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陶瓷博物館

宜興陶瓷博物館

中國4A級景區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位于宜興市丁山北路,該館是國内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已有近五十年的曆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國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陶瓷博物館,并在海内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多年來,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積極發揮了展示、傳播保護、研究的功能,多次承辦了國内外的大型活動,接待了無數的國内外重要來賓。作為宜興重要的文化載體,目前是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丁蜀鎮的四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社會的發展和曆史的進步中必将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 中文名: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 外文名:China yixing ceramics museum
  • 地理位置:宜興
  • 占地面積:
  • 類别: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20.00元

展館介紹

被譽為陶瓷藝術殿堂的宜興陶瓷博物館座落在丁蜀鎮。全館分設了古陶、名人名作、紫砂。精陶、均陶、青瓷工業衛生陶及世界陶瓷等十幾個展廳,系統地反映了宜興紫砂壺的發展軌迹。

陶器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據考證,七年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宜興的先民們就從事農業耕作和制作陶器。宜興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境内山巒起伏、河渠縱橫,富有陶瓷原料資源,具有發展陶瓷生産的良好條件。

至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時已成為江南的制陶中心,燒造釉陶、灰陶和紅陶;兩晉時期(265-420年)青瓷生産頗具規模,成為青瓷主要産地之一,窯址達十六處;宋代(960-1279年)宜興陶瓷的生産區域集中在以丁山、蜀山、湯渡(今丁蜀鎮)為中心的太湖西岸;至明清(1368-1911年)生産規模擴大,“家家捶泥聲、戶戶制陶忙”。數千年的制陶史從未中斷,生産技藝日益精湛,譽享海内外。

宜興素以“陶都”著稱于世,是我國目前主要的陶瓷産區之一。這裡陳列的各個曆史時期的古陶瓷均為境内發現和出土,反映了宜興富有人文特征的陶文化衍生的軌迹,從中我們領略到其卓越的制作意匠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并得到知識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精陶館

宜興精陶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發展的陶瓷新品種,兼有陶和瓷的特點,堪稱陶中精品。精陶制品呈色穩定,和諧悅目,具有較好的耐冷熱激變性能和較高的抗沖擊強度。精陶産品以成套餐具、茶具、咖啡具為主,還有盤、瓶、文具等陳設實用工藝品。其中的精炻器産品更具特色,造型簡練,裝飾明快,材質優異而暢銷國際市場。

精品館

陶瓷的産生和發展是一部燦爛的物質文明史,而宜興陶瓷的發展有着鮮明的文化特征,七千多年的制陶史是輝煌的陶文化發展史,尤其從明清時期開始,紫砂陶器的盛起與均釉陶器的成熟,大批文人的參與和具有文化特征的産品使宜興以獨特風貌蘊育了它陶都的地位。

随着文明的進步,人們在制造生活用品時不僅僅滿足了實用,同時本能地追求起造型的平衡、色彩和裝飾的美觀,追求悅目的并具文化氣息的感官效果,開始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陶器的特征令人感到質樸和溫馨,更符合心理的接受。紫砂器古樸端莊的造型,書法、繪畫、金石的揉合,以及均釉陶器的深沉大度和雍容高雅的造型和堆花裝飾,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他宜興陶瓷品種,是這種形式的延續和升華。

陳列在這裡的不同門類、不同品種的珍品,是宜興陶瓷文化的縮影和見證,曆史的沉澱和當代的名匠名師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絢麗的畫卷,讓我們來領略先人的智慧、大師的風采、名人的佳作和瞻望宜興陶瓷的未來。

均陶館

宜興均陶,即均釉陶器,又稱“宜均”。宋代就以獨特的制作工藝、端莊的造型和富有特色釉色著稱于世。史上記載的名窯有明嘉靖、萬年間歐子明的“歐窯”和清乾隆、嘉慶年間葛明祥、葛源祥的“葛窯”。均陶之美,首在釉色,有藍均、紅均、銅均、白均數十種,以藍均最為珍貴。

堆花工藝西晉時(265—316年)已有出現,唐宋時期(618—1279年)極盛,明清時期(1368—1911年)融入均秈陶器,相得益彰,創造了宜興特有的陶瓷工藝品。均釉堆花陶器主要以園林庭院實用陶器為主,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民間工藝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