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上海

紐約客@上海

紐約客@上海
《紐約客@上海》是由夏偉自編自導,丹尼爾·海尼、伊麗莎·庫伯等聯袂出演的愛情、喜劇電影,電影于2012年8月1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講述一個美國律師在上海做生意,因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屢屢碰壁,陷入法律糾紛和事業危機,在當地美國僑民和中國朋友的幫助下終于化解,最終事情解決,有情人終成眷屬,他也愛上了上海,并逐漸融入。
  • 中文名:紐約客@上海
  • 外文名:Shanghai Calling
  • 導演夏偉主演丹尼爾編劇:夏偉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名

演員名

配音

備注

山姆

丹尼爾·海尼

阿曼達

伊麗莎·庫普

唐納德

比爾·帕克斯頓

馬庫斯·格羅夫

阿蘭·盧克

王給力

耿樂

展開表格

職員表

導演

夏偉

副導演

Rex Li、Diana Rong、Craig Shilowich、Lei Tsao

制片人

楊燕子

制作人

楊燕子、Jiakun Zhang、Yuting Zhao、Xia Zheng

編劇

夏偉

藝術指導

Yu Bai Yang

展開表格

劇情簡介

當雄心勃勃的紐約律師山姆丹尼爾·亨利飾)被意外的派到上海時,他立即陷入了法律泥潭,使他差點丢了工作。但随着一位聰明性感的助理朱珠飾),一個機靈的上海記者(耿樂飾),一位漂亮的遷居專家(伊麗莎·庫伯飾),以及一個人脈廣泛的老前輩比爾·帕克斯頓飾)的幫助,山姆可能有機會保住工作,尋找到愛情,并且學着去欣賞他美好的故鄉。

角色介紹

紐約客@上海

山姆

演員 丹尼爾·海尼

一位英俊的紐約律師Sam,被公司派到上海組建分公司。然而,雖然身為華裔,Sam卻不會說中文,同時中國文化一無所知。

阿曼達

演員 伊麗莎·庫普

一位長期在中國居住的遷居專家Amanda。劇中Amanda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并熟知中國文化和習俗。

唐納德

演員 比爾·帕克斯頓

前身是一位廚師,二十年前來到中國,後來成為一家公司的老闆。而現在更多的人喜歡稱他為“美國城市長”。作為常年在上海旅居的外國人,Donald在外國人圈子裡一直扮演着一個長者,長期給予新來上海的外國人許多中肯建議。

王給力

演員 耿樂

一位新聞記者,并且具有非常令人驚奇的能力,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挖掘出最難挖掘的新聞真相。

芳芳

演員 朱珠

山姆的女助理芳芳,一個從小在弄堂裡長大、小有心計又上進努力的女孩。在電影中,她每天盛裝打扮僞裝自己是有錢人家的女孩,從而在公司裡不被人歧視。

注:角色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專輯資料

Shanghai

Exciting News

Three Months

紐約客@上海

Apartment

Date Line

Just A Coffee Bean

Late

The Plan

Where Did You Get That

Family Style

Second Job

Family Style Alt

Ducks

Coffee Bean

Done With Romance

展開表格

幕後花絮

• 比爾·帕克斯頓為唐納德這個角色做了很多準備,參加了很多真正的商務會議,閱讀了很多新聞報道并騎着哈雷·戴維森在中國旅行。

• 劇中阿曼達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并熟知中國文化和習俗。為此伊麗莎·庫普在拍攝前進行了大量的中文集訓,以讓自己更加貼近劇中阿曼達這個“中國通”的角色。

• 2011年朱珠出演了《我知女人心》、《鐵拳無敵》、《暗洞》等諸多作品。而這次朱珠在《紐約客@上海》中挑重頭戲上演的銀幕處女秀。外形嬌俏迷人的朱珠在片中與丹尼爾既有因誤會産生的幽默橋段,也有陰差陽錯的姻緣“笑”果。

獲獎記錄

時間

名稱

獎項

種類

得獎者

2012

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新人男演員

獲獎

丹尼爾·海尼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

夏偉

2012年

新港灘電影節

最佳男演員

獲獎

丹尼爾·海尼

2012年

洛杉矶亞太電影節

最佳新人導演

獲獎

夏偉

注:隻列出3個電影獎的獲獎情況,影片共獲獎3項,提名1項 

發行信息

影片于2013年2月8日在全美正式開畫,共在4家影院進行放映,放映後的首日獲得2600美元的票房收入,最終累計首周票房為1.04萬美元。

影片評價

電影劇照

《紐約客@上海》全片看下來不難發現一定不是中國本土導 演作品,典型的好萊塢式愛情喜劇,透着模式化的流水線感。影片中的元素無外乎歡喜冤家、皆大歡喜、外加演員養眼、混搭了中國元素美式幽默。那種類似于《當哈利碰上莎莉》、《西雅圖夜未眠》的溫馨浪漫總是能吸引特定的觀衆群體。不妨将《紐約客@上海》看做一封“寫給上海的情書”。導演長期生活在美國,有美式的視角和對中國文化的偏愛,才能制造了符合中國觀衆胃口的幽默。何況他本身的目的大概也想讓美國人了解中國,了解生活在中國的美國人的生活。 (鳳凰網娛樂評)

《紐約客@上海》其實不光寫的是在上海生活的外國人,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市場,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工作、生活。這部電影最突出的就是抓住了這些新出現的問題,把幽默、浪漫、神秘的元素一股腦融進去。文化差異擺在觀衆的面前,會有更深的感觸都可以通過影片去體驗一下。 (時光網評)

“文化沖突和融合”是導演除了愛情之外最想表現的東西。故事的主線就是一個華裔律師山姆從不情願來中國,經曆了系列的“磨難”之後,最終在上海收獲了愛情、紮下了根。但影片不僅僅止步于此,整個視角十分符合故事本身。男主角是華裔美國人,導演也有着同樣的背景,所以電影是一個“外來人”的角度。導演通過山姆的眼睛來看上海,這既是燈紅酒綠魔幻都市,又有擁擠的弄堂(鳳凰網娛樂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