文名:阿爾及爾之戰
  • 外文名:The Battle of Algiers
  • 導演:吉洛·彭特克沃
  • 主演:讓·馬丁、Brahim Hadjadj
  • 編劇:吉洛·彭特克沃、Franco Solinas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名

演員名

配音

備注

馬提

讓·馬丁

阿裡

Brahim Hadjadj

Djafar (as Saadi Yacef)

Yacef Saadi

One of the girls

Samia Kerbash

Captain

Ugo Paletti

展開表格

職員表

導演

吉洛·彭特克沃

副導演

Moussa Haddad、吉奧裡亞諾·蒙塔爾多、Fernando Morandi

制片人

Nour Eddine BrahimiLakhdar-Toumi EdineAbdenour EssedSergio MerolleRolando Pieri

制作人

Antonio Musu、Yacef Saadi、Fred Baker

編劇

吉洛·彭特克沃、Franco Solinas

藝術指導

Sergio Canevari

展開表格

劇情簡介

阿爾及爾之戰

阿爾及利亞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後開始試圖脫離法國的統治。表面上阿爾及利亞人仍然順從着法國人的統治,而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滲透到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更重要的是,他們得到了民衆的支持。一個叫阿裡的首領用一種嚴密的組織方式開展着他們針對法國人的暗殺行動,這個組織的每一個人隻有一個上司和他發展的兩個下線,這樣,一旦某個鍊條出了問題,整個組織卻不會被根除,因為你隻認識三個人,其他的人你都不認識。在行動中你會得到不認識的人暗中相助,他們會悄悄塞給你一支手槍或是一個炸彈。這個被法國人稱為“無限增長的蟲子”的組織讓占領者吃夠了苦頭。警察被暗殺、酒館被炸,而法國人根本找不到兇手。因為他們就是那些纏着頭巾的女人,他們就是那些懵懂的孩子,他們就是那些本分的果農,他們都是,但他們又都不是,他們拿起槍就是戰士,放下槍就是平民。

角色介紹

阿爾及爾之戰

馬提

演員 讓·馬丁

法國第十師上校,經過二戰的洗禮,擁有豐富的經驗,被法國方面派往阿爾及爾鎮壓暴亂。他到達阿爾及爾後首先摸清了民族解放陣線的組織結構,很有耐心地開始了拉網式搜查。

阿爾及爾之戰

阿裡

演員 Brahim Hadjadj

一個叫民族解放陣線的組織的首領之一,他原本是一個小偷,進過監獄,練過拳擊,身體矯健,頭腦靈活,對法國殖民主義特别憎恨,所以才成了這一次鬥争的領袖,最終被法軍炸死。

音樂原聲

序列

曲目

原聲帶封面

01

Algeri: 1 Novembre 1954

專輯名稱:La Battaglia di Algeri

唱片公司:GDM

發行時間:2005年11月28日

藝人:Ennio Morricone

阿爾及爾之戰

02

Rue De Tebes

03

Giugono 1956: Gli Attentati

04

Ii Bastone E La Carota (Marcia)

05

Ii Dolore Sulla Casbah

展開表格

幕後制作

•該片在法國足足被禁了5年,到1970年才解禁。在美國和英國放映時也都修剪了15分鐘。

•該片拍攝采用了大量的非職業演員,扛着攝影機在阿爾及爾穿街過巷地進行新聞紀實類的街拍。

獲得榮譽

時間

電影節/頒獎禮

獎項

獲獎主體

備注

1969年

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導演

吉洛·彭特克沃

提名

最佳原創劇本

吉洛·彭特克沃

1967年

第39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

《阿爾及爾之戰》

提名

1966年

第31屆威尼斯電影節

金獅獎

《阿爾及爾之戰》

獲獎

費比西獎

《阿爾及爾之戰》

展開表格

制作發行

主創機構

機構類型

機構名稱

國家/地區

備注

制作公司

Igor Film

意大利

Casbah Film

阿爾及利亞

聯合制作

發行公司

Argent Films Ltd.

英國

2003年

标準收藏

美國

2004年DVD發行

Encore Entertainment Ltd.

美國

1995年

展開表格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意大利

1966年9月8日

意大利

1966年9月

威尼斯電影節

瑞典

1967年3月13日

丹麥

1967年9月1日

美國

1967年9月20日

展開表格

作品評價

劇照

《阿爾及爾之戰》繼承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美學風格,導演将雜亂無序的真實境況做了高度還原的呈現。影片尤為難得的是采用了戰争片中頗為罕見的中立視角與觀點,不帶偏見地去審視戰争的雙方。導演用碎片化的細節,拼貼出戰時阿爾及利亞民族的生存處境,同時也詳細地描畫出這場戰争的來龍去脈。導演沒有美化戰争中的任何一方,也未對雙方做出誇大的醜化,那些令人震懾的暴行又像是基于各自的政治和民族立場所做出的“不得已的行為”。這場戰争的複雜暧昧性在影片中得以凸顯,它像是互不講理的殖民主義與恐怖主義的蠻橫對抗,遭殃最深的,還是無辜的民衆(《國家人文曆史》評)

《阿爾及爾之戰》取材于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阿爾及爾之戰并且采取紀實手法客觀地加以表現,一下子就使作品有了曆史的厚重感。客觀和冷峻是該片取得成功的法寶(《大衆電影》評)

參考資料

[1] 阿爾及爾之戰 (豆瓣) · 豆瓣[引用日期2022-02-21]

大V影評

長樂未央Rain

影單:爛番茄評出最好的5部戰争片,讓你震撼到懷疑人生

導讀:爛番茄推薦的最好的5部戰争電影,主題不一,類型多樣,但戰争帶給人類的創傷都是難以彌補的。通過這些電影讓我們珍惜和平,勇敢的面對生活!

0評論4年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