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倫

李季倫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季倫(曾用名李貴林),1925年3月15日出生于河北樂亭,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48年李季倫從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生物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50年調入北京農業大學工作,曆任講師、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前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生化系進修;198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89年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92年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季倫主要從事微生物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涉及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學和遺傳學以及與農業生産有關部門的微生物次生代謝産物的研制。
    中文名:李季倫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北省樂亭縣 畢業院校:國立中央大學 學位/學曆: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微生物學》、《微生物生理學》、《生命科學進展》 主要成就: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曾用名:李貴林

人物經曆

早年經曆

1925年3月15日,李季倫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

學習經曆

1943年,李季倫考入了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生物系。

工作經曆

1948年,李季倫從國立中央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1950年,李季倫調入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工作,曆任講師、講師、副教授、教授。

1958年,李季倫在中國國内首次研制成功了植物生長激素——赤黴素。

1973年,李季倫開始了動物增重激素——“玉米赤黴烯酮”的研究。

1980年6月,李季倫前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生化系進修(至1982年6月)。

1985年,李季倫加入中國共産黨。

1989年,李季倫擔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2年,李季倫擔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5年,李季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李季倫在研究固氮酶催化機制過程中,證實HD形成是固氮酶的通性,而且是絕對依賴N2的論證了伴随固氮酶催化還原N2生成NH2的同時,有兩個主要的放H2反應。在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謝産物過程中發現由玉米赤黴菌所産生的玉米赤黴烯酮也是高等植物的一類與發育密切有關的新型激素,由膠孢鐮刀菌所産生的串珠鐮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緻病因子。還在中國成功地開發了赤黴素(GA3和GA4+7)、玉米赤黴醇、馬杜黴素、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等農用發酵産品。

學術論著

截至2013年9月,李季倫編寫、翻譯了300萬字的專著,編著有《微生物學》(與俞大绂教授合編,獲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和《微生物生理學》(主編)等六部設計規範,發表論文130餘篇。

承擔項目

截至2013年9月,李季倫先後主持了項目有“973”、“863”、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十五”攻關等科研項目。

起止日期

項目名稱

主持人

1987-1990

赤黴素高産菌株的選育

李季倫、顔方貴、王益民

1988-1990

固氮酶放氫機制

李季倫、吳柏和、張振水、何路紅、闫大來、劉宏

1987-1990

玉米赤烯酮高産菌種的選育及其發酵工藝的研究

李季倫

1987-1991

飼料添加劑-莫能菌素的研究

鄭應華、李季倫、周前、吳宏宇

1987-1990

農用生理性物質及微生物制劑的開發和工藝改進-阿弗米丁的研制

李季倫、宋淵、李彤、

1988-1990

高效聯合固氮體系遺傳工程

李季倫、吳柏和、張耀平、何路紅、闫大來、劉宏生

1989-1990

玉米聯合固氮能力的開發利用

張耀平、李季倫、何路紅、吳柏和

1993-1995

巴氏梭菌固氮

李季倫、吳柏和、張振水

1990-1993

微生物及其産物在石油工業上的應用

李季倫、田傑生

1991-1995

阿弗米丁的開發

李季倫、宋淵、李彤、唐慧

1993-1994

阿弗米丁的中試

李季倫、宋淵、李彤、唐慧

1991-1995

玉米聯合固氮的研究

何路紅、李季倫、闫大來

1990-1992

串珠鐮刀菌素的快速檢測和解毒方法

章紅、李季倫

1992-1993

蝦青素的研究

李季倫、王秋旗

1991-1995

馬杜黴素的研究

李季倫、鄭應華、文瑩

1991-1995

馬杜黴素的研究

李季倫、鄭應華、文瑩

1993-1995

馬杜黴素的研究

李季倫、鄭應華、文瑩

1996-2000

高效低毒獸用抗生素----生物技術開發微生物農藥

李季倫

2001-2004

伊維菌素(Ivermectin)基因工程菌的構建

文瑩、李季倫

1998-2001

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HA

李季倫、田傑生

2000-2002

巴西固氮螺菌中flbD基因及其相鄰基因的克隆、測序和功能分析

李季倫

2003-2005

固氮酶催化N2和H+還原機制

李季倫

2002-2004

趨磁細菌高密度培養及其固氮酶特性

李季倫

2000-2002

固氮酶活性中心催化N2和H+還原位點的分析

王友紹李季倫

2000-2002

用酵母雙雜合系統克隆固氮螺菌中的固氮負調空基因

趙銀鎖

2002-2004

生物化工原料與新材料(發酵法生産1,3-丙二醇)

李季倫

2002-2007

聯合(内生)固氮基因調控與氮素貢獻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

李季倫

2000-2002

巴西固氮螺菌NifA活性調節機制

李季倫

2003-2008

農業微生物殺蟲防病功能基因的發掘和分子機理研究(子課題名稱重要農用抗生素的基因簇資源發倔及組合生物合成

李季倫

2004-2005

農用抗生素的基因工程菌的構建

李季倫

2004-2005

新型高效固氮菌劑的研究

張耀平李季倫

2001-2005

高産細菌鈉米磁性顆粒基因工程大腸杆菌的構建

李穎、田傑生、李季倫

2006-2008

菌磁小體生物合成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李季倫

2006-2009

工業發酵制備細菌納米磁小體工藝技術特殊設備

偉、李季倫、李穎、王珍芳

2004-2005

磁細菌優化培養及納米磁小體應用基礎研究

李穎,李季倫,姜偉

人才培養

截至2015年10月,李季倫先後培養研究生7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人,帶博士後2人。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5年9月

部屬重點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師(1983—1984年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牧漁業部

1986年5月

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号

北京市總工會

1986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北京市總工會

1989年4月

北京市勞動模範稱号(1988年度)

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共産黨北京市委員會

1990年4月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工作者

國家計委、國家教委、中科院、農業部

1990年5月

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号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人事部

1991年10月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5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3年—1995年

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1985年—1991年

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1985年—1988年

《微生物學報》第四屆編委會副主編

1988年—2006年

《微生物學報》第五、六、七、八屆編委會主編

1991年—1995年

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

1991年—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主編(中、英文版,2002年至今)

1992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1994年—1996年

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

2006年—2021年

《微生物學報》第九、十、十一屆編委會顧問

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人物評價

他的研究很小,小到隻能用顯微鏡去觀察;他的研究又很大,關系着國計民生,祖國榮譽。他是李季倫,一個一心撲在科學研究上,用燃燒生命的奉獻,執着于研究的科學家。(新華網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