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

抗日英雄

近代史上中國為抵禦外敵犧牲的人民

抗日英雄,是指從1931年那個刻骨銘心的"九·一八",到"對日寇最後一戰"的1945年,在這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戰争中,為着民族大義與救亡真理,前仆後繼,舍身忘死,無私奉獻,為國捐軀的人。

    中文名:抗日英雄 外文名:The anti-japanese heroes 别名: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 主要成就: 簡介:《抗日英雄》指從1931年那個刻骨銘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對日寇最後一戰”的1945年,在這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 用兵之道:智居首,勇力其次。”而《墨子》有言:“志不強者智不達 意義:中國人民正是以民族之志氣,激發出無窮智力,創出全世界戰争史上極為罕見的正面、敵後“雙戰場”奇觀,讓日寇身陷人民戰争

大勇

楊靖宇

1940年2月23日,寒風凜冽,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的密林中,響起密集的槍聲,幾百名日僞軍把這裡層層包圍起來。n密林深處,一個身材高大的人,臨危不懼,對逼近的日僞軍雙手握槍,左右射擊,他那方正剛毅的臉上顯出堅定的神情,重眉下的大眼閃射着憤怒的火焰,他把滿腔仇恨凝聚在槍口上,給敵人以有力地回擊。他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n敵人見勸降無效,便瘋狂地向他開槍,罪惡的子彈穿透他的胸膛,殷紅的鮮血染紅了潔白的雪地。n優秀的共産主義戰士、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為了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肩負使命同敵人戰鬥到最後一息,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

大智

曆史事件

曆史有勇,還得有謀。

正所謂“用兵之道,智居首,勇力其次。”而《墨子》有言:“志不強者智不達。”

八年抗日,中國人民正是以民族之志氣,激發出無窮智力,創出全世界戰争史上極為罕見的正面、敵後“雙戰場”奇觀,讓日寇身陷人民戰争之汪洋大海,這本身就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

奇觀連連的戰場,英雄輩出的年代……

青蛙也能打鬼子,信嗎?

在八路軍太嶽軍區,第38團團長蔡愛卿就這麼幹過。

為了讓炮樓鬼子晝夜不甯,他領着戰士下田抓了一大堆青蛙,絕的是在每隻青蛙嘴裡塞花椒,送到炮樓下,呱呱叫得那個歡。

也就在他遊擊的沁源,光是地雷戰,就有“子母雷”、在河裡埋的“水雷”、在樹上挂的“半空雷”,還有家中箱櫃壇壇罐罐内的“看家雷”……炸得敵人魂飛魄散。

1945年《解放日報》社論稱:“模範的沁源,是太嶽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

1941---1942交河縣長兼遊擊大隊長于時雨率部擴大和鞏固革命抗日根據地。

而在冀中軍區交河大隊長黃立榮那兒,什麼“張嘴等食”、“卡頭戰”,什麼“羊拉屎”,打的就是誘敵深入、伏擊殺敵。

而在抗日名将傅作義那兒,1933年長城抗日的近戰、夜戰、白刃戰,1936年綏遠抗日的奇襲戰,1939年綏西抗日的阻擊戰、偷襲戰,用兵真如神。

還有如當年曹操官渡之戰,張自忠将軍派出奇兵夜襲敵。張自忠巢,一舉“襄東大捷”。

還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孫立人将軍,遠征緬甸,面對曾制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18師團,以敵常用之“快速切入、兩翼沖擊”戰術反制對手,打得倭寇師團長連連哀歎。

還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彭德懷、左權,百團大戰,5000裡曠野上百餘團兵力協同動作如一人,令敵驚呼“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驕傲自負的美國将軍麥克阿瑟也盛贊為“天才的指揮官打出的天才的戰役!”

這當然不是巧合———

1940年雲嶺抗敵,新四軍軍長葉挺,憑着地利設伏,僅以200兵力,擊退日軍3000。

1938年臨汾作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靠着靈活機動,也以200兵力,吸引日軍3天。

如此敢于險中取勝,一個是為保根據地民衆安全,一個是為保數十萬軍民轉移。

正是胸懷家國的“大志”,激發出他們超群絕倫的“大智”。

精神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大義

曆史事件

在抗日英雄中,還有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這一群———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9月,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了7萬餘人的兵力和飛機、大炮,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秋季大掃蕩。其中,3500餘人分多路向河北省易縣狼牙山地區撲來。n9月25日,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2營第7連擔負了分路掩護機關、部隊和群衆轉移的任務。7連6班的5名戰士,擔負了阻擊遲滞其中一路有500多日軍的追擊任務。n富有戰鬥經驗的6班,利用山區的有利地形,采取節節阻擊的戰術,沒有損失一人、一槍,就出色地按時、按地點完成了掩護任務。n完成任務後,正當大家準備循着大部隊的轉移路線歸建時,剛剛走過岔路口的班長馬寶玉,站在岔路口旁猶豫了。副班長葛振林看出了班長的心思,主動說:“班長,你就下決心吧!”看到同樣是共産黨員的副班長也支持自己的想法,馬寶玉就果斷地說:“同志們,轉移隊伍中,絕大多數是根據地的人民群衆,男女老少,肯定走不快,如果讓鬼子跟着咱們追下去,人民群衆就危險了。”n3名戰士對當地的地形都很熟悉,他們心中也都十分清楚,這個岔路口有兩條路,一條通向山區的縱深。走這條路,會讓尾随而來的鬼子威脅到轉移中的根據地軍民安全。而另一條通向狼牙山的主峰——棋盤坨,這是一個三面絕壁、一面陡坡的孤峰、絕地。面對選擇,他們毅然決然地向班長表态:“班長,你說怎麼辦,咱們就怎麼辦!”n就這樣,在共産黨員馬寶玉和葛振林的帶領下,6班的5個人,毫不猶豫地掉過頭來,向着狼牙山的主峰——棋盤坨攀去。n為了吸引敵人,5個人還邊撤邊打,給鬼子造成前面不遠就是我領導機關和人民群衆的感覺。于是,500多名日本鬼子,在一名大佐的率領下,緊追不舍地一步步爬上了陡峭的狼牙山。n經過5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在斃傷90多名日本鬼子後,6班5個人打光了子彈。這時,他們已經退到了棋盤坨。n他們就利用險要的地勢,用石頭抗擊日本鬼子的進攻。最後,連山頂的石頭也全扔光了。5個中華民族的優秀男兒——共産黨員馬寶玉、葛振林,壯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當着一步一步爬上來的日本鬼子的面,砸碎槍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号,毅然跳下了懸崖……n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光榮犧牲。葛振林、宋學義挂在懸崖的樹上身負重傷,被老百姓救出,僥幸生存。

精神

“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是為英雄。

大仁

曆史事件

英雄,當然也是有感情的。《禮記》曰:“仁者,義之本也。”所謂“仁者,愛人”,英雄大愛。

一起假裝開店偵察敵情,又一起被日本憲兵隊抓捕入獄同屋受刑……為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地下黨員李白和裘慧英,生死與共、伉俪情深;盧溝橋血戰前夕,決心死戰的佟麟閣,百忙之中不忘取下貼身項鍊,托人轉交愛妻———英雄,也有愛情。

驚聞虎将葉成煥犧牲,當初不打麻醉就開刀的铮铮鐵漢劉伯承,也不禁直撲擔架抱軀大恸;親睹将士在殘酷肉搏中一批批倒下,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上将張自忠,也不禁潸然淚下,“為曆百戰中惟一之慘淚”———英雄,也會痛哭。

戰死沙場,臨終前,趙登禹念念不忘,“我死沒什麼,隻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驚慌。回去告訴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英勇就義了,遺書上,趙一曼句句深情,“甯兒呵: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英雄,也念親情。

雖肚裂腸出,又被日寇狠踹一腳,奄奄一息的趙尚志仍怒目圓睜斥敵寇:“混……蛋”;抗日還沒打響,卻有日寇恐吓勸降,馬占山勃然大怒拍案起:“想要黑龍江,拿血來換!”——英雄,也會“罵娘”。

山本隊長氣急敗壞寫來恐吓信:“有你馬本齋就沒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沒有你馬本齋……”馬本齋針鋒相對回敬繞口令:“有你山本就沒我馬本齋;有我馬本齋,就沒你山本……”———英雄,也懂幽默。

還有元帥聶榮臻,硝煙中救出日本孤兒撫養,仁者大愛。

西漢賈誼的《過秦論》一文總結秦亡教訓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持久抗日之所以最後勝利,又何嘗不是因了這些“仁義英雄”,這些“仁義之師”呢……

智者無憂,勇者無懼,仁者無敵,義者無顧。

更何況,我們的抗日英雄,是大智大勇、大仁大義。

這“大”,正源于他們身上所共有的那一份民族氣節與家國精神,那一份不屈之志。

時窮節乃現,英雄浩氣長存天地間。

戰後許久,當年劃開楊靖宇胃部的岸谷隆一郎,終于還是忍受不了英雄烈舉的震撼,内心不堪折磨,直至剖腹自殺。

精神

他在遺書中忏悔:“中國擁有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把敵人都震服了,這就是我們的抗日英雄啊!

他們,與天地齊,萬世景仰。

英雄名單

1、張自忠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縣人。1911年入天津政法學堂,後轉濟南政法專門學校就讀。1913年投筆從戎,抗日戰争爆發後任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将銜中将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陣亡,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舉行國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李家钰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早年畢業于四川陸軍軍官學校,抗日戰争中任川軍第二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後任第一戰區第三十六集團軍中将總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陝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郝夢齡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縣人,先後入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校。抗日戰争時任衛立煌部中央兵團中将前線總指揮,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4、唐淮源1882年出生,雲南江川人。雲南将武堂畢業,抗日戰争中任第二戰區第三軍中将軍長,1941年5月12日在中條山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

5、陳安寶1891年出生,浙江黃岩人,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九戰區第三十二集團軍第二十九軍中将軍長,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6、王甲本1901年出生,雲南富源人,畢業于陸軍大學軍官班,抗人戰争中時任第九戰區第十九集團軍第七十九軍軍長,1944年九月七日,在湖南東安山口鋪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7、武士敏1892年出生,河北懷安人,早年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學習,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二戰區第十四集團軍第九十八軍中将軍長,1941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沁水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将他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嶽烈士陵園。

8、馮安邦1894年出生,山東無木隸人,第四十二軍軍長,1938年十一月三日,在大别山戰役中,轉戰襄陽被日機炸傷後犧牲,國民政府按上将陣亡撫恤。

9、佟麟閣1891年出生,河北高陽人,1911年投筆從戎,曾代理察哈爾省主席兼任抗日同盟第一軍長,抗日戰争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中将副軍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0、吳克仁1894年出生,吉林吉安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争中任第六十七軍中将軍長,1937年十一月九日,在上海會戰中犧牲。

11、趙登禹1898年出生,山東菏澤人,抗日戰争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第一三三師中将師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12、黃梅興1904年出生,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二六四少将旅長,1937年八月十三日在上海會戰中開始的頭一天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13、蔡炳興安徽合肥人,黃埔軍校畢業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一一0旅少将旅長,1937年八月二十六日在上海羅店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4、張本禹1889年出生,安徽人,抗日戰争中時任第十三軍四師十二旅少将副旅長,1937年八月十二日在北平南店口作戰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5、梁鑒堂1897年出生,河北蠢縣人。1920年東渡日本學習,抗日戰争中爆發時任第三十三軍第六十九師二0三旅少将旅長,1937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作戰犧牲。

16、玉貞1893年出生,山東菏澤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三十四軍第六十六師一九六旅少将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在山西原平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17、楊傑1896年出生,河北容城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一旅少将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晚在上海北岸與日本作戰中犧牲。

18、劉家麒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五十四師少将師長,1937年十月一十六日在山西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19、鄭廷珍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戰争中時任獨立第五旅少将旅長,1937年十月十六日在山西南懷化東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0、龐漢桢1901年出生,廣西靖縣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南甯分校畢業,抗日戰争爆發時任第七軍一七-0師五一0旅少将旅長,1937年在上海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1、秦霖1900年出生,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七軍一七一師五一一旅少将旅長,1937年十月二十三日在上海戰役做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空軍中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22、官惠民1906出生,廣東曲江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日戰争爆發時任第九十師二七0旅少将旅長,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戰役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23、劉眉生1905年出生,貴州遵義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五一0團長,在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山西作戰做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将。

24、吳繼光1904年出生,安徽人,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抗日戰争時任陸軍第五十八師一七四旅少将旅長,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上海戰役中犧牲。

25、夏國璋1896年出生,廣西容縣人,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三戰區二十一集團軍第七軍一七五師少将副師長,193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浙江吳興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26、饒國華1894年出生,四川資陽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二十一軍第一四五師中将師長,1937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廣德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7、蕭山令1892年出生,湖南益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争時任憲兵副司令兼任南京警備司令,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28、朱赤1900年出生,江西修水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少将旅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他與全旅官兵在南京雨花台全部犧牲。

29、高緻嵩1898年出生,廣西人,黃埔第三期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八十八師二六四旅少将旅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雨花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0、姚中英1896年出生,廣西平遠人,抗日戰争時任第八十三軍一五六少将參謀長,1937年在南京太平門犧牲。

31、李蘭池1899年出生,遼甯錦西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少将副師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2、易安華1900年出生,江西宜春人,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五軍第八十七師五九旅少将旅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3、司徒非廣東省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第一六0師少将參謀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4、劉震東1893年出生,山東人,東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五戰區第二路遊記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35、王銘章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四十一軍一二二中将師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騰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将,毛澤東等聯名贈挽聯。

36、範廷蘭1903年出四縱隊少将總隊長,1938年三月八日在河南修武縣犧牲。

37、楊懷1897年出生,四川人,抗日戰争時任第十集團軍第六0師一八0旅三五九團上校團長,1938年四月五在靠近安徽省的戴埠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将。

38、劉桂五1902年出生,曾任張學良騎兵第六師師長,在西安事變中因為捉蔣有功張晉升為少将,1938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内蒙古武川縣犧牲,追認為陸軍中将,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9、陳鐘書1891年出生,雲南安甯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六十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少将旅長,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台兒莊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40、扈先梅1895年出生,河南安陽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一0二師三0六旅少将旅長,在台兒莊戰役中犧牲。

41、周元1894年出生,廣西明江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預備隊第一七一師少将副師長,1938年五月9日在徐州會戰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烈士。

42、李必蕃1892年出生,湖南嘉禾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一戰區第二十三師少将副師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43、楊家骝1904年出生,貴州荔波人,抗日戰争時任第六十師一八0旅三六0團上校團長,1939年二月在江西麒麟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将。

44、範築先1881年出生,山東館陶人,抗日戰争時任山東省第六區保安司令兼任第六區督察員,1938年十一月五日在山東聊城作戰犧牲。

45、徐積璋1906年出生,陝西襄汾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二0五旅少将旅長,1938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山西溫喜縣犧牲。

46、李國良1896年出生,湖南長沙人,抗日戰争時任陸軍軍訓部中将辎重兵監,1939年三月七日在重慶因為防空洞中彈塌陷犧牲。

47、張胥行浙江杭州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一戰區中将副參謀長,1939年在陝西西安因為防空洞中彈塌陷犧牲。

48、王禹九1902年出生,浙江黃岩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七十九軍少将參謀長,1939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江西高安犧牲,後追認革命烈士。

49、唐聚五1898年出生,吉林雙城人,抗日戰争時任東北遊擊隊少将總司令1939年五月十六日在河北平台山犧牲。

50、馬玉仁1875年出生,江蘇鹽城人,抗日戰争時任蘇魯戰區第一路遊擊司令1940年一月三日在江蘇望鄉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51、鐘毅1901年出生,廣西人,抗日戰争時任第十一集團軍第八十四軍第一七三師中将師長,1940年五月九日在河南巷台犧牲。

52、燕鼎九1894年出生,河南新蔡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一戰區遊擊挺進軍第二十二縱隊副司令,1941年一月二十八日被俘,壯烈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将。

53、張雅韻四川成都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七十二軍新編第十五師四十四團團長1941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江西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将。

54、蔣志英1902年出生,浙江人,黃埔軍校潮洲分校畢業,抗日戰争時任浙江台州少将守備司令1941年四月十九日在浙江海門犧牲。

55、謝晉元1905年出生,廣西蕉嶺人,黃埔第四期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團副1941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海被漢奸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他重新修墳墓。

56、王竣1902年出生,陝西蒲城人,黃埔三期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一戰區第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将師長,1941年五月九日在山西台寨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57、梁希賢1898年出生,陝西同官人,黃埔第期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一戰區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将副市長,1941年在山西作戰投河自盡。

58、陳文杞190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黃埔五期,抗日戰争時任第一戰區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将參謀長,在1941年五月九日陝西台寨犧牲。

59、寸性奇1895年出生雲南騰沖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三軍第十二師少将師長,1941年五月十三日在山西毛家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60、陳忠柱1906年出生江蘇建湖人,黃埔六期畢業,抗日戰争中時任魯蘇皖遊擊第四縱隊少将司令1941年七月一日在江蘇武家澤陣亡。

61、金崇印1890年出生,河北通縣人,時任第十七軍少将參謀長,1941年七月十六日被俘後被殺害。

62、石作衡1905年出生,山西渾源人,抗人戰争時任第四十三軍七十師少将師長,1941年在山西绛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中将。

63、賴傳湘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黃埔軍校畢業,抗人戰争時任第一九0師少将副師長,1940年九月二十四号在長沙第二次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64、李翰卿1895年出生,河南濮陽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五十試少将步兵指揮官,1941年九月二十七号在長沙第二次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65、朱世勤1904年出生,山東單縣人,抗日戰争時任暫編第三十師少将師長,1942年五月四日在山東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66、戴安瀾1904年出生,安徽無縣人,黃埔一期畢業,1942年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第二00師少将師長,194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緬甸北部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舉行國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追認為烈士。

67、王風山1904年出生,山西五台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二戰區第四十三軍暫編第四十五師少将師長,1942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山西萬泉犧牲。

68、胡義賓1907年出生,江西興國人,黃埔三期畢業抗日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五軍九十六師少将副師長,1942年七月在緬甸犧牲。

69、周複1901年出生,江西臨川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争時任蘇魯戰區中将政治部主任,1943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山東西南城頂山犧牲。

70、彭士量1904年出生,湖南浏陽人,黃埔四期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第七十三軍暫編第五師少将師長,1943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湖南石門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71、許國璋18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抗日戰争時任第二十九集團軍第四十四軍一五0師少将師長,1943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常德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72、孫明瑾1905年出生,江蘇宿遷人,時任第九戰區第十軍預備第十師少将師長,1943年十二月一日在常德趙家橋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将。

73、盧廣偉1903年出生,遼甯風城人抗日戰争時任騎兵第八師少将副師長,1944年五月五日在安徽蒙城犧牲。

74、王劍嶽1906年出生,湖南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時任第五十七軍第八師少将副師長,1944年六月十日在河南犧牲。

75、陳濟恒1893年出生,廣西人,抗日戰争時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1944年十一月十日在桂林戰役中以手槍自殺,壯烈殉國,追認為陸軍中将,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76、史蔚馥1891年出生,江蘇粟陽人,抗日戰争時任廣西少将高級參謀,1944年在廣西被俘後慷慨就義。

77、齊學啟1903年出生,湖南甯鄉人,192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于美國軍校就讀,抗日戰争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三十八師少将副師長,1942年四月二十三日在緬甸被俘,1945年被殺害。

78、高志航1908年出生,吉林通化人,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畢業,抗日戰争時任空軍驅逐司令兼任第四大隊隊張,1937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周家口機場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空軍少将。

79、張數桢第七十哦師四一六團團長,193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河北犧牲,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将。

80、尉遲鳳崗第十一旅少将副旅長,1937年在保定犧牲。

81、雷忠國民革命軍皖北軍事聯絡委員兼任遊擊副總指揮1938年九月十八日在安徽犧牲。

82、吳國璋第七十五師副師長,1937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浙江湖州犧牲。

83、龐泰峰第二十二旅少将副旅長,1937年十月十二日在河北犧牲。

84、趙錫章第二一五旅旅長,1938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晉西犧牲追認陸軍中将。

85、方叔洪第一一四師中将師長,1938年在山東馮家場犧牲。

86、薩師俊中山艦長,1938年十月二十四日在金口犧牲,追認海軍上校。

87、毛岱鈞第九預備師三十五團團長,1938年九月二日在江西朱家山犧牲,追認陸軍少将。

88、胡文臣第三十三師遊擊第三團團長,1938年冬在江蘇宿遷犧牲,追認陸軍少将。

89、趙渭冰陸軍第一二三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追認陸軍少将。

90、鄒慕陶一二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

91、黃啟東,第二十三師少将參謀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犧牲。

92、林英燦一五二師少将副師長,1939年一月十三日在廣東清遠縣犧牲。

93、鄭做民第二軍中将副軍長,1940年二月三日在廣西昆侖關犧牲。

94、張敬第三十三集團軍少将參謀,1940年五月十六認真湖北南瓜店犧牲。

95、劉世焱暫編第八師團長,1941年九月在河南東流犧牲,追認陸軍少将。

96、朱實夫新編三師少将副師長,1941年十一月十三日在甘肅犧牲。

97、呂旋蒙三十一軍少将參謀長,1944年十一月十三日在桂林犧牲。

98、胡厚基一七0師副師長,1944年十一月在桂林犧牲。

99、陳紹堂一0四師步兵指揮官,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嶺犧牲。

100、周鼎銘三十六集團軍副官處長,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嶺犧牲。

以上僅列出在偉大的抗日戰争中英勇獻身的抗日英雄,還有衆多的、經曆抗日戰争活下來的抗日英雄:

1、平型關大捷的指揮者、被譽為“抗日首勳”的無敵元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中将師長林彪。

2、百團大戰的指揮者,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司令彭德懷。

3、長沙會戰的指揮官、首創“天爐戰法”擊敗日軍的抗日名将薛嶽。

4、台兒莊大捷的主要指揮官李宗仁。

5、多次參加抗日會戰、抗日鐵軍74軍的優秀将領、“瘸腿将軍”張靈甫。

士兵傷亡

除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和1933年長城抗戰——即榆關、熱河、長城三大戰役外,自1937年七月至1945年8月之8年間,中華民國政府軍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駕。海軍艦艇損失殆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