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主義

務實主義

威廉·詹姆斯提出的哲學名詞
簡介務實主義一詞是美國務實主義(pragmatism)哲學大師威廉·詹姆斯于1906年正式提出,此後正式成為一種新型哲學名詞。務實主義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概念,在中國多指陳雲提出,鄧小平提倡的“摸着石頭過河”的務實主義。務實主義一詞在英文寫作“pragmatism”,美國務實主義(pragmatism)哲學大師威廉·詹姆斯将其解釋為“務實主義不過是對一種老的思想方法加上一個新名詞而已”。
  • 中文名:務實主義
  • 外文名:pragmatism
  • 适用領域:
  • 所屬學科:
  • 提出者:威廉·詹姆斯
  • 提出時間:1906年

西方務實主義

務實主義一詞在英文寫作“pragmatism”,美國務實主義(pragmatism)哲學大師威廉·詹姆斯将其解釋為“務實主義不過是對一種老的思想方法加上一個新名詞而已”。

此後德國務實主義精神得到西方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務實主義(pragmatism)在21世紀初開始成為西方對華政策的共識。

提出者介紹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1875年,建立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904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06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年,詹姆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第62位)。

中國務實主義

定義

所謂“摸着石頭過河”的務實主義,就是要看清楚現實條件,把握好機遇,克服困難,找到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當前進之後,又遇到新問題,就再根據當時的條件提出新的解決方案,逐步走向成功。中國的經濟變革采取的是這種非常務實、實事求是的方式,當前應對通脹依然需要采取這種非常務實、實事求是的方式。

發展簡史

1980年12月16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發表了《經濟形勢與經驗教訓》的重要講話。在這次講話中,陳雲從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的角度,論述了改革開放應采取的原則和方法,他指出:“我們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穩。因為我們的改革,問題複雜,不能要求過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論研究、經濟統計和經濟預測,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試點着手,随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摸着石頭過河’。開始時步子要小,緩緩而行。”

鄧小平同志對陳雲提出的“摸着石頭過河”方法是完全贊同的。在鄧小平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既不可能在馬列主義本本上找到現成答案,也沒有任何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照搬照抄,所以隻能“摸着石頭過河”。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我們現在做的事都是一個試驗,對我們來說,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進”(《鄧小平文選》第3卷174頁)。

2008年,作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中國學者林毅夫曾經說過,就中國經驗來講,中國最值得推廣和借鑒的就是“務實主義”,也就是“摸着石頭過河”。中國通過一種漸進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現代的市場經濟。轉型經濟體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怎樣過渡到目标,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是重要的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