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

白光

中國早期電影演員、歌星
白光,原名史永芬,河北涿縣人,1921年6月27日生于北平,歌星、影星。中學時曾參加北平沙龍劇團。後就讀于日本東京女子大學藝術系,從聲樂家三浦環學習聲樂。1942年在上海為女中音歌手,是上海歌壇七大歌手,與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李香蘭、吳莺音齊名。1943年始從影,參加拍攝“華聯”影片公司攝制的《桃李争春》等。抗戰後在上海拍攝《大地回春》、《十三号兇宅》、《柳浪聞莺》、《人盡可夫》等片。1949年去香港,主演影片《蕩婦心》、《一代妖姬》等。1953年在日本東京經營夜總會,并在日拍片。1955年返港,自編、自導、自演影片《鮮牡丹》、《接财神》。1959年息影。後定居馬來西亞吉隆坡。1999年8月17日去世。
    中文名:白光 外文名: 别名:史永芬 民族: 出生地:北平 身高: 體重: 畢業院校: 職業:女演員、歌星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桃李争春,日出,如果沒有你 主要成就:

人物經曆

白光(1921.6.27-1999.8.27),原名史永芬,孤島時期的著名影星、歌星。1921年6月27日生于北平,父親為商震部隊的軍需處長。學生時代她曾參加北平沙龍劇團,演出過曹禺的名劇《日出》。和她同台演出的有張瑞芳(飾陳白露),石揮(飾潘經理)等,她在劇中扮演小東西。1937年白光到日本東京女子大學攻讀藝術系。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争并占領北平之後,為利用文化滲透,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宣揚所謂的“中日親善”。于1938年由日本“東和商事映畫部”來拍攝一部叫《東亞和平之路》的宣傳電影,要全用中國演員。遂在北平公開招募。最後選中六人,三女三男,女演員分别叫李明、史永芬還有仲秋芳。後來,史永芬取藝名為“白光”。對于這個名字,白光自己是這樣解釋的:“因為我演過話劇之後要拍電影。電影是什麼?不就是一道白光射在銀幕上嘛。好吧,我就叫白光吧!”她就連取名都透着股子直接和幹練。

《東亞和平之路》拍出來後并沒有什麼影響,“東和商事”其後也沒拍出什麼好片子,但是白光卻因此認識了負責這個項目的日本人山家亨,山家亨曾經是大名鼎鼎的女間諜川島芳子的初戀情人,他與“滿映”理事長甘粕正彥的關系非同尋常,而甘粕正是“滿州國”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山家亨這次拍片又産生了新戀情,他和與白光一起被選上的一名女演員發展成情人關系,這名叫李明的女演員因此在工作上處處受到照顧。不過不久之後,山家亨就結束了與李明的關系,李明另嫁他人,而白光與山家亨公然生活了到一起。

這樣一直到1943年,山家亨被召回日本,白光随他前往。在日本,白光拜在著名聲樂家“蝴蝶夫人”三浦環女士門下悉心研習聲樂,與李香蘭是同門師姐妹。山家亨回國後就被捕,以“叛國、洩漏機密、違犯軍紀、吸毒”等十多條罪名受審。這個時候的白光公然發表文章,題目是《我懷念我丈夫》,她說:“他有‘斯巴達’武士的勇敢,但他又像小貓般地馴熟------”還為山家亨四處奔走。但白光在日本隻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女人、山家亨無名無分的情婦,所以根本沒人理睬她。不久,山家亨被定罪,白光悄然回國,到了上海。白光這次歸來,成了她生命的轉折點。

白光回國不久,接拍了影片《桃李争春》,她在片中與當時有着“孤島影後”之稱的陳雲裳演對手戲。白光演反派,老練而成熟,并在片中唱主題曲《桃李争春》,一鳴驚人。這部片子令她一炮走紅,當時有評論寫道:“白光把劇中的反派女角演得叫人又愛又恨,那顧盼神飛的修眉俊眼撩人心動,勾魂攝魄的低吟淺唱醉人心田,一句話,夠味兒。”白光的形象,一掃當時銀幕上那種娴靜清純女星、千人一面的枯燥,征服了整個上海灘與電影圈。

此時電影公司高層,見到了白光不容忽視的獨特個人魅力及巨大的商業價值,以至當時的影片中一旦有類似“壞女人”的角色,總是不假思索地想到白光。她的銀幕之路落入了一個既定模式:一部電影、一個“壞女人”,一首好歌。白光自己比較滿意的影片是《十三号兇宅》。這部影片由中電三廠在北平拍攝,男主角是謝添。白光在片中兼飾四角,過足了戲瘾。

白光當年主演的那些電影,今天我們已經無緣看到,但是她唱紅的一些流行歌曲,我們卻依然熟悉。像《如果沒有你》、《假正經》、《葡萄美酒》、《魂萦舊夢》、《等着你回來》------這些歌曲每個年代都有不同歌手的演繹,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原唱都是白光。

1949年,白光赴香港,加盟張善琨主持的長城電影公司,1949至1951年,她先後拍攝了《蕩婦心》、《一代妖姬》和《血染海棠紅》三部影片。《蕩婦心》,是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小說《複活》改編的。這是第一部在香港西片院線上映的華人影片,連香港總督也前往捧場。《一代妖姬》是根據法國著名歌劇《托斯卡》改編的。描寫一位紅女伶為了戀人的死而殉情的故事,該片上映後轟動一時,此片一舉奠定了長城電影公司在香港影壇的地位,也是白光的“頂峰之作”。由于白光擅長表演“妖姬”、“蕩婦”、“壞女人”一類的角色,因此“一代妖姬”也就成為了白光的代号。

白光​和周璇一樣,也幾乎是每片必歌的。表演上豁得出去,襟懷也很坦誠。尤其是那低沉柔美又帶懶慵韻味的磁性嗓音,确實叫歌迷們如癡如醉,加上她那一口标準的京片子,咬字吐詞極富感情,更夾着一種放浪形骸的味道,讓喜歡聽她的歌的人們永難忘懷。

因為曾和李香蘭同拜一師研習聲樂,所以白光對于歌唱有很深的根基。她的聲音懶洋洋的,感性纏綿,獨樹一幟。她那低沉的嗓音,成為中國中低音女歌手模仿的範本。後來的徐小鳳,梅豔芳、蔡琴等女歌手,無不受她的影響。白光的名曲《如果沒有你》、《歎十聲》、《等着你回來》、《假正經》等,後來的歌手幾乎全翻唱過。鄧麗君、鳳飛飛、費玉清等翻歌強将,更是沒有放過她的幾首名曲。

但是凡聽過白光的原唱的人,就會發現後來者到底還是缺少點一代妖姬的“妖勁兒”,不管是徐小鳳、葉玉卿、梅豔芳、鄧麗君,還是蔡琴、鳳飛飛、費玉清------都沒有白光歌聲中那種虛虛實實、若即若離、正搔到人癢處的巧妙拿捏,而白光的那種拿捏簡直讓人舒服到難以言說的地步。

白光在自己的歌裡唱道:“假正經,假正經,你的眼睛早已經在溜過來,又溜過去,偷偷的看個不停;難為情,難為情,什麼叫做難為情,想愛我要愛我,你就痛快的表表明”。最後還連譏帶笑加挑逗地旁白一句,“何必呢!”白光就是這樣,妖娆的沉淪,即使堕入十八層地獄,也有一股狠勁和風情,讓那所謂的“經”和“道”露出真面目。白光的魔力,并不是簡單的緣于她的肉體、臉蛋或者歌喉,據說她胸前一馬平川,是“太平公主”,但是她骨子裡渾然天成的風騷狂浪,讓多少人又愛又怕又難以抗拒。曾執導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的香港大導演李翰祥回憶說,他從小就喜歡聽白光的歌,小小年紀耳濡目染,不經意哼唱白光演唱的《假正經》,結果因此挨了二叔一頓打。據說,蔣介石生前也非常欣賞白光,每年做壽,都要親點白光到場。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現狀,很多“正人君子”一面忍不住心猿意馬,一面又扳起臉斥責“一代妖姬”;真實的白光就像一根芒詞,刺穿了多少男人僞善的面具。

白光唱歌别具魅力,博得不少歌迷的喜愛,影響力頗深,成為1940年代上海歌壇的七大歌星之一(其他六位是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李香蘭、吳莺音),一說為五大歌後(周璇,白光,李香蘭,吳莺音,張露)之一。白光每片必歌。在影片《桃李争春》、《十三号兇宅》、《懸崖勒馬》、《626間諜網》中她都亮出了自己的歌喉。

1948年,白光和龔秋霞聯袂主演了一部歌唱片《柳浪聞莺》,白光在該片中一共演唱了七支歌。龔秋霞是女高音,白光是女中音,二人相得益彰。

1953年,白光赴日本經商,在東京銀座區開設一間夜總會,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後來又回到香港,淡出影壇。自退出演藝圈後,傳說紛壇。有的說她瘋了,有的說她窮困潦倒,有的說她早已香消玉隕……白光失蹤14年後終于揭秘:原來定居吉隆坡。有人問白光:為何要選擇吉隆坡定居?白光回答說:“我喜歡馬來西亞,它是我前往演出多次留下深刻印象的國家,也習慣了‘四季皆夏,一雨成秋’的氣候;而且吉隆坡是個欣欣向榮的大都會。我雖然居住在郊外,到市區逛街也非常方便,不像香港,緊張而繁忙的生活令人感到又膩又怕!”

1994年白光赴台參加“世界電影資料館珍藏影片特展”,展映的影片中包括白光主演的四部影片:《一代妖姬》、《血染海棠紅》、《雨夜歌聲》和《玫瑰花開》。1994年8月6日,上海東方電視台在熒屏上報道著名影星白光赴台灣參加影展活動的消息。這是白光和大陸影迷闊别45年後的首次曝光。

1995年香港電台舉辦的頒獎現場,白光再次在香港露面,香港樂壇大姐大徐小鳳為其獻花。

白光在台灣,會晤了闊别多年的老朋友李麗華、姚莉等,感到十分高興。白光是個念舊的人,近年來相繼聽到嚴華、白虹、黎錦光、嚴折西去世的消息,悲痛之餘,深感人生有如朝霞,生命何其短促。

1995年,白光應邀出席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同著名歌手徐小鳳(人稱“小白光”)為張學友頒獎,豐采不減當年,令人贊歎。

1999年8月27日,白光在移居馬來西亞多年後在吉隆坡自宅因結腸癌逝世,享年78歲。白光走了,帶着她那帶有磁性有時有點野性的獨特歌聲遠去了,一年後,在吉隆坡郊外她的墓地上,人們拾級而上,可以看到一排黑白相間的琴鍵,上面镌刻着《如果沒有你》的五線譜的一段歌。她低沉、拖沓、磁性、挑逗、慵懶、有磁性有力無氣、略帶匪氣、肉欲與情欲并存并都融入一個腔調裡但又泾渭分明的歌遠去了。

個人生活

若稱白光為中國影壇的傳奇女子,一點也不為過,她不僅在水銀燈下屢屢扮演形骸放蕩、遭遇曲折的女子。在水銀燈外的真實世界裡,她也過着如電影情節般離奇的生活。從18歲奉母命初嫁,生下一對兒女後,接着離婚、訂婚、解婚、結婚、離婚···········。1951年,白光和一名美美國飛行員結婚,雙雙同往日本東京定居,但不久又離異,此次不成功的婚姻還讓她搭進了很多精力和金錢(光是開庭就有20多次)。白光曾經歎息:“我這個人做人失敗,得罪不少朋友,婚也結得不好,一路走來,始終沒有碰到一個真正愛我的人。”1959年,在遭受了婚姻和事業的失敗之後,白光重返香港,淡出影壇。1960年代,白光再赴日本創業,開自己的夜總會,居然也能生存下來(白先勇的名着《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中的“金大班”就是以白光為原型的)。

1969年,白光在吉隆坡登台,遇到比她小26歲的忠實影迷顔良龍。顔良龍體貼入微,對白光呵護備至,原以為今生與婚姻絕緣的白光,居然動了凡心。從此一顆滾動的心,終于安定下來,二人長相厮守30年,跌破影迷的眼鏡:“問卿究竟何所思?”白光總是以一句“緣分來了,千軍萬馬都擋不住”回答。

代表作品

電影:《東洋平和の道》(日片)、《蕩婦心》、《一代

妖姬》、《玫瑰花開》、《雨夜歌聲》、《鮮牡丹》、《血染海棠紅》、《戀の蘭燈(日片)》等。

歌曲:《懷念》、《秋夜》、《春》、《今夕何夕》、《如果沒有你》、《假正經》、《歎十聲》、《東山一把青》、《葡萄美酒》、《魂萦舊夢》、《等着你回來》、《戀之火》、《小花》、《向王小二拜年》、《期待》、《寒夜的街燈》、《桃李争春》、《四季想郎》、《莫負今宵》、《少年嶺》、《等待着》、《我是浮萍一片》、《相見不恨晚》、《何處是兒家》、《狂戀》、《我是女菩薩》、《牆》、《天邊一朵雲》、《金剛鑽》、《醉在你的懷中》、《興亞三人娘》(日語,※奧山彩子・李香蘭合唱)、《戀の蘭燈》(日語)、《チャイナタウンの燈》(日語)等。

人物評價

她并不怕坐上影壇蕩婦型明星的首席座位,以低傲的姿态展示着她的邪氣與野性。甚至在那樣的年代,她的歌聲讓現今矜持的女孩聽起來也覺得臉紅。她又大方又肆意地唱:如果沒有你,日子怎麼過?我的心也碎,我的事也不能做……在四十年代的舊上海,她以一代妖姬的名号與金嗓子周璇、銀嗓子姚莉、低音歌後吳莺音、電台王張露齊名為當年的五大歌後。想想這五個女人,白光該是最特别的一位。

在40年代以妖豔的形像、慵懶的歌聲,被稱為一代妖姬,名氣不在周璇之下。她敢于向大牌歌星挑戰,演唱并出唱片,足見她的自信。她那低沉略帶沙啞的嗓音,在大上海站住了腳。和周璇一樣,她也幾乎是每片必唱的,夢幻般的歌聲迷住了衆多聽衆,白光唱歌演戲都有她獨特的個性。表演上豁得出去,襟懷也算坦誠。尤其是那把低沉柔又帶懶慵韻味的磁性嗓音确實教歌迷如癡如醉,加上她那一口标準的京片兒,咬字吐詞極富感情,更夾着一種放浪形骸的味道,教喜歡聽她的歌的人們永難忘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