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

三國時期魏蜀吳對立的局勢
象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一般指三國時期(220—280年)時期的魏、蜀、吳三國。【舉例造句】: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故事】: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三足鼎立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 釋義: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常比喻三國時期. 用法:謂語

成語解釋

【成語】:三足鼎立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解釋】:象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成語典故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拼音代碼】:szdl

【近義詞】: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反義詞】:不打自敗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故事】: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釋義解釋

比喻三方面對峙的局勢。常比喻三國時期三個國家的場面(蜀、魏、吳)。

曆史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多用于青銅制成,圓形,三足兩耳,也有長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時期,漢朝仍流行。三足:鼎的三個腳。也稱三個國家。

圖書信息

書名:三足鼎立作者張正輝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9-1ISBN:9787802344785開本:16開定價:30.00元

内容簡介

本書通過劉備創業的故事來講述戰略管理的内容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不但可以重溫一下古典名着的精彩故事,還可以在故事中發現戰略管理成功、失敗的内在邏輯,既有理論又有故事,既有概念又有實例,既有原因又有結果,看着看着常常産生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劉備的成功是這麼回事,原來戰略管理是這樣的,怪不得有這樣的結果。

圖書目錄

第一章使命、價值觀:未來的追求1.桃園結義:劉備的使命2.與呂布為友:劉備的價值觀第二章願景:明确奮鬥目标1.讨伐黃巾軍:尋找機會的日子2.三讓徐州:無悔的選擇3.煮酒論英雄:逼出來的願景4.馬躍檀溪:願帚需要戰略支撐第三章戰略制定:正确的選擇.1.隆中對一:宏觀環境及競争分析2.隆中對二:戰略的形成3.隆中對三:戰略的描述與溝通4.諸葛亮的要求:職業經理人的執行力怎麼來第四章戰略執行:戰略需要執行力1.火燒新野:組織執行力差2.長坂坡:計劃不如變化快第五章戰略執行:化戰略為行動1.舌戰群儒:戰略執行的資源準備2.借東風:識别戰略機會3.火燒赤壁:戰略執行的目标行動計劃4.甘露寺劉備定親:戰略執行的組織責任5.張松獻地圖:戰略執行與信息資本6.義釋嚴顔:戰略執行與内部激勵7.落鳳坡:戰略執行與團隊建設8.五虎将之争:家族企業的痛第六章戰略控制:保持正确方向1.漢中王:戰略評價2.走麥城:戰略調整3.火燒連營:家族利益與企業利益的沖突第七章戰略變革:基業常青1.劉備稱帝:成功後的戰略真空2.七擒孟獲:戰略需要變革3.收服維:人才戰略的缺失4.揮淚斬馬谡:什麼是人才5.出師表:戰略的迷茫6.六出祁山:職業經理人的不理智7.姜維避禍:職業經理人的悲哀8.樂不思蜀:使命的喪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