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嵬軍

背嵬軍

南宋中興四将
南宋中興四将,嶽飛的嶽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毫不誇張的講,這支部隊代表了“嶽家軍”的精華所在。“背嵬軍”名稱的理解頗多:一說嵬本指酒瓶,将帥的酒瓶必親信拿,故喻為親信。一說是皮牌。還有一說是大将帳前的骁勇人。又說這是番語,嶽飛隻是借用了這個詞。
    中文名:背嵬軍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 主要成就: 将領:嶽飛 範疇:騎兵部隊 隸屬:嶽家軍

基本簡介

背嵬軍是南宋嶽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南宋時嶽飛的嶽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這支部隊代表了“嶽家軍”的精華所在。

嶽家軍

嶽珂《鄂國金佗編》卷二十二《淮西辨》雲:“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又說“颍昌、朱仙,皆以是軍取勝”。

嶽飛的嶽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可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等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8000,步兵亦有數萬。在紹十年與金軍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戰,嶽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沖敵陣,終于大敗兀術的精騎一萬五千及步軍十萬,兀術歎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嶽飛的奏折稱:“殺死賊兵滿野”。

兀術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以及十萬步兵再攻颍昌,嶽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兀術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随後跟進,“殺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術遁去”。

在朱仙鎮,500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餘萬金軍。

難怪金人發出“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慨。

當時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并不吃虧,而嶽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先例。

辮子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被背嵬軍不隻一次的打破,或許應該把這句話換換主語:“背嵬軍不滿萬,不滿萬亦不敵”!

嶽飛背嵬軍作為嶽飛的親兵衛隊,步兵由嶽雲統制,騎兵由王剛統制。兩支部隊由嶽雲統一節制。騎兵背嵬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

背嵬軍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長刀對劈,迅速沖鋒,集結,再沖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

憑借着這支強悍的部隊,嶽飛百戰百勝。在紹興十一年(1141)荊湖宣撫司罷,改任傅選為鄂州禦前背嵬軍同統制。可見,背嵬軍已被朝廷納為己有,有了正式的番号,成為“禦前”的軍隊

後人評價

袁甫的《蒙齋集》贊背嵬軍道:背嵬軍馬戰無俦,壓盡當年幾列候,先輩有聞多散佚,後生誰識發潛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