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

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

計算機專業教科書
《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第3版)》是由李繼燦教授策劃并任主編,負責全書的大綱拟定、編著與統稿。郭麥成教授、沈疆海副教授參與了該教材部分章節文字修訂。李愛珺為該教材編寫了有關計算機新技術的内容。在編寫修訂該教材的過程中還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李曉明教授和王克義教授、大連海事大學朱紹廬教授和傅光永教授,以及長江大學李華貴教授和杜友福教授等的支持。
  • 書名: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第3版)
  • 别名:
  • 作者:李繼燦
  • 類别:“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原作品:
  • 譯者: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4
  • 定價:36.00 元
  • 開本:16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5-26282-0
  • 語種:簡體中文
  • 字數:537千字

内容提要

本書以當前國内外廣泛使用的16/32/64位微處理器為背景,追蹤主流系列高性能微型計算機的技術發展方向,抓住關鍵技術發展的主線,全面、系統、深入地讨論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微處理器系統結構與技術、指令系統與彙編語言程序設計、存儲器系統、浮點部件、輸入輸出與中斷技術、可編程接口芯片、微機硬件新技術、多媒體外部設備及接口卡,最後讨論了正在快速發展和廣泛使用的多核計算機。

書中還介紹了廣為關注的x86與ARM兩大微處理器架構在個人計算機與移動計算技術中的市場新格局,以及嵌入式計算機系統基礎知識與多媒體技術基礎等内容。n

詳情

第1章為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介紹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其中對Intel公司的TickTock模式、晶體管數目按“摩爾定律”增長的規律以及影響計算機性能設計的因素等技術發展趨勢,都做了圖文并茂的描述。本章詳細介紹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與工作原理以及計算機的運算基礎。

第2章為微處理器系統結構與技術,介紹CISC與RISC的技術發展,解析8086/8088微處理器編程結構、引腳信号與功能以及系統工作模式;在介紹8086/8088的存儲器與I/O組織的基礎上,采取“化繁為簡”、“漸進細化”的模式和方法,深入剖析Intel 80x86及Pentium系列微處理器的體系結構與關鍵技術。本章還簡要介紹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應用與發展。

第3章與第4章分别介紹Intel系列微處理器的指令系統以及彙編語言程序設計基礎。

第5章詳細介紹存儲器系統,包括32位和64位接口以及内存的技術發展。

第6章為浮點部件,簡要介紹80x86與Pentium系列微處理器的浮點部件。

第7章為輸入輸出與中斷技術,對中斷響應過程進行解析。

第8章為可編程接口芯片,對82535、8255A、8250、0832與0809等常規芯片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其編程應用,都給予詳盡的分析。

第9章為微機硬件新技術,介紹超線程技術、多核技術、主闆芯片組及總線的技術發展等。

第10章為多媒體外部設備及接口卡。

第11章為新編的最新技術——多核計算機,詳細地介紹發展多核的途徑和主要考慮因素、多核處理器的體系結構與組織結構,以及多核在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