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錢子粉

馬錢子粉

馬錢子的炮制加工品
馬錢子粉,中藥名。為馬錢子的炮制加工品。馬錢生于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深山老林中。長籽馬錢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較炎熱的半山坡凹地、山谷濕處或雜木林、樹叢中。[1]
    藥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藥禁忌: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 别稱:番木鼈、苦實把豆兒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龍膽目 科:馬錢科 屬:馬前子屬 分布區域:印度、越南、緬甸、泰國、斯裡蘭卡等地 采收時間:冬季采收 用量:0.3~0.6g 毒性:有大毒 貯藏:密閉保存,置幹燥處

功能

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的作用。

主治

用于跌打損傷,骨折腫痛,風濕頑痹,麻木癱瘓,癰疽瘡毒,咽喉腫痛。

相關配伍

1、治喉痹作痛:番木鼈,青木香、山豆根等分。為末吹。(《醫方摘要》)

2、治腳氣,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遺:番木鼈(去皮,磨細粉)六分,甘草(細粉)六分。煉蜜為丸40粒,每日三次,每次1-2粒,食後溫水送服,連服七日,停七日再服。(《現代實用中藥》)

3、治骨折:馬錢子、枳殼。每斤生馬錢子加甘草一兩,同置缸内用冷水浸泡,每日換水一次,16天後将馬錢子毛刮淨,切片曬幹,用細砂炒成黃色,再浸在童便中(冬季2-3周,夏季4-5天),然後用流水沖洗一天半,陰幹碾細。枳殼(生熟皆可),用童便浸泡2-3天,取出用水洗淨,陰幹碾細。将馬錢子粉與枳殼粉按1:2混合即可,也可制為蜜丸。成人日服三次,每次2克,極量一日8克。兒童酌減。同時進行斷骨複位,小夾闆固定。孕婦、高血壓、高燒及精神病人慎用。服藥量大時,出現肌肉抽搐,患處跳動感,頭暈,可大量飲水(或甘草水)解之。(《全展選編·外科》)

4、治熱牙痛不可忍:番木鼈半個,井花水磨一小盞,含漱,熱即吐去,水完則疼止(《握靈本草》)。

炮制方法

取制馬錢子,粉碎成細粉,照馬錢子[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士的甯含量後,加适量澱粉,使含量符合規定,混勻,即得。

生理特性

喬木,高10-13米。樹皮灰色,具皮孔,枝光滑。葉對生,葉柄長4-6毫米;葉片草質,廣卵形或近于圓形,長6-15厘米,寬3-8.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凹,基部廣楔形或圓形,全緣,兩面均光滑無毛,有光澤,主脈5條罕3條,在背面凸起,兩側者較短,不達葉端,細脈成不規則的網狀,在葉的兩面均明顯;葉腋有短卷須。

聚傘花序頂生枝端,長3-5厘米,直徑2.5-5厘米,被短柔毛;總苞片及小苞片均小,三角形,先端尖,被短柔毛;花白色,幾無梗,花萼綠色,先端5裂,被短柔毛;花冠筒狀,長10-12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2.5-4毫米,内面密生短毛;雄蕊5,花藥黃色,橢圓形,無花絲;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6-13厘米,幼時綠色,成熟時橙色,表面光滑。種子3-5粒或更多,圓盤形,直徑1.5-2.5厘米,表面灰黃色,密被銀色茸毛,柄生于一面的中央,另一面略凹入,有絲光。

産地

熱帶地區。主産印度、越南、緬甸等地。

禁忌

孕婦禁用;不宜多服久服及生用;運動員慎用;有毒成分能經皮膚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積塗敷。

相關論述

1、《綱目》:“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2、《中藥志》:“散血熱,消腫毒。治癰疽,惡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