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一中

武陟一中

河南省示範性全日制普通高中
武陟一中是一所河南省示範性全日制普通高中。老校址位于木栾店東南門,始建于1836年11月1日,次年5月竣工,占地面積55.315畝,當時共建房屋140間,花費白銀24720兩,由河北道道台劉體重會同三府25縣即各縣紳士籌資興建。其前身為清代道光年間創建的河朔書院,是中原黃河北岸彰德、衛輝、懷慶三府的最高學府。1902年更名河朔學堂,1908年更名河朔中學堂,1912年停辦,170多年來,曆經滄桑,數易其名,1956年正式定名為河南省武陟縣第一中學。[1]
    中文名:武陟縣第一中學 外文名:Wuzhi No.1 Middle School 簡稱:武陟一中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志向立高遠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類别:全日制普通高中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地理位置:河南省武陟縣 前身:河朔書院 占地面積:3055334平方米 建築面積:162900平方米 榮譽稱号: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學校簡介

武陟縣第一中學是一所河南省示範性全日制普通高中。始建于1837年,其前身為清代道光年間創建的河朔書院。170多年來,曆經滄桑,數易其名,1956年正式定名為河南省武陟縣第一中學。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教職工517人,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7人,河南省特級教師11人,省級骨幹教師32人,研究生以上學曆89人。

武陟一中新校區占地500畝(33360平方米),建築面積162900多平方米,建有集教科研、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微機室和行政辦公于一體的科技大廈;有一大、四中能容納3000多人的學術交流中心;有120個現代化标準教室的6棟教學樓、16個與教室一體化标準教師辦公室;有6棟全部裝有衛生間的學生公寓、一棟單身教師公寓、一個有6棟高17層的教師安居小區;有标準的田徑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場、羽毛球場和室内體育館。校園奇石有緻,水域漣漪,綠樹成蔭,百花競豔,水果飄香,風清氣爽,鵝浮綠波,魚翔淺底。

​辦學理念

“中原崛起”離不開教育。武陟一中作為省級示範性高中和省級文明單位,矢志不渝,追求卓越,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動力,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手段,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曆史沿革

武陟一中的前身河朔書院創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曾“集三郡秀士于一堂”,是封建科舉制度下的著名學堂。該校在抗日戰争時期被日本侵略者夷為平地,解放後得以重建。百年老校,曆經滄桑,數易其名。1956年,政府正式為其定名武陟縣第一中學。

1978年,剛從噩夢中醒來的武陟一中,滿目瘡痍。教室、寝室、夥房、學校大門、行政辦公小院,一切都顯得陳舊與破爛,師生在破舊的教室上課,在“火車皮”式的大寝室就寝。當時學校教職工隻有90餘人,18個教學班,學生不足1000名。然而,在這所古老的校園裡,師生的精神面貌正悄然發生變化。廣大教職工以忘我的精神投身教育事業,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迎接祖國教育春天的到來。

1986年,學校蓋起了第一座教學樓,容納24個教學班,學生發展到1600名。

1981~1984年,學校高考成績連年居原新鄉地區各縣一中之首,連年受到省、地、縣表彰。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武陟一中邁開了堅實的步伐。

20世紀90年代,是武陟一中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張學甫,是武陟一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人物。1990年5月,他從原武陟縣教委教育科科長崗位上調到武陟一中主持工作。他站在學校發展的高度,認識到落後的校舍、陳舊的設施是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他以一個改革家的膽識和氣魄,堅持“争創一流,敢為人先”的辦學思想,緊緊抓住依托社會力量集資辦學的大好時機,從改變學校面貌、優化辦學環境入手,全面推進學校的發展。他大刀闊斧,打破了學校多年不變的建築格局,重新繪制學校發展藍圖,加快了學校向現代化、園林化發展的進程。

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家屬區布局合理,辦公樓、科技樓、4棟學生宿舍樓、6棟家屬樓、臨街樓、可供3000餘名學生同時就餐的餐廳禮堂等一座座高大建築拔地而起。

學生服務區,衛生室、洗衣房、理發室、洗浴房一應俱全。

1998年,武陟一中建成擁有全省中小學第一個塑膠跑道的标準田徑運動場,承辦河南省第十六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向全省打開了一個開放的窗口。

假山、雕塑、碑亭、壁畫、路牌、标志牌,各種人文景觀相映生輝;紅花、碧草、蒼松、翠竹、綠柳、黃楊,多種自然景色宜人,園林化校園初顯規模。

武陟一中在改革的大潮中,經曆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實現了一次大的跨越。

上世紀90年代末,學校已發展到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達2000人,有教職工180餘人。

整個校園舊貌變新顔,隻有那棵飽經滄桑的百年古槐,依然鐵幹虬枝,綠葉扶疏,在見證着曆史的進步!

新的世紀,是武陟一中實現崛起和跨越的世紀。

上任校長李維樂,更是一個勇立教育改革潮頭的弄潮兒。他1999年7月被調入武陟一中,就給武陟一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學校的發展日新月異。他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堅持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目光前瞻,思維深邃。“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使他對素質教育理解深刻,他的目标是率先在武陟一中實現教育現代化,帶領全校教職工走實現更大跨越的發展之路。

2001年,該校新建2座多媒體教學樓,建立校園網,裝備4個微機室和14個多媒體教室,建立電子備課室,為每個教師配備電腦,為每個教室配備電視、空調、錄音機及多媒體設備,實現了信息教育和遠程教育。

2003年8月,着手扶持薄弱學校原武陟大封高中。2004年8月,武陟一中建立了分校,辦學規模急劇擴大,設施建設逐步達标。到2005年10月,學校理化生實驗室達到國家一類标準,圖書館藏書近10萬冊、各種報刊300多種,教職工人數達280人,有54個教學班,在校生不含分校生已達4300人。

從2002年到2005年,學校新建綜合教學樓,改造辦公樓和臨街樓,建起4棟家屬樓、1棟教職工宿舍樓、1棟學生服務樓、1個文體中心。文體中心集室内籃球場、乒乓球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房于一體,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大大提高了學校的檔次和水平。

2005年年底,學校通過河南省專家評審團的審核驗收,被定為河南省省級示範性高中,在武陟教育發展史上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樂章。

成績面前不停步,困難面前不退縮。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卓越是永恒的追求。任何困難和險阻都擋不住武陟一中人前進的步伐。一個醞釀已久、令人振奮的宏偉藍圖----《2005~2010年學校總體發展規劃》在2004年年底問世,籌建一個新校區的發展規劃提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議事日程上。讓全縣更多的初中畢業生分享一中的優質資源,已不是天方夜譚。

當武陟一中喬遷新校區的慶典禮炮和全國人民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的動地鑼鼓還在我們耳邊回蕩之時,偉大的2009年已闊步向我們走來!

2010年,馬東升上任後,學校整改計劃開始。到2011.5,學校擁有了自己的校徽,校服,學生證等。馬校長等人去河北衡水一中二中考察一周,回來後開展學習衡水的計劃,學習衡水同學們的課間操精神。嚴懲談戀愛,拿手機,踐踏草坪等現象。2010屆的兩個理科特班一個文科特班成績日益突出。馬校長上任後讓學生們和家長們一起聽感恩講座,09屆三月末開了一次家長會,10屆五月初開了一次家長會。細微見着,馬校長着力改變校園環境,加大綠化力度,增添校園美麗的景色。馬校長已經在所有的教室裡按上投影儀,且承諾,五月底之前在班裡給同學們安上空調。目前,正在着力于安裝攝像頭。在寝室樓之間的空地,我們美麗的人工湖即将竣工。而新校區建校至今尚未完全竣工的科技樓也要完成了。

武陟一中,作為擁有171年曆史的傳統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教風學風。近年來,學校發展日新月異,教學成績穩步提高。2008年高考,上本科線總人數1359人,再創曆史新高。武陟一中是河南省示範性高中,是濟南軍區國防生生源基地,也是中科大、浙大、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的生源基地。

新時期新跨越,新校區新起點。随着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随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武陟一中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肩負着時代賦予的更加重大的使命,肩負着全縣人民更大的期望,将繼續發揚百年老校“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努力探索高素質、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努力把學校辦成讓所有學生都能放飛理想和希望、都能體驗人生幸福和快樂的名牌優質學校,為武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科學管理

大改革促進了大發展,大發展呼喚着新改革。

随着辦學規模日益擴大、辦學條件日漸優化,陳舊的管理模式和用人機制已不适應學校發展的要求,武陟一中的管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步步走上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數字化的軌道。

1994年,武陟一中率先在全校教職工中實行一年一度的雙向選聘制,無論年級、處室,全部實行崗位競聘、雙向選擇。能者上、庸者下,像一塊巨石投進了武陟教育這潭沉寂的水中,它所激起的沖擊波足以震撼武陟教育界,學校的用人機制一下子被激活。

在教師管理和使用上,武陟一中積極實施“名師名校”戰略,鼓勵教師走“教學、科研、深造”的名師之路,給進修高學曆的教師提供更多的優惠措施。聘請全國知名教師、專家前來介紹經驗,作專題報告,拓寬教師視野。

學校建立了“四評一聘”激勵機制,即一年一度評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師德标兵;評文明教職工、文明家庭;評教----每學期由學生對教師的師德師風、課堂教學、自習輔導、作業批改情況進行等級評定;評質----由教務處檢查、統計、反饋任課教師每學期所擔任班級的教學效果和質量;聘----全員聘任制,建立了教師個人業績檔案,作為評聘依據。

開展了“一拜(拜師活動)、二研(教研、科研)、三訓(新課程方案培訓、暑期培訓、信息技術培訓)、四課(觀摩課、優質課、彙報課、說課)”活動,提高了教師隊伍素質。

強化了教務處的檢查、督導管理職能,細化了常規教學管理辦法,使教學管理走上新台階。

在學生的管理上,學校成立德育處,開展“紅旗班集體”競賽,并從學校管理實際出發,出台從早操、課堂、課間、午休、就寝到衛生保潔等的綜合管理辦法,對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時段進行量化管理,實現了學生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數字化、标準化,把學校的管理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階。

學生食堂引進專門從事學校餐飲服務的大公司經營,實行微機管理、磁卡售飯;各項管理和服務逐步規範化、精細化。

與此同時,财務管理、财産管理、安全管理等都達到新的水平。十幾年中,學校修訂、新建各種管理制度100餘項,做到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管理有規範、落實有标準、考評有根據,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素質教育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育人質量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标準。

武陟一中領導牢固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把德育貫穿于各項活動之中。以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主要内容,以“紅旗班組”競賽為主線,實行量化考核,周小結、月初評、期總評,對學生品德培養和良好習慣養成起到了促進作用。德育處、團委、學生會和各個社團,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舉行18歲成人儀式,開展學習時代英模活動,多次開展以“講公德”、“講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辯論大賽等,培養學生講正氣、樹新風的良好風尚。文藝晚會、朗誦會、書法繪畫比賽、體育比賽等都由學生自己組織,生動活潑,興趣盎然。學生自發組織的海天文學社、世紀風文學社、小記者團空前活躍。截止到2014年,該校已出版校報96期、文學期刊55期。2003年,《海天》被評為全國優秀校園文學期刊。《焦作日報》、《21世紀教育論壇》等報刊曾以《放飛理想》為題,對武陟一中校園文學發展的狀況進行報道。

高度重視法制教育,該校每學期都要開展法紀教育周活動,讓師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請司法幹部上法制課,觀看典型案例圖片展,與省、市少管所結合,舉辦“告别昨天,走向新生”演講會,讓那些勞教人員現身說法,對學生進行法紀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學校連續被評為“二五”、“三五”、“四五”普法先進單位。

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文地理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建立起四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是毛澤東生前視察過的人民勝利渠渠首;二是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視察過的國家級文化遺産保護單位嘉應觀;三是日寇制造慘案的發生地付村;四是縣烈士陵園。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動,潛移默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操,堅定了他們自立自強的信念。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學校連續8年保持“河南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稱号。每天“兩操一活動”常抓不懈,一年兩次運動會和冬季長跑比賽,從未間斷。學生人人會打太極拳,人人會做廣播操。1997年,武陟一中田徑運動隊作為河南省的代表隊參加全國第八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有13項獲獎,為河南争了光。1998年,省第十六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在武陟一中成功舉辦。學校多次被評為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标準先進單位,被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體育已經成為武陟一中的辦學特色之一。

為了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配備了專職教師。通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心理咨詢活動,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效地張揚了學生個性,發揮了學生特長。胡勝強同學出版了個人詩集《生存空間》;殷雅潔同學在全國腦白金杯模特大賽中獲第三名;石含玉同學代表焦作市參加全國青少年英語技能大賽,獲三等獎;王玉棟、王宏傑同學獲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電腦制作大賽河南賽區一等獎;宋鵬鵬同學制作的純淨水桶提夾獲國家銀獎,另有三項發明分别獲省一、二、三等獎。學校籃球隊、田徑隊、美術隊、合唱隊、音樂班多次榮獲縣級以上大獎。

精心培育的素質教育之花,必然結出豐碩的素質教育之果。在全國實施素質教育的熱潮中,武陟一中已經探索出一條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所獲榮譽

在市、縣黨委政府的正确領導下,在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學校以“領導服務教師,教師服務學生,全校服務教學”為宗旨,以“教師潛心教學,學生用心讀書,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标,一線教師“用愛心實幹”,後勤人員“憑良心幹事”,領導班子“靠忠心落實”,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注重教育教學管理,創新教學教法,認真開展教科研活動,教學質量逐年提高。2010年高考一本上線266人,二本線以上1096人,4人名列焦作市前10名,其中陳岩同學榮獲焦作市理科第一名。2011年高考,一本線以上338人,二本線以上1361人,有5人位居焦作市前10名,一本、二本增長率均居全市之首。2012年高考一本上線271人,二本線以上1448人,有3人位居焦作市前10名。上線總人數、上線率居焦作市之首。2012年10月,學校與全國名校鄲城一高結成了教育教學幫扶合作學校,跨入新的曆史發展時期。2013年高考一本上線493人,二本上線1569人,兩個“985”班104人有101人考入一本院校;理科600分以上17人,遙居焦作市之首,郭文慧同學以662分的高考成績居全省第49名,被清華大學錄取。2014年高考,武陟一中一本上線516人(含6名飛行員),中考統招生和分配生一本上線率居焦作市第一!理科600分以上112人,李棟棟(672分)居焦作市第二名,韓奔(667分)、劉平凡(667分)、賀琦翔(666分)、鄭鵬飛(663分)、李凡(662分)居焦作市前十名;文科580分以上21人,浮文婷(615分)居焦作市第二名、王秋秋(611分)、苗兆慧(605分)居焦作市前十名。

學校于1998年、2010年兩次承辦了河南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先後被評為全國“校園文化建設百佳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省“文明單位”、省“園林化學校”、省“教學工作先進集體”、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先進衛生單位”,省“師德師風先進學校”,省“中小學校一級食堂”,連年被評為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三十年改革開放,三十年風雨兼程,三十年跨越發展,三十年鑄就輝煌。伴着共和國改革開放的雄渾步伐,武陟一中經曆了一次次改革的陣痛,也實現了一次次曆史的跨越,無論是辦學規模、管理水平,還是教育理念、教學質量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高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