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

何祚庥

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祚庥(xiū),1927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安徽望江,祖籍江蘇省揚州市,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馬列理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何祚庥于1951年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之後在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理論教育處擔任幹事;1956年進入中國核工業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蘇聯莫斯科核子研究所進行學習和研究;1960年回國并參與氫彈的輕核理論組,擔任共産黨總支部委員,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機部九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等職務;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何祚庥早期從事粒子理論、原子彈和氫彈理論的研究,也是中國誇克模型課題組的主要研究人員。
    中文名:何祚庥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學位/學曆: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量子複合場論的哲學思考》、《從元氣說到粒子物理》 主要成就:1980年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人物經曆

1927年8月24日,何祚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蘇揚州,原籍安徽望江。中學時就讀于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

1945年,考入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後來轉入清華大學。

1947年,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産黨。

1951年,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之後在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理論教育處擔任幹事,負責了解科學家們的思想政治動态。

1956年,進入中國核工業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58年,前往蘇聯莫斯科核子研究所進行學習和研究。

1960年,從前蘇聯回國,并參與氫彈的輕核理論組,擔任共産黨總支部委員。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機部九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等職務。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3月,訪問美國。

198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第一批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生導師。

198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何祚庥為第五批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984年,擔任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并在北京大學招收自然辯證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4年,在北京大學招收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9年,在《青少年科技博覽》第4期上發表文章《我不贊成青少年練氣功》。

2001年2月,做客《午間一小時》《名人相約星期五》。

2007年2月6日,出席《科學成就健康》一書首發式。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何祚庥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及各種應用性問題研究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對弱相互作用特别是搗(c)獲問題作了深入研究,發現了一系列新的選擇法則首次提出Chew—Mandelstam推導的方程有嚴重錯誤對層子模型進行了合作研究,并建立了一個複合粒子量子場論的新體系。

何祚庥在科學史、自然辯證法、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着重探讨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關馬列主義哲學問題。之後轉向宇宙論、暗物質問題的研究,探讨了中微子質量問題、粒子的可分性、場的可分性、真空的物質性、宇宙有無開端、宇宙大爆炸從何而來、量子力學的測量過程是否必須有主觀介入等問題,澄清了對這些問題認識上的一些模糊觀念。

人才培養

2005年5月13日,何祚庥在中南大學做了專題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講座

榮譽表彰

1980年,何祚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

中國無神論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戰略研讨會顧問委員會成員

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人物評價

何祚庥對僞科學、邪教的口誅筆伐以及對經濟、社會問題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得出的結論使之成為“曝光率”頗高的新聞人物。由于他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的傑出成就,被稱為“兩栖院士”。(《赤子》雜志評

何祚庥對僞氣功、僞科學、怒江大壩、轉基因、中醫等等都大放其炮,四面出擊。以緻樹敵無數,有人把他列為“四大惡人”之首,說他是“萬能院士”,“什麼都懂,就是不懂物理”;也有支持者認為他思想先鋒、自由解放,是敢說真話、不庸俗、不世故的老天真。(《中國科學報》評

何祚庥是氫彈理論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參與者之一,為中國國防建設做出過重要貢獻。(搜狐網評

人物影響

2007年10月20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舉辦了何祚庥院士從事物理工作五十周年學術思想研讨會。此次會議是在何祚庥院士八十華誕之際召開。

2017年7月12日,何祚庥從事物理學研究七十周年學術思想研讨會在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成功舉辦,楊振甯先生緻辭。

2012年,何祚庥與中國科普所原所長郭正誼、民間打假人士司馬南、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助理袁鐘(後退出)成立科技打假基金籌備組,律師彭劍是該組織的事務秘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