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鋼筆

英雄鋼筆

中國老字号鋼筆品牌
英雄鋼筆是中國知名的老字号鋼筆品牌,創始于1931年,前身為華孚金筆廠。[1]“英雄”曾獲得“中國馳名商标”稱号,成為中國自來水筆的形象代表之一,被譽“國民鋼筆”。但随着電子産品和中性筆的普及,鋼筆的市場需求在越來越少,英雄鋼筆的主業也由此不斷萎縮,經營狀況極為不利。英雄鋼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幾起幾落,曆經磨難,艱辛地為中國自來水筆的制造業開辟了道路。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公私合營,企業在生産、技術和企業規模上有了很大的發展。
  • 中文名:英雄鋼筆
  • 外文名:
  • 用途:
  • 品牌誕生:1931年
  • 創始人:周荊庭
  • 簡稱:英雄
  • 榮 譽:中國馳名商标

曆史發展

英雄鋼筆的創始人為周荊庭,他于1931年在上海創辦了華孚金筆廠。到1940年代,該廠已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制筆大廠,華孚金筆也與金星、博士、關勒銘并稱上海四大名筆。

1958年,華孚金筆廠提出了“‘英雄’趕‘派克’、為國争光”的口号,聲稱要在短時間内趕聞名世界的美國派克鋼筆。為此,華孚金筆廠仿制派克于1941年推出的名筆“派克51”,在不到一年時間内研制成了“100英雄”金筆。據稱,“100英雄”在12項技術指标中有11項超過了派克。當時,上海電影制片廠還曾拍攝了一部由桑弧執導、馮喆主演的電影《英雄趕派克》。

1966年,華孚金筆廠更名為英雄金筆廠。

1980年代,英雄又提出了“二趕派克”的口号,後推出了新的“英雄200”金筆。

1980年代末,英雄占據了中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穩坐業界頭把交椅。

1992年10月,經當時上海市證管辦的批準,上海英雄股份有限公司被同意發行A股股票1680萬股。

1993年8月24日,英雄的B股股票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1996年的半年财報,英雄當時的總資産7.03億元,淨資産高達3.72億元。

1999年開始,英雄的主營業務便開始出現虧損,到2000年英雄公司靠年底突擊變賣資産,才得以扭虧為盈。

2003年,英雄金筆廠被上海海文(集團)有限公司接手,改制為上海英雄金筆廠有限公司。

2006年,海文集團改名為上海英雄(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英雄營業收入約合3779萬元,同比下降13.09%,淨利潤虧損472萬元。

截止到2012年7月31日資産評估價值,英雄的總資産約為2498萬元,淨資産為208萬元。

2012年11月,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挂牌,以250萬元的價格轉讓上海英雄金筆廠有限公司(簡稱“英雄”)49%股權。

名人使用

1984年4月13日,在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等領導人的注視下“英雄”筆簽署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87年12月19日,又是“英雄”筆簽署了中葡兩國關于澳門問題的的聯合聲明;

1993年在上海,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愉快地接受了東道主向他贈送的東亞運動會“英雄”紀念筆;

1996年6月26日中、俄等五國首腦會議聲明及2001年6月15日的上海合作組織六國首腦會議聲明,各國領導人都用“英雄”筆簽署;

1997年7月1日,“英雄”推出了絕版發行1997套香港回歸紀念筆,在香港各界慶祝回歸的酒會上,公司向香港特首董建華贈送了編号為“1997”的香港回歸紀念筆;

2001年10月,在上海召開的APEC會議期間,美國總統布什、俄羅斯總統普金等國家首腦輕松地用“英雄”筆簽下自己的大名;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喜來登飯店的馬佳利斯大廳,中國外經貿部石廣生部長用英雄鋼筆莊重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文本最後一頁上簽上名。

英雄榮譽

英雄鋼筆獲得過多次國家銀質獎、部優、市優産品稱号及連續多屆“金橋獎”“最滿意産品”等稱号,獲得“中國馳名商标”稱号。

英雄金筆廠同樣享譽海内外,率先成為輕工行業首批國家一級企業、多次榮獲上海市、輕工業部質量管理優秀企業,先後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十連冠”,上海時和國家輕工業局“十佳工業企業形象”單位、上海市“重合同、守信川”單位稱号等,受到國家和上海市委、市府領導的重視和關懷。已故國家主席李先念為企業題詞;“保護民族工業,開拓國際市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前上海市市長汪道涵、前上海市委書記,前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上海市委書記黃菊及其他市、部領導先後視察企業,對“英雄”寄予希望。

品牌精神

1931年,英雄金筆廠的前身華孚金筆廠誕生了,形成了上海自來水筆制造業的雛形。它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幾起幾落,曆經磨難,艱辛地為中國自來水筆的制造業開辟了道路。

1958年,英雄人以其當時名聞遐迩的“實幹創新”的精神掀起了“英雄”趕“派克”的熱潮,通過全廠職工的技術攻關,最終實現了趕超“派克”的目标,并誕生了“英雄100型”這支拳頭産品,暢銷幾十年,經久不衰;也正是在這一趕超世界先進的過程中,激發了職工的榮譽感,形成了“虛心好學、實幹創新、不斷趕超、為國争光的“英雄”精神。

“英雄”筆自誕生之日起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書寫着人生,不斷留下生活中不可磨滅的印記,在鑄造“英雄”品牌過程中形成的“英雄精神”激勵着幾代人的成長。

英雄人始終用這種精神鑄造着這個民族品牌,在産品開發、技術革新、生産管理等各個領域走在行業的前端,英雄筆被一代又一代的消費者認同。

英雄如今

作為上海最早一批的上市企業,英雄鋼筆曾經風光無限、身價億萬,在鼎盛時期占據國内鋼筆市場50%的份額,産品更是遠銷歐洲、北美、東南亞等60個國家和地區。然而時光鬥轉,曾經的鋼筆大佬日前已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挂牌,以250萬元的價格轉讓上海英雄金筆廠有限公司(簡稱“英雄”)49%股權。

随着電子産品和中性筆的普及,鋼筆的市場需求在越來越少,英雄鋼筆的主業也由此不斷萎縮。英雄也曾嘗試過自救轉型,然而由于體制和經營管理的原因,最終都無一成功。

英雄如今的經營狀況極不樂觀。2004年之前每個月的産量還能有200萬支,而現每個月不到14萬;現集團成員也不斷流失,從當時的1200人,到現的不足150人。根據在上海聯交所的挂牌信息,2011年,英雄營業收入約合3779萬元,同比下降13.09%,淨利潤虧損472萬元,同比下降近200%。截止到2012年7月31日最新的資産評估價值,英雄的總資産約為2498萬元,淨資産為208萬元。

看其1996年的半年财報,發現英雄當時的總資産7.03億元,淨資産高達3.72億元,16年過後,其資産總價和淨資産分别萎縮了竟有30倍和150倍之多。

原因分析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派克鋼筆在中國市場大熱,銷量不斷增長,而每支鋼筆零售價在200元以上,更貴的在4500元以上;而德國的萬寶龍鋼筆零售價更是在6000元以上。英雄鋼筆也嘗試過走高端路線,但是顯然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撐,本身沒有派克那樣的曆史血統,但是沒有充分的廣告投入,沒有提升品牌;另一方面是技術方面的不足,美國派克鋼筆的質量在二戰中大放異彩,表明其過硬的技術含量;再者,經營管理不當也是一個原因。

英雄氣短

上海英雄(集團)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公開進行招标,底價250萬元轉讓生産英雄金筆的上海英雄金筆廠有限公司49%股權。創業近80年的老品牌,終以“賤賣”收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